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0版:理论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郝永平 黄相怀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给世界带来深刻启示,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启示之一:社会主义虽然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但完全可以发挥出巨大优越性 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然在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上实现了跨越,但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如何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就成为一个必须解答的历史性课题。 中国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具有巨大优越性这一命题从“应然”变为“实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其他领域改革,大范围、深层次、不停歇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为新时期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改革开放极大激活并发挥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形态,一旦被注入现代化的各种元素,必然带来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一旦聚焦于全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必然产生巨大成效。 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社会主义从诞生之日起,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充满了艰难曲折。一些人囿于意识形态偏见,给社会主义贴上封闭僵化、贫穷落后的标签。西方曾有人断言,“社会主义是20世纪的产物,也必将终结于20世纪”。中国4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力驳斥了西方意识形态偏见,使社会主义在21世纪展现出全新气象,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充满了生机活力。 启示之二: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全可以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与活力 在历史上,市场经济前所未有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却难以掩盖其内在矛盾和严重弊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收入分配不公带来严重贫富分化,对利润的偏执追求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资本的贪婪导致人与人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取代,等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分析早已告诉世人,资本主义不能克服反而会放大市场经济的种种局限。 中国改革开放破除了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认知,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中国在反思计划经济弊端的过程中引入市场经济,这种“引入”并非简单的移植和嫁接,而是在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前提下引入的。因而,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是遵从社会主义逻辑的。中国通过引入市场经济提升了财富创造效率,同时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具有根本性意义的一点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突破了原来对市场经济社会制度属性的狭隘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蕴含着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是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旨归的市场经济,因而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任性与疯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表明,市场经济绝不是只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种模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扬弃和超越,具有巨大优势和潜力。 启示之三: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40年改革开放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新的动能,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实践证明,全球治理单靠发达国家难以为继,需要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必须走和平之路,不能走对抗与霸权之路;全球治理不能搞单边主义,必须坚持多边主义。中国对外开放不仅仅是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而且围绕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为了谁、如何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中国的改革开放越成功,对世界就越有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实践证明,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展望未来,在全球治理中只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才能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