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追梦 河之南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听政协委员畅述心声
紧贴百姓关切 汇聚民声民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委员通道”开启
听政协委员畅述心声

郑报融媒记者 武建玲 王治 文 马健 图

昨日14时许,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正式开启,6名来自农林、经济、民进、医疗卫生、文学艺术等界别的政协委员接受媒体集中采访,坦陈心声。

努力建设现代化小麦生产强省

——访省政协委员郭天财

河南是农业大省,河南小麦生产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省小麦生产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让我省的粮食生产实现更优更强、进一步促农增效?省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郭天财给出了“答案”。

“河南是全国第一小麦生产大省,小麦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和对国家贡献均居全国首位,粮食生产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河南的一大优势、一张王牌。”郭天财说,业内有这样一句话:“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足见我省小麦生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郭天财表示,目前我省小麦产量多而不优、产业大而不强、品牌众多杂而不亮。他建议,今后河南小麦生产发展必须在稳定产能前提下,大力发展市场紧缺的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抓两头、带中间,着力提高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水平。

郭天财表示,自2016年省政府实施“四优四化”以来,我省重点示范推广了“新麦26”等一批能够替代进口的优质小麦品种和配套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优质小麦规模化种植面积已由2017年的600万亩发展到今年的1200万亩,涌现出了像延津优质强筋、淮滨优质弱筋小麦等知名品牌,全省小麦质量、效益和市场知名度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郭天财认为,随着“四优四化”的扎实推进,河南一定能建设成为现代化小麦生产强省,总书记提出的河南粮食生产这张王牌一定会越来越好,同时中国人的饭碗里也一定会更多装载河南生产的优质粮。

人才先行带动乡村振兴

——访省政协委员李芳

“我回乡创业十多年感慨颇深。”省政协委员、河南鑫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芳告诉记者,十年来最大的感受有两个方面。

“首先,要有‘三农’情怀,对农村要有真感情、对农业要真热爱。”李芳说,因为“三农”领域工作周期长、见效慢,特别是当下这个大融合、大变革的时代,农村再也无法作为封闭的领域自运行,这就更需要即将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年轻人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明确方向、坚定信念。

“其次,要建人才团队。”2007年,李芳回乡创业时从“光杆司令”起步,今天她所创办的企业已发展成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首批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供直接就业岗位2000多个,多名985、211高校甚至海外名校毕业生加入到创业团队。李芳表示,“正因为我们这个百折不挠、荣辱与共的团队,才使多家中央企业和省属企业到我们村子里进行投资成为可能,也正是这个团队使我们镇里上万亩农业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实现了农情信息收集、田间管理、质量检测、仓储流通等全产业链追溯,精准地推进了产业融合,为下一步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8年国家和我省相继出台了乡村振兴第一个5年规划,对乡村振兴做出了阶段性谋划,确保乡村振兴落实落地。我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关政策,为我们探索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了遵循和保障。”李芳表示,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是重点,而要使产业振兴就要“人才先行”,需要复合型人才和跨界人才参与进来。

优化服务让执法越来越有温度

——访省政协委员王海云

省政协委员、省司法厅副厅长王海云在法治战线工作多年。在她看来,不管是立法、执法,还是司法、守法,2018年我省的法制工作都卓有成效。

王海云表示,2018年7月份,我省出台地方法规,独生子女在父母住院时可享受每年不少于20天的护理假。此外,随着我国《电商法》的实施,微信推销也不能像以前任性随意。

“不难发现,从国家到我省,立法更加注重民生、执法更加强调服务。”王海云说,以前只要提到执法,就会联想到“暴力执法”“钓鱼执法”等,而现在市民会感觉到执法越来越有温度,执法不再扰民,而是体现了服务百姓。

王海云说,老百姓办事时“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 ”正在成为常态。比如营业执照、出入境手续、汽车年检、身份证异地办理等事项,在以前都是让人“跑断腿”的事儿,而现在只需跑一次,甚至动动手不出门就可以办好,足以说明我们的法治环境正在不断优化。

成绩是明显的,但离法治政府的目标还有距离。中央明确规定,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接下来,河南的法制建设该如何做?

王海云希望我省早日出台地方法规,为自贸区建设、航空港发展以及民生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同时,她建议执法人员要牢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执法中,多一点换位思考,少一点简单粗暴,让执法的过程变成增进和老百姓感情的过程,以自身的良好形象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访省政协委员崔应麟

河南中医医疗机构的数量、中医执业医师的人数以及每年中医药服务的患者人数,在全国都处于首位。“我省是一个中医大省,但不是一个中医强省。”省政协委员、河南省中医院院长崔应麟说。

“我省主要存在看病难、对中医认识不够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崔应麟告诉记者,“针对看病难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了网上预约,分时段就诊,与快递公司签约开展邮递业务。应该说取得了明显进展,看病难得到了明显缓解。”下一步,还要成立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对口志愿贫困县中医院建设等。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把中医玄虚化和庸俗化的问题,必须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崔应麟认为,中医就是一门实用的科学,不是玄学,不能搞得神乎其神;但也不能庸俗化,现在大街小巷都挂着中医的牌子,影响也极为不好。

“还要改变中医只治慢病,只用于调理,而不能治疗急诊和重症这一观念。”崔应麟说,中医在治疗急诊重症方面也有着自己独到的技术和优势,并且有着良好的效果。比如中医治疗发热就有着非常好的疗效,中医治疗急性传染病性疾病也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围绕全生命周期打造一个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治疗体系。从出生,甚至从更早的孕前,直至到临终关怀阶段,中医药要全程参与,并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崔应麟说,中医的生命力在于疗效,中医的优势也在于疗效。他希望更多的群众将来能体验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打造文化高地要从家庭建设做起

——访省政协委员张志和

“作为文化学者,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更好的效果?”面对记者的提问,省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志和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和家风问题有很多论述。“如何落实打造中原文化高地这个重大决策?我的想法是,要从家庭建设做起。”

张志和说,前不久,自己到安徽芜湖繁昌县。繁昌县的名称与河南的许昌和繁城有密切的关系。古代因为中原战乱,许昌和繁城的人流落那里定居,为了怀念家乡,把当地起名叫“繁昌”。繁昌县是芜湖市经济发展最好的县之一,当地民风淳朴,人勤劳善良,积极向上。在那里,不少村里都有祠堂和家谱,有些家庭还有家训和家规传下来。

张志和认为,家训和家规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好的家教是养成好的家风的前提。像《朱子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等是传统文化中很有力量的家庭教育教材。家规是约束家人只做好事善事,不干恶事坏事。而家教是家庭里父母长辈对晚辈后生的言传身教,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难以替代的。

“因此,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要落到实处,就要把家庭建设好,要订家训、立家规、兴家教,树家风应当引起每个家长的高度重视。”张志和说。

希望老旧小区顺利加装电梯

——访省政协委员骆金富

省政协委员、河南省富菱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骆金富一直在关注老小区加装电梯这件事,这和他的一次经历有关。

2016年,骆金富去看望一位大学老师。这位老师居住在郑州上世纪80年代初建设的一个老小区,因为爬楼梯比较困难,老两口索性减少外出,每出一次门就买上一个多月的东西。“那一幕让我印象深刻,真切感受到老人上下楼梯的不易。”

“我开始关注老楼加装电梯这件事。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难题,其中最让人头疼的是住户意见难统一。”骆金富表示,大多数低层住户不太容易接受加装电梯这件事,因为他们认为加装电梯会影响采光。“其实利用好科学的加装工艺,不但不影响采光,还是造福住户尤其是老年人和行动不便人群的民生工程。”

骆金富说,在推进某小区加装电梯的过程中,一对住一楼的年轻夫妇开始也是极力反对,后来通过一件事让他们的观念改变了。他们的父母在另外一个城市生活,住在七楼没有电梯,属于“悬空老人”。准备给小区加装电梯时,因为那栋楼的低层住户不同意,导致整个工作被搁浅。这种情况让这对年轻夫妇开始反思。后来,他们主动提出同意加装电梯。

2018年12月,郑州市出台了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的相关政策。“我相信,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项民生工程一定会顺利推进。”骆金富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