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2019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全国人民都吃上我们的河阴石榴”
“谁不说俺村乡风好”
“文明超市”倡文明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谁不说俺村乡风好”
扫二维码 看新媒体报道

本报记者 党贺喜

全国两会期间,金水区东风路街道宋砦村的两委班子乃至村民们平添一个“非常频道”——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总支书记宋丰年天天都要给家里及时“播报”,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传递“第一声音”。

“这些天,我成了俺村名副其实的通讯员了,俺书记每天都给我打电话发微信,尤其是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讲到乡村振兴要更加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俺书记说,总书记的讲话对咱宋砦村的发展非常重要”。昨日上午,记者到村里采访时,村党总支办公室主任林文阁坦言。

宋砦虽然叫村,其实早已不是传统概念上的村了。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宋砦村的经济发展早早就乘上时代的“高铁”,800人的小村,人均年收入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不足800元,猛蹿到去年的8万元,户均资产均在1000万元以上,而且实现了共同富裕。

率先富裕的宋砦人,家风、民风和乡风相得益彰。 “十几年来,俺村都是零信访、零发案,打麻将赌博,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这些陈规陋习早已不见踪影,好媳妇、好婆婆家家都有,村里的盘鼓队、舞蹈队、文艺队、图书馆、农民夜校等,好去处多得是,大家都在干正事。”林文阁告诉记者。记者在宋砦林林总总100多个荣誉称号中发现,有三个奖项最抢眼:1999年全国首批颁布的“全国文明村”“全国十佳小康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乡风好不好,亲自去感受。记者采访,巧遇村两委成员朱明霞,这名56岁的女村干部快人快语,风风火火,颇像电影里的“李双双”。一见面,她先伸出两只脚,让记者欣赏今天刚穿上的新运动鞋,“显摆”说:“诺,你看看,这是俺媳妇昨天刚给我买的,600多块钱呢,穿上走路可得劲儿啦。”看着朱明霞一脸的自豪,她恨不得逢人就说自己有个好儿媳呢。

其实,朱明霞本人就是好儿媳、好典型。“2009年到2013年,俺婆婆从住院到临老走了,都是我伺候的,病房里的人都把我当成老太太的闺女了。”朱明霞讲述的只是一个片段。那几年可真的是祸不单行,婆婆病危,公公也脑梗住院,生活不能自理,都是朱明霞在床前侍奉。

朱明霞从小就在宋砦生活,既是村里的姑娘也是村里的媳妇。而在村里做财务的曹莎莎却是来自扶沟县的“外来妹”,嫁到宋砦整整十年,她的幸福感超强。为什么?曹莎莎横向对比,把自己的感受浓缩成一个字“融”,村民深度融合,大家其乐融融。“早先在县城住时,楼上楼下甚至对门儿都不认识、不说话。现在可不一样了,咱宋砦真好!”

好在哪儿?曹莎莎有句“口头禅”:“每年出去旅游都是俺一家四口,节假日逛街吃饭还是俺一家四口。”她说的“俺一家四口”就是他们小两口、孩子和婆婆,公公早些年去世了。寻常人家都是闺女陪着母亲逛街,而曹莎莎陪婆婆逛街买衣服,那都是“家常便饭”。

朱明霞感同身受:以前婆婆们在一起都是“高级黑”,吐槽、诉苦;现在坐在一起唠嗑,大家比着夸儿媳“显摆”,唯恐天下不知。

在宋砦,记者越采访深入,反而越觉得没典型事例。为啥?“俺村家家都是这,好家风代代传。”朱明霞的“解惑释疑”让记者顿悟:全村都是典型,自然就没有典型了,这真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只争春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采访结束时,林文阁诚邀记者去看看宋砦独有的“景点”法治展览馆,从而找到了宋砦好乡风的总源泉。2016年,宋砦建成全国首家村级法治宣传平台——宋砦法治展览馆,并连续多年承办法治河南乡村论坛。展览馆占据整整一层办公楼,声光电文图等多媒体全配齐,令人耳目一新。开馆至今,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人员近4万人。知法、学法、守法、用法,潜移默化,春风润雨,才使得宋砦好乡风根植沃土,生生不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