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风吹野菜香
心同野鹤与尘远 诗似冰壶见底清(书法) 韩湘人
提醒幸福
山风(版画) 张松正
《孩子,我愿意这样爱你》 :让更好的爱成为可能
博诺的“横向思维”
趣说文人排名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趣说文人排名

♣ 宋宗祧

文人排名,最早从初唐的“四杰”开始。

据《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排名一旦开了头,就收不住。因为于老百姓来说,它有娱乐效应,可以丰富茶余饭后的时光;于上榜人来说,它有激励效应,可以极大地满足荣誉感和虚荣心。特别是一些名利欲极强的人,会像被打了鸡血一样,高度亢奋,不仅挤扁脑袋往里钻,而且还嫌位次不够靠前。

杨炯同学就被人看成这样的小心眼。同样据《旧唐书·杨炯传》:“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关键看这句话怎么解释。有一些人认为这是杨炯同学在发牢骚:“愧在卢前”是假,“耻居王后”才是本心。无非就是不服气王勃,觉得自己水平高。但是我觉得,杨炯同学的意思是,认为自己排在卢照邻的前面很愧疚,因为自己的诗文并不比他好多少;而自己排在王勃的后面,又感到很羞耻。王勃太厉害了,恨自己才疏学浅,不能与之比肩。可谓既有自知之明,又知耻后勇,不甘落后。

怎么能证明这种看法对呢?一是“愧在卢前”从字面解,没有歧义,就是谦虚的意思;二是两《唐书》,一个说“当时议者,亦以为然”,一个说“议者谓然”。都是说,大家认为杨炯说得对。如果杨炯不是出以真心,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么能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

开元年间的大手笔,宰相张説说得最明白。他说:“杨盈川(杨炯号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信然;愧在卢前,谦也。’”张说对杨炯的话给予了全面肯定。

古今中外,确实有很多像杨炯这样能正确对待排名的人。既不矜矜于前,亦不戚戚于后;既看到排在后面人的长处,又努力向排在前面的人看齐,把排名当作鼓励,当作鞭策,努力用成绩证明自己。可是,确有一些文人小肚鸡肠,对排名十分敏感,比愤青还要偏激。

中唐的诗人刘长卿和钱起即是这样。

据唐人范摅的《云溪友议·四背篇》:“刘长卿郎中,皆谓前有沈(佺期)、宋(之问)、王(勃)、杜(审言),后有钱、郎、刘、李。”刘君曰:“李嘉佑、郎士元焉得与子齐称也!”钱起也不满意,说:“郎士元怎么能跟我相提并论呢?!”

这里且不说对刘长卿和钱起的批评,是不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初唐四杰“沈、宋、王、杜”排名?其实,一些所谓的排名都是有角度的,没有哪个排名绝对科学、绝对正确。特别是诗文这东西,到了一定层次,一定高度,就没法比,不能比了,因为它是“软件”,没有硬指标。正如俗语所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最好的例子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能分出高低吗?宋人严羽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再如初唐四杰的版本,不仅在初唐就说法不一,而且到了中唐,竟然四去其三,只留下了王勃,而且是第三,但谁能说,沈佺期、宋之问就一定优于王、杨、卢、骆?但中唐的人就这么说了,你能怎样?

努力学习,勤于创作,求名求利,只要不搞歪门邪道,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争名夺利,诋毁别人,抬高自己,就不好了。说实在,只要你有好货,总有一天,会被认可,会进入名人排行榜,甚至成为排行榜上的大哥大。

但话又说回来,排名、排行可以有,但不可以滥。尤其是当代人的排名、排行,更应慎之又慎。

首先,搞排名总要有一些依据。文人嘛,主要依据的是作品。但是当代人看当代人,总免不了受职务、道德等因素的影响。例如,一个作家头上有高高的官衔,另一个人只是一个专业作家,无形之中,那个官衔就会干扰排名。其次,当今是市场经济,人心浮躁,炒作频频,一些所谓排名很难出自公心,致使许多排名都缺乏公信力。再次,啥叫盖棺论定?人只要在,不确定的因素就在。没有时间的沉淀,过早下结论,都会闹出笑话。初唐四杰还不是这样。一千多年过去,真正有名气的就留下两个:王勃与骆宾王。这就叫大浪淘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