第04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唯愿商都洁齐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唯愿商都洁齐美
—改革开放四十年郑州市环境卫生工作发展纪实
水清界美的东风渠
专用吸落叶机助力环卫清扫
机扫车辆在中原路作业
为环卫工人送温暖
漂亮便民的公厕
以克论净称重
擦拭得干干净净的果皮箱

扛扫帚、抡大锨、推平车、摇铃铛,披星戴月、走街串巷收垃圾,不避寒暑用双手为城市“美容”,这是老一代环卫工人的记忆。如今,在郑州的立交桥、快速路、主次干道上,取而代之的是快捷高效的现代化扫地机、吸尘车,绿色无污染的纯电动垃圾收运车、洁净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舒适温馨的公共厕所、整洁美观的果皮箱。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市框架拉大和实力增强,郑州市环卫事业日新月异,环卫设施日趋完善,机械化清扫率逐年提高,环卫职工待遇不断改善,环境卫生全面告别“脏乱差”,迎来“洁齐美”,为省会人民创造了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乘势而上谋发展

诚心服务一座城

环卫工作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否创造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不仅关乎群众的福祉,更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市始终把环卫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特别是2017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卫事业,把阶段性工作重心由过去的“以拆开路、以拆促建”转到“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上来。市城管局顺应大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乘势而上,围绕全市的发展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秉承“诚心服务一座城”理念,以打造整洁有序市容环境为目标,攻坚克难,化挑战为机遇,使环卫投入逐年加大,环卫机制进一步理顺,环卫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环卫工作是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卫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加快环卫事业规范化,我市环卫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考评办法,实现了环卫保洁一体化,推行以政府为主导的环卫作业公司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市、区、办事处、社区四级环卫保洁联动工作机制。特别是2018年以来,按照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为全覆盖治“脏”,提高环卫管养标准,大幅提高了作业经费标准,全市机扫保洁市场化作业成本由6元/年/㎡提高到20元/年/㎡左右,从而使道路机械化清扫水平进一步提高。

环卫职工待遇不断改善。目前,环卫职工工资严格执行《郑州市城市管理局 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郑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郑州市环卫职工工资标准的通知》,由基础工资、工龄工资、绩效工资、岗位津贴、职务津贴等构成。环卫职工工资为2598元/月,技术岗位人员工资为4053元/月。环卫职工劳动强度不断降低,道路清扫变一班制为两班制,重要路段实行了两班半,重点地区实行三班制。休息场所得到改善,建成环卫之家33000平方米、环卫作息场所1160座,一次性为符合经济适用房条件的环卫职工解决住房370套。市政府每年还拨出不少于3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为环卫职工购置棉袄、棉被等,定期为环卫工人进行免费体检。

环卫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先后颁布(修改)施行了《郑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环卫管理工作改善环卫职工待遇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为依法开展环卫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法律保障。

“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四十年来,我市环卫行业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受委屈的精神,勇于担当,敢打硬仗,圆满完成了日常道路清扫保洁、冬季除雪等常规任务。特别是在2015年12月上合会在郑召开前,市城管局组织2万余名环卫职工日夜无休,积极开展“洁城行动”,对全市路面、桥梁栏杆、防撞墙、隔离墩、隔音墙及快速路防眩板上的泥污、杂物开展大扫除,共出动车辆6980台(次),清扫、冲洗道路超过3840条(段),清除积存垃圾达1100立方米,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国际化大都市,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全城大清洗和绿化带洗澡活动”及绿化补植补栽工作,为大典举行创造了焕然一新的市容环境。多年来,市城管局先后被授予全国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集体、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状单位、郑州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全市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环卫工人代表,其中朱和平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郑州市劳动模范;江学铜被评为郑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全国劳动模范;吕长凤被评为建设劳动模范、郑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等。

砥砺奋进四十年 开创环卫新局面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市环卫工作者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奉献精神,以打造群众满意的城市环境为目标,砥砺奋进、锐意进取、创新管理,不断开创环卫工作新局面。

环卫作业范围逐年扩大。2018年,新移交四环全线道路清扫保洁面积431万平方米、出入市口及高速上下匝道清扫保洁面积22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道路清扫保洁面积9850万平方米,比1978年62万平方米增加约9788万平方米。

实现机扫作业路段全覆盖。改革开放前,全市道路清扫保洁靠大扫帚,垃圾收集清运靠人力小平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城管局积极争取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支持,为中心城区配备扫地机、高压冲洗车、小型机扫设备、吸尘车、垃圾运输车、压缩车、小型垃圾收集车、吸粪车、装载机、多功能喷雾车等各类道路机械作业车辆6367台,配建新能源环卫清扫车充电站17座,安装充电桩341个。特别是今年秋冬季,全市新购置专用吸落叶机100余台,大大提高了落叶清扫效率。目前,市区建成区已实现机扫作业路段全覆盖、保洁时间无空档。

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公厕品质和数量不断满足市民需要。2004年起,启动公厕整治,全面消灭旱厕,对水冲式厕所进行升级改造,使大部分水冲式公厕达到二类以上标准。近年来,按照厕所革命的要求,每年把新建和改建公厕纳入民生实事。2018年,完成新建改造公厕1386座,超额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1286座,已完成市政府民生实事任务。目前,建成区共有公厕2373座,达到每平方公里5座,大大方便了市民。按照计划,2019年,建成区将达到每平方公里6座公厕;2020年,公厕全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其中50%以上公厕达到一类标准。

垃圾分类从无到有。截至11月30日,中心城区已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户数为63.11万户,占总数户的31.4%。所有省直公共机构、市直公共机构及部分学校开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完善垃圾分类链条,完成新建9座生活垃圾分拣中心选址,其中1座已开工建设。建成投用处理菜叶及厨余垃圾的湿垃圾无害化处理站5座。在住建部2018年下半年对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的考核评比中,我市取得第二季度第12名、第三季度第10名的好成绩。按照目标,2020年底前,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年提高。先后建成侯寨垃圾综合处理厂和荥锦垃圾焚烧发电厂2座大型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规划建设3座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其中南部垃圾焚烧处理厂一期已投入使用;东部焚烧发电厂计划2019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西部焚烧发电厂计划2018年年底开工,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全部建成后将新增垃圾处理能力11000吨,使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垃圾运输二次污染得到有效治理。2018年以来,针对垃圾运输过程中遗撒问题,开展了以密闭改造、调整倾倒时间等为内容的社区单位生活垃圾清运“二转车”专项整治,淘汰不达标运输车453台,更新纯电动车364台,全市保留的2817台“二转车”全部达标。推行垃圾运输车到社区直接收运,逐步取消“二转车”转运,杜绝二次污染。

道路绿化景观不断提升。2018年以来,对于从园林部门接管的200条道路绿化带、11.5万株行道树、255万平方米花坛和绿地,坚持每半月集中“洗澡”。积极开展道路绿化景观“修补、改差、提质”行动,着力解决道路绿化缺株断垄、黄土裸露、侧石损坏、树池篦子残缺老化、植物老化等问题,不断丰富和提升主干道绿化景观。

绣花功夫升“颜值” 精细管理再出发

人民满意是环卫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不断改进环卫管理和服务,改变粗放型环卫管理方式,是服务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市“颜值”和居民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

2018年以来,按照郑州市中心城区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发展方向,为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修好治差、管住治乱、扫净治脏、追责治软”的要求,市城管局对标先进城市,以理念转变、职能转变、机制转变和标准提升“三转一提”为遵循,加快补齐短板,创新管理,使环卫精细化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围绕“扫净治脏”,出台了包括《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与评价标准》《郑州市城市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工作检查评比方案》《郑州市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标准》等一揽子道路清扫保洁作业规范,数百条作业规范和考核标准细致入微,真正实现了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

把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划分为4个等级,不同等级要达到相应的清洁度指标,其中一级道路清洁度指标大于等于90%。

变定性评价为“以克论净”。环卫保洁达到“十净六无”:车行道净、人行道净、侧石净、标志线净、树穴净、果皮箱净、雨污水井盖净、交通护栏净、硬隔离净、绿化带净;无积存垃圾、无污泥积水、无烟蒂痰迹、无浮土积存、无黄土裸露、无乱贴乱画。主、次干道积尘不超过5克/平方米;支路背街积尘不超过10克/平方米。四环外主要道路积尘不超过10克/平方米,其他道路积尘不超过15克/平方米。把吸尘器、平方米框架、扫帚、毛刷、天平等引入道路垃圾量检测。将平方米框架置于路面,先用扫帚收集较大垃圾,再用吸尘器抽吸路面垃圾,最后用天平称量垃圾重量,精确至0.1克。

人工清扫确保立体作业无死角,向保洁缝隙延伸,向立面污染延伸,向下水道延伸,向空中延伸,实现“上天入地”式的立体保洁模式。机械化作业要达到路面见本色,交通标线清晰、醒目见本色;路面无浮土,无垃圾积存,无砖瓦石块,无污水外溢,无粪便遗留,无果皮、纸屑、烟蒂等杂物。

成立由副市长任组长的市容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数字化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周评比、月扣款、年表彰,月评比倒数后两名分别扣200万元、100万元;前两名分别奖200万元、100万元。结合“环卫双竞赛”评比活动,每年根据综合评比结果,授予单位“环卫优胜杯”或“单项奖”称号。

严格财政扣款制度。对抽检中发现的道路积尘超标,绿化带不净,道路侧石、交通护栏、硬隔离、防眩板、防撞墙、果皮箱等城市家具未按要求清洗、擦拭,环卫专业车辆跑冒滴漏、脏污破损、乱停乱放,焚烧落叶、枯枝、垃圾等问题,实施扣款1万元至50万元不等。

在全市环卫系统开展“大宣传、大培训、大整治、大督查、严追责”活动,宣传政策法规、环保知识、正面典型、奖惩措施;培训环卫管理人员、项目经理、驾驶员、保洁员;整治铁路沿线、出入市口、高速上下匝道及桥区;坚持以克论净检查、周通报排名、实施财政扣款;对整改不到位、整改进展慢的严格追究领导责任。

“惟日孜孜,无敢逸豫。”精细化管理已经在路上,全市环卫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干劲,认真落实管理考核各项措施,努力实现市容环卫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管理,为全市人民打造基础设施功能完善、运行监管措施到位、市容环境整洁规范、街道景观典雅有致的城市环境!

裴其娟 文 丁友明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