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2019 郑州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奋力奔跑 阔步开启新征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奋力奔跑 阔步开启新征程

让“健康郑州”助力龙头高扬

——访市人大代表法宪恩

作为医疗行业的人大代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法宪恩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健康郑州”建设的规划感言颇多:很具体、可期待,是体察民心、贴近民意的好事,令人振奋。

法宪恩说,建设高质量国家中心城市,让郑州的龙头扬起来,离不开“健康郑州”的支撑和支持。作为省级医疗机构、郑州医疗行业的主力军,郑大二附院必须有担当、有作为,服务居民,回馈社会。

如何让“健康郑州”走得更快更好?法宪恩说,要加快医联体建设步伐,解决基层看病难问题;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速度,实现与辖区内社区医院的会诊直通;加快培养提高社区医生的诊疗水平。

同时,法宪恩还建议,增加健身场所、设施和绿地数量,建设宣传栏,提高公众健身防病意识;科学布局社区医院并牵线搭桥使其与大医院形成固定合作关系,使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到省级医院的服务。

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

——访市人大代表赵新民

“政府工作报告围绕要‘让郑州这个龙头高高扬起来’新要求,加快‘一中枢一门户三中心’建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市人大代表、郑州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新民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财政部门将加快构建高质量财政发展机制,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赵新民建议,既要促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壮大骨干财源;又要助力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兴财源;还要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总目标,赵新民认为,一方面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聚力增效,主动担当,为经济发展高质量提供新动能。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民生财力保障机制、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民生政策推进落实机制,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让百姓看病烦心事越来越少

——访市人大代表付桂荣

“生产总值破万亿、常住人口破千万、人均生产总值破十万元,这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跨越,也是郑州迈入新一线城市的标志之一。作为郑州人和这一成果的参与者、见证者和享受者,我倍感自豪。”谈及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代表、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付桂荣如是说。

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去年郑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连串的成绩。付桂荣表示,今年将坚持以健康郑州建设为统揽,打好深化医改攻坚战、健康扶贫攻坚战“两大战役”,降低人民群众就医的药品付出、耗材付出和检查检验付出,实现贫困人口的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以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中心,今年郑州将推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健康促进工程、智慧健康工程和中医药振兴发展工程“四大工程”,让老百姓看病就医中的烦心事儿越来越少,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提供健康支撑。

新优质初中培育计划启动

——访列席代表王中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开启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实现郑州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先出彩出重彩的总动员。”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中立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2019年,市教育局将着力在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大学校建设力度、学生减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一年来,全市教育民生明显改善。”王中立说,全市严格政策标准,坚持公平公正,以教育资源的最大承载量满足适龄儿童入学。发放资助资金3.48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6.41万人次。

谈到2019年教育工作时,王中立表示,在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方面,《郑州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将出台,2019年争取新增公办或公办性质幼儿园100所以上。

在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上,他说,将以缓解城镇大班额和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为重点,并设立专项资金4.6亿元用于支持县区教育事业发展。同时,启动实施新优质初中培育计划,利用3年时间创建和培育100所优质公办初中。

为快递员提供“医食住教”保障

——访市政协委员王红梅

“这几年郑州市对城市环境面貌的改善,特别是重要干道沿线以及公园等市民生活周边区域的环境改善,为市民营造了干净宜居的生活环境。”经济界别委员、河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红梅在接受采访时说。

王红梅说,随着郑州市实现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快递行业也在2018年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全年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38.88%。

如今城市生活离不开快递,快递行业发展也出现了诸多难题,比如困扰多年的末端派送三轮车辆的路权问题,就在邮政和交警部门的组织下得到解决,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郑州做法也在中部城市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王红梅建议,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在“医、食、住、教”等方面为快递员提供全方位保障,使这个群体能够更加融入郑州这个大家庭,全身心投入工作,正是这群勤劳“小蜜蜂”的辛劳付出,保证了市民的快件送递需求。

打造精品化园林城市

——访市政协委员丁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美丽郑州’,这也是我今年特别关注的内容之一。”社会科学界别委员、郑州市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丁力告诉记者,“生态环境建设是影响一个地区发展活力和发展后劲的重要因素。”

他认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增强城市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生态治理压力大,新、老城区绿化不均衡,城市规划不完善等问题,都是制约着园林城市建设的不利因素。

他建议,一方面完善现有的城市绿地设计规划,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让基础设施与园林绿化有机结合,构建绿色生态网络,提升城市景观质量,打造精品园林城市。另一方面,要注重城市内涵的延伸和历史文化的传承,打造一批蕴含郑州底蕴的文化地标,助力文旅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家中心城市。

加快电动车交通安全管理立法

——访市政协委员吴永平

“政府工作报告呈现的‘成绩单’令人振奋,鼓舞人心。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城市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特邀界别委员、郑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吴永平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城市病”依旧存在,必须面对并改进。

吴永平说,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交通压力仍旧不小,特别是大批电动自行车涌上路面后,交通违法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畅通。这就需要在制度上对非机动车的出行保障和非机动车驾驶人遵章行驶加强管理。

“我国个别城市相继出台了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吴永平建议,郑州市尽快出台符合郑州道路交通管理实际的非机动车管理法规,加强电动自行车源头管理,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规范管理,减少充电安全隐患等列入地方性立法内容,从根源上遏制目前这种非机动车特别是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混乱态势,以适应新形势下我市的交通管理工作。

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

——访市政协委员石淑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数据说话、干货满满,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工商联界别委员、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石淑英说。

“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增长动力主要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各行各业要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石淑英说,站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新的历史起点,郑州应该抢抓历史机遇,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石淑英认为,为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帮助企业优化融资环境、降低融资成本,政府应该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重点培育和支持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郑州也应进一步优化政务、商务、法制以及社会人文等环境,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优良条件。

郑报融媒记者 党贺喜 张竞昳 石闯 张玉东 刘伟平 聂春洁

见习记者 李京儒 文 丁友明 李焱 宋晔 马健 周甬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