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培根铸魂 用精品佳作建设“郑中心”
看“高”姓始祖如何大智安邦
《乐高大电影2》今日上映
《紧急救援》国内拍摄杀青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 《天山长路》在郑启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培根铸魂 用精品佳作建设“郑中心”
《朝阳城》
《精忠报国》正在排练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文 李焱 图

编者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的讲话,激励着我市文化艺术界工作者,大家纷纷表示,将把讲话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更多的精品力作……

昨日下午,车水马龙的紫荆山路上,郑州歌舞剧院的排练厅里另有一番忙碌景象: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们身着统一的排练服,在编导的指导下一遍又一遍练习转身、抬腿、跳跃,汗水从头发里渗出又悄悄滴落。没有人分神看一眼窗外的玉兰,大家紧盯着编导的手势,一次次向“完美”发起进攻——这里进行的,是舞剧《精忠报国》的排练。

在城市的另一端,郑州市曲剧团经典剧目《三夫人》的复排顺利拉开帷幕、郑州市豫剧院的《朝阳城》正在打磨提高中……春意盎然,伴随着美好春光,郑州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用歌曲讲好“郑州故事”

“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总书记的讲话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振奋。”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知名作词人阮志斌告诉记者,在今后的创作中,他要更加自觉地“正好身子、走对路子、扎下根子、多结果子”。

“总书记说,文化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正人先正己,如果文艺工作者自己都‘三观’不正,怎么能写出高尚的作品呢?因此,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门功课来做,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阮志斌表示,“走对路子”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添砖加瓦,“我们每一个艺术工作者都是从人民中来,自己也是人民的一员,要从人民的情感、人民的视觉出发,写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乐、所忧,这样才能写出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

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不断汲取营养,迸发创作激情,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艺术创作是一个艰辛甚至痛苦的过程,也因此才有‘呕心沥血’这句古语。我们要坚持精品意识,摒弃浮躁心理,耐得住寂寞,真正沉下心来,尽力创作出更多为人民群众喜欢的优秀作品。”

今年春节,阮志斌创作的歌曲《妈,我回来啦!》唱响央视春晚,被誉为“最催泪”歌曲,在温暖全国观众心田的同时,也使“阮志斌”在全国都有了知名度,“郑州制造”也使得郑州的文化形象更为丰富和立体。

“艺术来源于生活。对于我自己来说,每一首歌词的诞生,后面都有故事。”阮志斌深有感触地回忆,2017年他和作曲家宋清安参加河南省音协组织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到平顶山鲁山县辛集乡几个村庄进行创作采风,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农民家中,采访贫困户,亲身感受基层扶贫干部的坚守与奉献,切身体会他们的艰辛与不易,回来后写出了歌曲《第一书记》,并入选2018年度中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重点项目。

“后来,我总感觉‘第一书记’这个名字尽管准确,但缺少一些情感的张力,琢磨再三,改成了‘我的好兄弟’,从农民的角度抒写对驻村第一书记的情感。这个作品两次邀请专家座谈听取意见,反复修改了六稿,在今年的全省脱贫攻坚专题文艺演出中受到好评。”阮志斌告诉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他刚刚完成了歌曲《我与祖国同在》的歌词,作曲家正在谱曲。现在正在构思一首扶贫题材的歌曲,计划把这首歌曲写成民谣体,在内容上更接地气,在旋律上更时尚、更走心。另外,市委宣传部正在筹划今年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下一步打算结合此项活动,在郑州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上下些功夫,用歌曲的形式讲好郑州故事、展示郑州形象。

以精品奉献人民

“现在排练到哪一步了、新增了哪几个舞段?”“最快什么时候可以进入合成?”……昨日下午,在演员们挥汗如雨进行排练的同时,郑州歌舞剧院会议室里也正在进行一场临时会议,为推进《精忠报国》排练进度协调各方事宜。

“《精忠报国》是郑州歌舞剧院继《风中少林》《水月洛神》之后创排的第三部舞剧作品,是2018年河南省中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资助项目、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还是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项目、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名家助力工程创作资助项目。”郑州歌舞剧院院长孙书杰表示,该院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风中少林》《水月洛神》为郑州歌舞剧院这个年轻的院团在全国创造了良好的口碑,使得大家对《精忠报国》更充满期待,“《精忠报国》不仅是向郑州人民交出的汇报,也是给全国观众交出的一份创作答卷。”

记者了解到,《精忠报国》2018年11月9日在河南艺术中心进行了首场试演。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团长、词作家王晓岭,中国著名电视文艺策划人朱海,《舞蹈》杂志执行副主编、舞蹈理论评论家张萍等业内专家和广大省会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并在演出结束后连夜和主创召开座谈会,对《精忠报国》的剧本、舞美、音乐、服装等提出了修改意见。

“今年大年初九,主创人员又进行了第二轮创作提高,直到3月16日确定下来修改意见,17日全体演职员就进入了新的排练阶段,大家夜以继日加紧排练,节假日也不休息,全院演职员用‘精忠报国’的精神履行自己的职责。”孙书杰告诉记者,修改提高后的《精忠报国》初步定在今年年中再次进行汇报演出,用不断打磨提高的文艺精品献礼新中国70华诞。

让亲切乡音慰乡亲

作为河南人,原汁原味的豫腔豫韵最能让广大群众觉得“得劲”。作为“2019年郑州市重点民生实事”,郑州市人民政府今年将完成的文化惠民工程中,“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文艺演出活动就有1200场,由郑州市属文艺院团分工协作完成。

除了送到社区基层、田间地头的文艺演出,郑州市豫剧院、曲剧团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新的文艺创作,用不断呈现的新作品回馈父老乡亲对本土戏曲的喜爱。

“郑州市曲剧团今年执行的是‘精品戏’与‘吃饭戏’两手抓的方向,进而制定出全年剧目排练创作计划。”郑州市曲剧团团长曲亚汉介绍,经过精心筹备,传统经典剧目《三夫人》复排已于近日鸣金开锣。“《三夫人》讲述岳飞受奸贼陷害冤死风波亭之后,为了民族大义、家国情怀,岳夫人、柴夫人与巾帼元帅梁红玉舍弃私怨,义结金兰立誓共同抗敌保家卫国的故事。《三夫人》由郑州市曲剧团移植改编于1983年,是叫好叫座的经典‘吃饭戏’,剧中三位女主角早就鲜活于观众心中。”

曲亚汉介绍,为了创作排练出百姓爱看爱听的经典作品,结合剧团内部女演员实力雄厚的特点,《三夫人》安排国家一级演员孙玉香、张娜、张兰珍等老戏骨和杨鹏辉、张来峰等优秀年轻一代共同打造,力争把一出老戏排出新气象、新味道,让观众入耳入心,再次喜欢她爱上她!

“现代豫剧《朝阳城》去年11月2日首演后,我们又根据专家研讨会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加工,这部戏的再提高也是院里今年安排的重点工作之一。”郑州市豫剧院院长高新军介绍,《朝阳城》是结合当前改革发展形势,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而创作的一部新作,尽管作品立上舞台时间不长,但由于其人物故事情节作为豫剧经典作品《朝阳沟》的延续,一经首演就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切关注,“我们将针对剧目的思想性、时代性进行再加工、再提高,着力将之打造成为一台高质量、高水平、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具有影响力的精品剧目,用与时俱进的新作品奉献给新的时代和人民。”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宋建国表示,艺术创作是艺术的中心工作、首要工作。近几年来,我市把艺术创作当作中心工作,制定了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促进了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2018年,组织全市各级国有文艺院团新创、改编移植、复排、加工提升剧目28台(其中新创6台、改编移植6台、复排11台、加工提升5台),进一步充实了演出内容。抓好创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全市各级国有文艺院团开展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舞台艺术送基层、情暖新春、绿色周末、红色文艺轻骑兵、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演出4027场,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听从时代号召,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社科工作者提出的“四要”标准,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郑州文艺工作者们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正在为郑州迈向文艺高地不懈努力!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