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精确纪年与文明发达程度无关
梁启超家书中的教子良方
春季除湿正当时
不上锁的监狱
让客户感到“口渴”
慢性肾病的早期信号
古代的“旅馆”
睡眠不足加剧肥胖
心脏支架能用多久
雾霾居然跟北极有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梁启超家书中的教子良方

张建安

梁启超一生有9个子女,且个个成才,成就不凡。有的在人文领域卓有成就,有的则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中3位成为院士。那么,梁启超是如何施教于他的儿女的呢?

“想你们参采烂漫向荣的长处”

梁启超尤其善于利用书信“言传身教”。他一生中写过数量相当可观的书信,其中写给儿女们的书信达300多封,内容既涉及他本人的活动、事业,而更多的是对儿女们的教育。

1927年8月29日,梁启超写信给在美国留学的梁思成,以自己的事例引导儿子开发多方面的人生乐趣:“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同年5月,梁启超更是在信中直接告诉三儿子梁思忠:“你看你爹爹困苦日子也过过多少,舒服日子也经过多少,老是那样子,到底志气消磨了没有?——也许你们有时会感觉爹爹是怠惰了,不过你再转眼一看,一定会仍旧看清楚不是这样——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我又很相信我的孩子们,个个都会受我这种遗传和教训,不会因为环境的困苦或舒服而堕落的。”

把身体和修养放在学习前面

梁启超非常重视儿女们的学习。1912年12月1日,梁启超在写给思顺的信中便称:“汝所学精进,吾甚喜慰。”“思成学进,亦更有赏也。”类似的话,家书中屡屡见到。但如果学习与身体、修养产生矛盾时,梁启超会把身体、修养放在学习的前面。

1912年底到1913年初的几个月中,梁启超在信中多次叮嘱思顺:“求学总不必太急”“汝但原定功课从容学去,则我欢喜无量矣”“小小年纪何故患不寐之病。得毋用脑太过耶?……以区区数月间,受他人两三年之学科为道实至险,故吾每以为忧也,以后受学只求理解,无须强记,非徒摄生之道,即求学亦应尔尔也”。梁启超还在1923年11月5日的信中这样劝导:“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这样的叮嘱,在给其他子女的信中也多能见到。例如,1927年8月29日,梁启超在写给梁思成的信中便这样写道:我希望你回来见我时,还我一个三四年前活泼有春气的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境界,固然关系人格修养之全部……我国古来先哲教人做学问方法,最重优游涵饮,使自得之。这句话以我几十年之经验结果,越看越觉得这话亲切有味。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炖的工夫。不独于你身子有益,即为你的学业计,亦非如此不能得益。你务要听爹爹苦口良言。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927年8月5日,梁启超写给梁思庄的亲笔信。

“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面,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我每天除了睡觉外,没有一分钟一秒钟不是积极的活动,然而我绝不觉得疲倦,而且很少生病。因为我每天的活动有趣得很,精神上的快乐,补得过物质上消耗而有余。”这些话,包含着梁启超的基本精神和人生态度。他经常教育儿女们不要计较胜败,而要埋头埋脑,“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927年2月6日到16日,梁启超给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写了数封信,合在一起寄出去,并在信中嘱咐:“这几张可由思成保存,但仍须各人传观,因为教训的话于你们都有益的。”

其中,梁启超对梁思成的教育是,“你还是保持这两三年来的态度,埋头埋脑做去便对了。……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有了这样的基本精神和人生态度,便容易保持乐观,即使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和挫折,也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摘自《中国档案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