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追梦 河之南 上一版3  4下一版
医疗话题热度高 委员把脉开“药方”
两会好声音
畅谈发展新举措 共谋乡村振兴路
优秀提案选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热点聚焦
畅谈发展新举措 共谋乡村振兴路
郑州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资料图片) 郑报融媒记者 丁友明 摄

郑报融媒记者 武建玲 王 治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作为未来一个时期国家重点发展的几大战略之一。作为农业大省,河南该如何结合实际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省政协委员各抒己见。

发展乡村旅游 打造特色品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省打造出了一批精品民宿、休闲农庄、特色乡村、旅游小镇,推动乡村旅游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但目前我省乡村旅游还存在设施设备滞后、服务水平不高、缺乏特色品牌等问题。该如何破解?

农工党界别的省政协委员建议:注重产业培育,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建设。要重点发展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支持具备条件的名镇名村依托乡村生态人文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乡村;积极建设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培育新型产品业态,丰富乡村旅游内涵。优化空间布局,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要着力发展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镇,打造一批生态宜居、文化传承保护良好的特色旅游乡村,发掘、培育乡土美食,形成地方特色美食品牌。委员们还建议,提升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要改善乡村旅游道路等旅游交通条件,加快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和环境改善提升,加强乡村旅游重点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智慧旅游乡村。

挖掘乡村文化资源 发展乡村文化事业

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培育农村居民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方式和生活态度,有利于维护农村的和谐繁荣。

省政协委员陈天栋建议,各地政府要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整合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统筹配置乡村文化设施,重点扶持一些城乡接合部、较偏僻乡村的文化事业建设;整合各乡村文化设施资源,改变单纯由政府投资、包办社区文化的旧模式,充分利用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的文化设施资源,将其拥有的文化站、室、场、院对外开放;完善乡村文化建设管理机制,防止乡村文化建设流于形式,逐步建立起政府推进支持、文化部门牵头指导、有关部门联手协作、社会力量支持资助、农民主办运作、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机制;鼓励农民组建各种形式的文体队伍,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乡村文化团队,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不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大乡村文化工作者培养力度,造就一批有影响力、有实力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鼓励高层次的文化人才投身乡村文化事业,充分挖掘民间文化人才,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农业兴、农村稳、农民富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如何抓好产业振兴?

省政协委员朱学习认为,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河南实现产业振兴,必须立足自身优势,调优结构、补齐短板,实现农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他建议:坚持规划先行,根据乡村功能定位和实际情况,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为乡村“产业兴旺”引路导航;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贯彻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以农业产业绿色化、特色化、高效化、市场化为路径来推进产业兴旺,推进传统农业上档升级;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进订单农业,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抓住“一带一路”和国家继续扩大开放的机遇,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此外,还应强化人才支撑。“这是解决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所需动力的关键举措。”朱学习建议,鼓励有文化、有情怀、有本领的乡贤、大学生和企业家等回乡创业,大力发展返乡经济,使他们成为“三农”工作的新生力量。

改善乡村投资环境 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乡村投资环境直接关乎民间资本注入乡村的力度,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民盟界别的省政协委员认为,应强化对乡村投资环境的监管,加快解决影响乡村投资的各种问题。

政协委员建议,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简化手续,加强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切实解决乡村投资者在环保、交通、水电使用等方面遇到的困难;金融系统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投资者免于其他民间借贷的高利风险。

政协委员认为,乡村投资要向多元化迈进,既要根据当地实际进行多元化投资,又要改变各自为战的思维和做法,走联合合作道路,建立各种合作机制,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