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群众的幸福生活 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群众的幸福生活 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惠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结硕果,4.6万征迁群众实现回迁安置

寒冬岁末,朔风凛冽,而惠济区征迁村民的回迁安置工作却是暖意融融,捷报频传。11月24日,长兴路街道王砦村一期安置房举行分房仪式,2142套新建住房安置回迁群众5000余人;11月29日,江山路街道苏屯村安置区一期1892套安置房分房,安置回迁村民4000余人;12月15日,大河路街道岗李村举行分房仪式,1136套安置房安置回迁群众3000余人;12月16日,大河路街道新庄村2298套安置房分房,3000多名征迁群众实现回迁;12月23日,古荥镇岭军峪村616套安置房举行分房仪式,首批征迁村民实现回迁。

另外,在12月25日,新城街道贾河村2913套安置房将举行分房仪式,可安置回迁群众4000余人。迎宾路街道金洼村1534套15万平方米安置房也将举行分房仪式,可安置回迁群众4000余人。

惠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2018年惠济区征迁村民回迁安置工作成绩斐然,全年共计实现了14个安置区230多万平方米安置房交房,共有4.6万征迁村民回迁安置,同时完成了9个安置区1.1万套安置房的网签,实现了交房、回迁、网签同步进行,这对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实行村庄征迁改造、为城市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惠济区征迁村民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喜获新房 征迁村民欢天喜地回新家

“十年盼望,今天终于要回家了!”在11月24日长兴路街道王砦村安置房选房交房仪式上,王砦村年近古稀的王老太太眼里噙着泪水说。

王砦村是惠济区第一批启动城中村改造的村庄,于2006年底开始征迁,期间,由于社会经济波动,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开发商几经轮换,安置房反复停工。十年间,为争取让王砦村民早日回迁安置,惠济区委、区政府,长兴路街道多方协调,努力推进安置区建设问题早日解决。王砦村村组干部主动担当,敢于作为,多次千里南下与开发商交涉,不达目的誓不回。在政府、村组以及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在今年7月份安置区项目建设完工。

11月24日上午,惠济区长兴路街道王砦村安置区一期举行隆重的回迁分房仪式。王砦村安置区一期共2142套房,面积30多万平方米,村内5000多名村民实现了回迁。至12月16日,王砦村安置区一期安置房全部完成网签,回迁村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欢天喜地迎接新年到来。

11月29日,惠济区江山路街道锦艺四季城售楼部前彩旗飘扬、锣鼓阵阵,苏屯村村民欢天喜地迎接回迁安置分房仪式。“这次分房我们不仅分到了一期现房,还把剩余的期房也分到手了。此次分房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还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程监督,村民们都很满意!”苏屯村的董先生举着选房卡兴奋地向记者说道。

苏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是惠济区主要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之一,村庄征迁于2013年5月启动。从征迁前的不理解,到过渡期间的迫切期待,再到回迁时的满心欢喜,每一位回迁村民都是村庄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每一位辛勤付出的街道、村组干部都是村庄历史发展的推动者。

本次回迁的苏屯安置区一期共有11栋楼,1892套房,安置回迁村民4000余人。至12月19日,仅仅用了十余天时间,苏屯安置区一期安置房全部完成网签,这其中包含了惠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和巨大付出。

“安置房竣工之日就是回迁之日,回迁之日就是网签之日。” 惠济区委书记、区长马军对全区安置房建设提出了很高的工作要求,“安置房建设和回迁安置工作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关系到征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关系到惠济区发展建设大局。我们始终要把安置房建设和村民回迁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安置房建设、群众回迁及安置房网签工作同步推进,确保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党建引领

为安置房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惠济区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推进安置房建设工作中,坚持把党建工作深入到安置房建设项目工地中去。6月25日,惠济区在大河社区项目部举行“党支部联建共建基地”揭牌仪式。首家由安置房施工单位项目部党支部和惠济区财政局党总支、惠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办公室党支部联合成立的“党支部联建共建基地”正式挂牌,这项活动的开展,也为惠济区区直机关党组织与驻区建设企业党组织开展联建共建活动拉开了序幕。

“党支部联建共建基地”的建设,实现了企业与地方政府党建工作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共创的目的,夯实了党建工作基础,增强了党员队伍活力,在助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置房建设是惠济区委、区政府的头号工程。区委、区政府定期开展项目观摩督导,坚持问题导向,抓调度抓协调;职能部门靠前服务,建立“绿色通道”,适度担责,“容缺”办理,缩短手续办理周期;相关镇(街道)守土尽责,优化环境,搞好服务,各村组发挥党员干部引领作用,鼓励村民全程参与安置房建设质量监督,有效规避安置房建成回迁时可能产生的问题;持续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系列主题党日活动,使党员干部上下一心,齐抓共管,以党建引领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

创新机制 强力推进回迁安置房建设

惠济区严格执行安置房投资、工期、质量和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大气污染防治扬尘治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科学谋划,不断加速推进安置房建设。

坚持安置优先原则。将开发区土地出让与安置房开工、回迁、网签等工作相挂钩,确保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优先。在安置房建设过程中,质监安监部门提前介入,加强安置房建设质量监管,通过一系列项目管理措施,实现安置房项目顺利建设。

安置房项目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推进得好不好,顺利不顺利,考验着当地政府。为此,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安置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每个安置房项目由一名县级领导作为首席服务官,深入项目,从村庄征迁、安置房建设,到群众回迁、安置房网签,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为确保安置房建设和回迁任务更聚焦、要求更明确、攻坚更有力,惠济区建立了详细的安置房建设工作台账,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存在问题等。安置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月组织一次评比,每季度组织一次观摩。要求区新型办、区督考办围绕目标跟进督导,建立红、黄、绿三级预警机制,及时下发工作提示和工作通报,督促涉及单位限期落实到位。对发现的问题,邀请分包县级领导、相关职能部门、镇(街道)进行会诊,重点解剖,分析研判,列出清单,限期解决。

群众回迁安置能否安居乐业,市政配套建设是关键保障。为确保回迁群众搬得进、住得好,惠济区强力推进安置房各项市政配套、社区配套建设。年初至今,惠济区已在各安置区周边开工建设市政道路61条,长度达89公里;在安置区配套建设中小学校17所,建设商业配套设施25万平方米,保障回迁群众能够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探索新路 率先实现安置期房全部分配

今年11月,苏屯一期安置房实现回迁。为了不让征迁村民再为二期安置房分配担心,苏屯村对剩余安置期房也进行了一次性分配。江山路街道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后,指导苏屯村“三委”制定出公平合理的分房方案,按照图纸实现分房,至此苏屯村安置房一次性全部实现分房,这也是郑州市城改项目启动以来首例安置房现房、期房同时完成分房,探索出了一套很好的工作经验。

众所周知,安置房回迁慢、网签难,一些安置房在建成后,难以确定选房方案,导致回迁时间延长,网签过程中由于前期各种手续影响迟迟不能完成。惠济区认真剖析安置房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网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不断探索工作新方法、创新新机制。安置房同商品房一样,在手续完善后,镇(街道)指导村组制定科学公正的选房方案,选房方案向村民公示并听取村民意见,在分房工作中,对房源信息、分房程序、分房名单和举报电话全部进行公示,请全体村民全程监督,并组织村民根据户型进行选房,在安置房建成之时同步实现回迁,同步实现网签。

惠济区新型城镇化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惠济区即将迎来回迁安置高潮期,下一步,我们将以‘规划有高度、建设有厚度、管理有力度、城市有温度’为目标,继续抓好安置房开工建设和群众回迁工作,不断完善安置区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村民的教育、管理、服务,确保回迁群众能够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栾月琳 徐大平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