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冬雪骤降
榜样的力量
香如故(国画) 冯 杰
记忆里的春节
《少年时光的朋友》 唯有宽厚的故乡不计前嫌
雪地人家(油画) 左国顺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一句话,一个人,一段历史,一束思想,一种文化,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

—— 《廉语金典》

【原典】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春秋·管仲 见《管子·牧民》

【注释】国家有四维,缺了一维,国家就不稳;缺了两维,国家就危险;缺了三维,国家就倾覆;缺了四维,国家就会灭亡。什么是四维呢?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

【解读】管仲(约前716—前645),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祖先姓姬,是周穆王的后代,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因父亲早逝,家道中衰,而老母在堂,为维持生计,管仲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与鲍叔牙合伙经商。他们俩一起赚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鲍叔牙就替他解释,说管仲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管仲三次参加战斗,每次都临阵脱逃。因此人们讥笑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听到后就向人们解释说,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管仲多次想为鲍叔牙办好事,不但没有办成,反而增添新的麻烦。人们都认为管仲缺少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只是机会没有成熟罢了。在长期交往中,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这就是成语“管鲍之交”的来历。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即位,此时管仲辅佐二儿子公子纠逃到姥姥家鲁国避难,鲍叔牙辅佐三儿子公子小白逃往较近的南邻莒国去躲避。不久新君被杀,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见时机成熟,都急匆匆回齐国争夺国君宝座。因莒国近,鲁国远,管仲怕公子小白先回到齐国,于是亲自率兵伏击公子小白,当车马走近,就操起箭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口吐鲜血,应声倒下。管仲见公子小白已死,就率领人马回去陪着公子纠慢慢赶路。其实公子小白并没有死,射中的只是铜衣代勾,公子小白急中生智装死倒下。然后昼夜兼程,顺利登上了君位,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逼鲁国杀死了公子纠,另一个辅臣召忽自杀,又让把管仲押到齐国,准备剁成肉泥,后经鲍叔牙反复劝说,竭力推荐,齐桓公捐弃前嫌,拜管仲为上卿。通过一系列的文治武功,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被誉为“春秋第一相”。管仲死后,谥曰敬,又称敬仲,史称管子,被后世尊为“圣人之师”。管仲还是先秦诸子中法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集中体现在《管子》一书。

大家知道,周朝灭商前各路诸侯数以百计,周朝开国时又新封了71个诸侯国,经过西周300多年的征伐兼并,到春秋时期大大小小还有140多个,当时在黄河下游比较活跃的大国有齐、鲁、郑、宋、卫等国,这中间以齐、鲁、郑为强。这个时候边境的各族也都发展起来,北狄、由戎南下,西戎东进,南蛮北上,严重威胁中原各国,而伊洛之戎又进攻周王室。周王室经过一系列内忧外患,基本上就成了一块招牌、一个旗号或者说一个象征。管仲所处的正是王室日薄西山,诸侯征战不休,列国争相称霸,蛮夷频繁骚扰的混乱时代。管仲的一生可以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佐王争霸”。那么,围绕“争霸”,管仲都推行了哪些路线方针政策?这其中包含的廉政主张是什么?在总体战略布局中起什么作用?下面我们一一介绍:

第一,在政治路径上,绘制了一条“称霸路线图”。这条路线图就是“顺民—富国—强兵—尊王攘夷—称霸天下—德法并重—长治久安”。管仲最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指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齐桓公问:“那我想使国家富强、社稷安定,要从什么地方做起呢?”管仲回答说:“必须先得民心。”齐桓公接着问:“怎样才能得民心呢?”管仲回答说:“要得民心,应当先从爱惜百姓做起;国君能够爱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意为国家出力。”齐桓公又问:“百姓已经富足安乐,兵甲不足又该怎么办呢?”管仲说:“兵在精不在多,兵的战斗力要强,士气必须旺盛。士气旺盛,这样的军队还怕训练不好吗?”齐桓公又问:“士兵训练好了,如果财力不足,又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要开发山林,开发盐铁业,发展渔业,以此增加财源。发展商业,取天下物产,互相交易,从中收税。这样财力自然就增多了。”齐桓公问:“民足、国富、兵强,那可以争霸天下了吧?”管仲严肃回答说:“还不可以。争霸天下是件大事,切不可轻举妄动。”接着还系统论述了尊王攘夷的外交等策略。管仲描绘的国家治理体系使齐桓公的问题全部迎刃而解,不久就拜管仲为相,称为仲父。

第二,在经济政策上,改革开放,广辟财源。这里有几项措施。第一项措施是改革行政区划,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郊外三十家为一邑,十邑为一卒,十卒为一乡,三乡为一县,十县为一属,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大夫,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把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订三官制度。每年初,齐桓公听取五属大夫的汇报,督察其功过。第二项措施就是“以粮为本”,实行“相地而衰”的土地税收政策,就是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实行粮食“准平”政策,设“轻重九府”,观察年景丰歉和人们的需求,来收散粮食和物品。第三项措施是发展工商业,规定“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就是工匠和商贩居住要相对集中,不准杂处,这样既利于生产经营,又利于世世代代子承父业。第四项,规定“泽立三虞,山立三衡”,把全国的山林河泽统一管理起来。第五项,“轻重鱼盐之利,以瞻贫穷”,可能就是盐铁专卖。此外,采取铸造货币、调剂物价、免除关市之征等措施,鼓励与境外的贸易,为了增加税种,管仲在历史上还首开“红灯区”先河,这就形成了农林牧渔工商盐铁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使齐国很快积蓄了雄厚的财力,具备了争霸的经济基础。

第三,在军事方针上,军民一体,精兵强军。在保持常规武装3万人的前提下,寓兵于农,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乡良人。五乡为一军,立元帅。这样把保甲制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同时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人们之间团结居住,夜间作战,只要听到声音就辨别出敌我;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能认识,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为了扩充武器装备,规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这种军民结合、全民皆兵的军事体制,既可以解决局部战斗,也能够应对大规模战争。

9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