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二七区获首批 “美丽中国建设优秀案例”奖
新郑八成财力 用于改善民生
上街产业转型 升级实现突破
春联赞盛世 文化送万家
惠济区“三下乡”送祝福
开展警示教育 树立“红线”意识
村民股东喜获分红
巧手剪窗花 笑语迎新年
“扶贫暖冬”精准产销 对接活动在荥阳举办
小小“百宝箱” 助力“路长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路书记”的扶贫路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宋跃伟

“路书记”其实不姓路,名字叫雷建坤,是登封市交通运输局驻东华镇刘庄村第一书记。村民们亲切地叫他“路书记”,不仅仅是在他的协调帮扶下,整修了连接自然村之间3000多米的水泥路,而且还积极帮助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雷书记真是给俺村办了不少实事,特别对俺更是关怀得无微不至。第一次来俺家,我还给他说了几句难听话呢!”该村贫困户廖五索只要提起雷建坤,肠子都悔青了。

“第一次去他家填写政策明白卡时,老廖很不耐烦。”雷建坤谈起刚驻村时的艰辛之路。

改变老廖对驻村工作队的看法,源于雷建坤做的一件事。“去年我爱人走路摔了一跤,住进了医院,我又是个残疾,不会动,雷书记知道后,自己开车跑前跑后的,还提着东西看了几次。”老廖说。

“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咱是真心帮扶他,老百姓会理解的。”在驻村的一年多时间里,雷建坤走遍了刘庄的56个自然村,大大小小的路走了个遍,由此得了个“路书记”的称号。

“村民要想富,必须得发展产业,这样才能让村民们有稳定的经济收入。”驻村后,雷建坤通过调研,邀请相关部门实地考察,以登封市东辉茶业有限公司和箕山旅游开发项目为引领,积极引导贫困户土地流转和发展桑叶种植,开始走上产业发展之路。

“我现在一天能挣七八十,要是不间断,一个月也能收入一两千。”贫困户李春安就是通过雷建坤的介绍,现在箕山旅游开发公司打零工。“老李现在有了工作,干得可攒劲,大闺女大学毕业应聘当了教师,二女儿去年也考上了大学,小儿子正在读初中,他老伴在家养了一头牛,去年他家不仅脱了贫,而且经济收入也是不断增加。”雷建坤说,“去年我们又给老李家圈了院墙,改建了厕所,他家的生活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雷建坤驻村期间做了多少事,一组数据可以体现:沟通协调扶贫资金60万元,对村内各项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建设刘庄村道路绿化、亮化共3400米;安装路灯65盏,实现全村主干道照明全覆盖;协调村企联建投资13万元改建村委会议室及60平方米爱心超市;高标准建设了村级卫生室;为李春安、郭治国、王钢山、袁治国等四户贫困户修缮房屋、改院;为刘庄村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助学金3000~5000元;修建村委门前广场,挖方填沟平整场地2000多平方米……

“今年我们计划新建花椒树及果树采摘园100亩和箕山隐耕文化农庄等项目建设,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技术培训,重点对种植、养殖技术的各类技能培训,拓宽贫困人口的增收渠道,扩大就业范围。”刘庄村的小康梦在雷建坤的帮扶下,已经开始新的奔跑。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