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要在诗中, 保留此身少年的幻觉
中国版权产业增加值 突破6万亿元
我省两部科普电影 荣获全国大奖
丹青绘盛世 翰墨颂改革
《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
“Listen-有声者”郑州收官
好演员不应只有一个设定
俄式幽默吊足观众胃口
当代题材剧《大江大河》热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要在诗中, 保留此身少年的幻觉
——作家乔叶谈个人首部诗集《我突然知道》

本报记者 秦华 文/图

以诗歌开启了自己的写作之路,但在25年的创作历程里,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作家乔叶出过50多本书,却没有出过一本诗集。实际上,乔叶多年来从未曾中断写诗。近日,这位隐匿而羞涩的诗人终于推出了自己的首部诗集《我突然知道》,为什么要出这本诗集?这是部什么样的诗集?记者采访了乔叶。

面对记者“为何写作这么久才出第一本诗集”的好奇,乔叶说:“写诗这件事,其实没有什么道理好讲。如果一定要追问原因,那只有一条:因为想写。”乔叶坦言,对于是否要出版这本诗集,她犹豫了很久,既想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诗集,可又不想被那么多人读到,怕将自己的内心完全坦露于众人面前。在出版后,她拿到样书后甚至一度没有勇气翻看书。

乔叶说,从青少年直到现在,她一直在不间断地写诗,写诗早于写散文和小说。“算起来,以1993年开始发表散文为起点,到2018年,我写作也有25年时间了。但如果以诗为起点,就可以把这个时间再叠加5年——十五六岁的年龄,第一选择就是写诗。最初是慷慨激昂地写,热血沸腾地写,堂而皇之地写,甚至不怯于当众朗读。可写着写着,就开始羞涩,开始软弱,开始偷偷摸摸。”

虽然后来乔叶转投散文和小说的怀抱,但其实诗歌一直是她心头的最爱。每当写小说和散文感到磕磕绊绊写不下去的时候,她就读诗,从诗中获取灵感,“读诗一直是一种补充营养的重要方式,读着读着,心痒痒了,就写。只是不太好意思让人知道,更不太好意思拿出来发表,是因为觉得自己写得不好,更是因为写诗这件事,纯粹成了自己内心生活的一件事。”

“写作分为几种,一种是客厅写作,就是衣冠楚楚的,比较得体、优雅的;一种是厨房写作,就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比较狠;还有一种呢,是属于浴室的写作,赤身裸体,直面自我。我这本诗集,主要就是属于浴室和厨房写作。”在乔叶看来,诗,是只能用诗说的话;诗,就是私,极度隐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突然知道》是最接近她内心真相的一本书了。

乔叶的散文,大都是温暖的、悲悯的、宽厚的、体恤的,她的小说却往往是冷峻的、暗黑的、酷烈的,那么她的诗歌是什么样子的呢?翻看她的诗歌,会发现兼有这样的两极。她在一些我们见惯不惊的日常生活里找到了诗性。在《我突然知道》里,她写会议,写朋友圈,写早上上班在公交车上所见所感,这些都充满了她个人的发现。

有评论家认为,这些诗作,有着冷眼观世事,深入自我内心肌理的艺术勇气,既尖利敏锐,勇猛大胆,又朴素自然,真切迷人。她写情感,热烈而深邃,带着一种绝望的激情;写世相,直击生活中的痛与痒,挑开放大我们习焉不察的种种,给人以深入骨髓的阅读快意。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用心体味生活、时刻在场的写作者斑斓而绵密的内心风景。

乔叶动情地说,诗所拥有的,就是那种不讲道理的疯狂的爱和美,只要还能写下去,她就会一直写诗的,“因为只要写诗,就不会觉得自己老。我要在诗中,保留此身少年的幻觉。”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