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找到“年味”的时代表达
莫让“过度旅游”煞风景
品“新年味” 也别忘了“老理儿”
回家路上,感谢那些尽责的人
到底谁傻 王看伽 绘
谨防预付款 变消费贷新陷阱
从年夜饭中 读出新期待
“环卫工管单车”别让纳税人埋单
公益与商业,能否“携手言欢”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谨防预付款 变消费贷新陷阱

春节将至,正是消费旺季。中消协近日发布的《201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预付款变消费贷正在成为新的消费陷阱,消费者需警惕。同时提醒,网购家具退换难、海淘商品退换难,消费者在下单购买时务必谨慎。

“预付式”变身“消费贷”,这样的陷阱,令消费者防不胜防。据中消协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营者在宣传时,往往把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描述得十分美好,并有意淡化贷款压力,甚至以无息贷款作为吸引消费者的噱头。而消费者一旦入套,在出现商家不履行承诺、服务缩水甚至关门跑路等情况时,才发现金融信贷条约中含有各种高额违约条款。

由此可见,预付式消费衍生出的与金融信贷捆绑构织的消费陷阱,一则会让消费者享受不到相关服务;二则也会导致自己的钱袋子受损。若承受不起金融信贷条约中的高额违约条款,更有可能影响自身信用。同时,预付款变消费贷更会直接戕害正经做生意的商家,比如,使消费者不再信任预付式消费,乃至于谈贷色变。

梳理媒体报道,2018年在传统预付式消费涵盖的各领域,出现捆绑金融消费信贷式的新营销模式。比如,“租金贷”“装修贷”问题被频频曝出,经营者跑路,导致租户无房可租,装修合同无法履行,而消费者却仍需偿还贷款;再如,多家英语培训机构被指通过提供课程贷款服务,让学员背上几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的“培训贷”,等等。

预付款变消费贷陷阱,本质上是预付费消费及金融消费信贷中存在的乱象。对此,法律的进一步完善是基础。针对消费预付款问题,商务部曾出台《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但面对新的业态新的产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针对消费侵权行为,未来在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应考虑实行多部门管理。监管部门对于开展预付式消费的经营者,有必要做好经营警示,以确保经营者在法律框架内行事。对于预付式消费,不仅要靠消协或工商部门来监管,公检法部门也应该及时介入,让违法违规者得到应有惩治。有关部门有必要加强预付式消费及金融信贷知识以及相关案件宣传,督促消费者增强防范。

从消费者自身而言,其应提升科学消费及依法维权能力。“预付式”变身“消费贷”恰是利用了消费者相关知识盲点,以及防范意识差的弱点。所以,面对预付式消费模式,消费者应看清商家的本真面目,消费前认真核实其资质和口碑,同时多掌握些必要的金融信贷知识。一言以蔽之,唯有打防同给力,消费者才能真正远离消费陷阱。 杨玉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