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奏响军民融合的时代乐章
为实现我国探月工程目标乘胜前进 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继续努力
四项措施促进家政服务扩容提质
集中力量攻坚“三农”硬任务
中国在南极中山站完成激光雷达安装
杜重远:抗日救国我辈之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强军思想引领新征程
奏响军民融合的时代乐章

“那天,习主席来到顺德,第一站就来到我们广东工业设计城。”回忆起2012年12月9日习主席视察时的情景,广东工业设计城负责人韩风琴仍然很激动。

“得知设计城有800名年轻设计师,习主席勉励我们说,希望下次再来的时候,这里有8000名设计师。”韩风琴说,如今他们正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军民融合创新设计服务中心,实现了习主席希望他们拥有8000名设计师的目标,也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到首都北京的中关村,从强化军民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到“军转民”“民参军”热潮涌动,从第二艘航母顺利出坞下水到嫦娥五号奔月征程稳步推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已具雏形,神州大地鸣奏着激越的时代交响。

“推进强军事业,必须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那天,习主席走进军民融合展厅,在摆满几十种用超材料做成的产品展台前,他边走边看边问,还不时用手摸一摸、掂一掂。当得知这些被称为装备‘隐身衣’的跨代产品广泛运用在各军兵种装备上时,他很高兴。”

回忆起6年前的那一幕,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异常兴奋:“习主席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来深圳考察,就来到我们民营企业,察看我们的‘民参军’产品。”

后来,习主席又分别在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上、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就军民融合话题与刘若鹏进行过面对面交流。

“习主席指出,推进强军事业,必须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曾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的国防大学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姜鲁鸣告诉记者,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进行总体设计,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战略规划引领不断强化,重点改革扎实推进,法治建设步伐加快,为军民融合发展搭好了“四梁八柱”。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2017年1月2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作为中央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习主席亲自担任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军地同心,重塑发展格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军委机关有关部门相继设立专门机构,专司军民融合发展指导、协调和推进工作;北京、河南、江西等多个省市先后建立军民融合专项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机制;多地加紧推进军民融合相关机构改革或专门办事机构成立论证工作……领导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凝聚力空前强大。

2018年10月,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在北京举办。302家单位的1349项展品集中参展,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达60%,约90%的参展技术产品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习主席对军民融合重视是前所未有的,连续6年在全国两会上谈到军民融合。”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陈薇对此印象深刻。

2014年3月11日,陈薇作为军队基层和科研一线人大代表,受到习主席亲切接见。时隔一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陈薇作为发言代表,向习主席汇报了科研情况,习主席给予充分肯定。

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这几年,陈薇和团队取得丰硕成果,他们研发的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赢得国内外广泛赞誉。

2017年9月25日下午,首都天高气爽,北京展览馆内,硕果累累。“习主席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时,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示意图前停下脚步仔细观看。得知3D打印精准度能达到0.1毫米,在地图精准度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时,他给予我们很大的鼓励。”某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明孝自豪地告诉记者,那张示意图是他们用3D技术打印的,是军民融合中“军转民”产物的一个代表。

近年来,一连串闪亮的足迹告诉人们,这样的发展格局正在变成现实:神舟飞船和“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使中国人实现上能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的梦想;北斗导航和风云卫星,让我们拥有了太空中的“千里眼”和“精算师”;C919首飞,实现了国产大型客机“零的突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整体精密铸造技术、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核心技术带给人们无限遐想……

“积极推进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部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发展”

2016年10月19日,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正在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举行,习主席带领军委领导集体参观调研,他来到一家民营企业展台前驻足察看,仔细了解产品性能。

“习主席问得很仔细,从产品性能到产品应用,了解我们的生产能力后赞许鼓励我们。”企业负责人钱京回忆说。

新时代,新作为。“民参军”“军转民”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一个党政军民齐心协力开创新局面的火热图景正铺展开来。国家先后发布实施《“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和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国民经济动员等专项规划,多个省市出台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启动实施首批41家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全面推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与装备承制单位联合审查工作机制,这些政策制度为我们‘民参军’提供了腾飞的翅膀。”钱京告诉记者,“习主席要求积极推进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部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发展,给民营企业注入了信心和力量,军民融合迈入黄金时期。”

融则两利,合则共赢。近年来,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仅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一方面“民参军”取得进展,在国防科工局批准的2000多家许可证单位中,民口单位占比超过2/3,其中民营企业约占总数的1/3。民营企业在载人航天工程、军用飞机和舰船等项目的研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军转民”继续拓展,各军工集团共生产50大类、约1.5万种民品,民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由20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至目前的80%左右。

2018年10月15日,习主席在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强调,强化责任担当,狠抓贯彻落实,提高法治化水平,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协同创新,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新蓝图指引新路径,新理念催生新实践。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春潮澎湃,富国强军广阔前景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据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