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为文章写批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批注式阅读也正是遵循了《新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要求和规律。 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批注 所谓“批”,就是用笔标出文章中的生字、新词、好词、佳句;标出段落的起止,文中点明段意和中心的语句、问题的答案以及与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建立一套合适的、行之有效的阅读密码——批注符号,并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形成使用的习惯。 “注”就是对上述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评论,评论他们的特点、作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阅读疑惑,由此及彼,学会迁移,并把这些评论注在书的空白处。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这样的方法读书,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批注,让孩子们的阅读理解更加个性化,不断加强自己的思维品质训练,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使其能够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注效果——引导学生批注 教师教给学生批注方法,不能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些方法。在学生进行文字批注时,要留给孩子们足够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反复批注实践,让他们真真切切地品读文本,写出自己的感受或体会,质疑问难。及时地发现、鼓励学生的创见和闪光点,以此促进学生的深入阅读,提高阅读水平。 在和学生读议课文之后,让学生围绕阅读的重点自己试着批注课文。这样做,能够使学生的批注有所遵循,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显露个性——放手让学生批注 通过实践,学生有了初步的批注能力,就要放手让学生批注,促使学生在反复思考、反复阅读中,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获得知识,自己提高能力。 让学生进行批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师生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围绕单元重点训练项目选择同类文章进行课外阅读。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阅读知识的增多,批注能力的增强,不断要求他们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有时甚至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批注,这样就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文字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出真知,让学生自己批注课文,很赞。 惠济区香山小学 韩军华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