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追梦无悔
五大洲高手齐聚郑州女马
阿贾克斯延续“青春风暴”
我市有两个示范区、两个项目入选 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追梦无悔
——访艺术钧瓷创立者韩冬

本报记者 秦华 文/图

他赋予传统钧瓷以独特的设计,让脑海中那天马行空的设计思想,在钧瓷这个载体上落地生根;他辞却京城繁华,将19年青春撒在了钧瓷之都禹州,倾其半生创作了1300多件“前无古人,一瓷一乾坤”的原创艺术钧瓷作品;他勇敢追梦,行者无疆志如铁,让毕生梦想含芳吐蕊……他就是韩冬,是艺术钧瓷创立者,是韩美林大师的亲侄子、徒弟,更是一个“艺术追梦人”。

匠心筑梦:一瓷一乾坤,艺术钧瓷绽光彩

瓶炉尊鼎形状的钧瓷,你一定见过不少,但韩冬创作的艺术钧瓷作品,没有一件是传统器型,骏马形状、旗袍形状,还有形容不出的形状,器型上看更像是雕塑,工艺上却是钧瓷,件件都彰显着作者独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这些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百鸡图》和《百骏图》了。于丹、马国强等文化名人都对这些作品赞不绝口。

《百鸡图》镶嵌在工作室的墙壁上,一百盏钧瓷盘中“盛放着”一百只雄赳赳气昂昂的“雄鸡”,占满了整个墙面。细细观摩,会发现每一只鸡的形状、风格都不同,有图腾、写意、蜡染、绘画、抽象等风格。而“盛放”它们的每一个钧瓷盘,更个个都是窑变出的无双艺术,茄皮紫、胭脂红、天青、天蓝、月白……釉质、色彩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组《百鸡图》曾代表河南省参与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在会上大放异彩,时任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给予高度评价。

而展厅里陈列的数件《百骏图》作品,同样也绽放着夺目的光彩:《临江仙》,是一骏马惊回首的刹那傲立,让人一下子想到九天仙女偶落尘凡的惊喜顾盼;《塞鸿铁风》,骏马腾起前蹄,意气风发的奔腾姿态让人心生坚定之感……它们伫立在那里,在灯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摇曳生姿。那温柔的、斑斓的万彩霁光,让人恍似坠入美梦之境。

韩冬介绍,《百鸡图》从设计到最终创作完成共历时两年多时间,“在创作上,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不能重复自己,要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雄鸡的形象,设计了多少次稿我都已经数不清了,设计前十几种雄鸡形象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接下来的设计就常常需要‘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了,不过,也有灵光乍现的兴奋时刻,一个雄鸡形象在脑海中呼之欲出,就赶快画下来,捕捉住这稍纵即逝的灵感。”

如果说设计的艰辛消耗掉了无数的脑细胞,那么接下来的制作则更多是一场体力上的严峻考验。韩冬介绍,钧瓷盘上的雄鸡是他一个个手工捏上去的,50多岁的他常常一捏就是一天,其间艰辛常人难以想象。

好不容易前期工作做完了,接下来的烧制过程也不轻松,韩冬介绍,钧瓷烧制难度大,容易变形,再加上钧瓷“既不听天、也不由命”的窑变,完全无法估量窑变后会造就什么样的色彩与图案,更为烧制增添了无数的神秘与忐忑,“钧瓷是偶得的艺术,每一尊上好的钧瓷,都伴随着一堆次品的残骸,烧制《百鸡图》也不例外,很可能,烧制出来的作品不是自己设计时的样子,或是窑变出的不是自己期望的色彩。为了完成《百鸡图》,我前前后后共烧制了500多个钧瓷盘,最终才从中选择出百件作品组成《百鸡图》。”

《百鸡图》的创作如此,《百骏图》的创作如此,正在烧制的《百鱼图》的创作也是如此。

勇敢追梦:辞却繁华都市,19年青春撒钧瓷之乡

韩冬不是禹州本地人,他出生于艺术世家,二伯是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姥姥、姥爷是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的学生,在长辈们的影响和艺术熏陶下,韩冬从小就非常酷爱艺术。而与钧瓷结缘,在韩冬看来,“是命中注定的宿命”。

1999年,刚刚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的韩冬来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韩美林工作室,师从韩美林大师从事雕塑、陶艺的学习和创作。近三年的学习过程,不仅大大开拓了艺术视野、提升了艺术水准,更是播撒下了梦想的种子——2001年,韩冬跟随韩美林大师来到禹州市钧瓷研究所从事钧瓷创作,从那时起,钧瓷神奇窑变的魅力便深深吸引了他。

因着这无法抗拒的吸引,因着“我想把我学到的本领付诸实践”这朴素的理想,在韩冬能够独立选择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他毅然放弃了北京的高薪工作,辞却了京城的繁华,在众人讶异和不解的目光中孤身一人来到了钧瓷之乡禹州。

不承想,他在这古颍水之滨一待就是19年,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待到年近花甲,将最热血的青春燃烧在了这里。

而神韵长存的禹州,也没有亏待怀着赤子之心奔来的韩冬,在这钧瓷帝都,韩冬思接千古,神游八极,大隐于市,他把自己“藏”在工作室里如痴如醉地创作,将自己的奇思妙想托付于钧瓷这个载体上,19年的时间里,1300余件原创精品力作应手而出。

19年,6000多个日日夜夜。凡是听说韩冬经历的人都会有一个疑问:韩冬是怎么忍受从北京一线城市到禹州小城市方方面面的落差的?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一路走来?

当记者问起这个很多人问过的问题时,韩冬没有直接回答,他给记者讲了几件事。

“2012年的时候,我被诊断为肝癌,听闻这个消息我当时就吓坏了,当时的我正值创作高峰,涌入脑海的第一个念头是就这么走了真的不甘心。后来再换医院诊断,在等待诊断结果的时间里,我甚至都想好了,如果真的得了肝癌,就不去治疗了,我要利用人生所剩无几的时光去创作。后来证实是误诊,虚惊这一场,更让我看清楚我最看重的东西是什么。艺术钧瓷是我这一生的梦想和抱负。”

更让韩冬心有余悸的,是2017年的一场遭遇,当时,韩冬乘坐的客车发生车祸,客车被一辆重型工程车撞出三四十米远,现场霎时鲜血淋漓,车上36人,唯有韩冬一人奇迹般地毫发无损。“这件事太奇妙了!让我一直笃定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保护着我,保护我继续完成我的使命和抱负。”

…………

韩冬说,来到禹州后,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不少,每当他内心摇摆或是心生退意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力量催他勇敢追梦。

一些朋友说,如果留在北京,如果不搞创作,韩冬的生活应该比现在更加丰富多彩吧,也有很多人问过韩冬:“来禹州后悔吗?”其实,韩冬也无数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尤其在迷茫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也怀疑过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不是错了,但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发自内心的声音告诉自己:“不来这里,会遗憾一辈子”。

努力圆梦:无惧“路漫漫”,行者无疆志如铁

韩冬对艺术钧瓷,是真爱,是持续了半辈子的真爱。这种爱恋,在时光的雕刻中愈发浓烈。

从“孤身一人卧禹州,身负使命把梦圆”的年轻时代,到如今“关河路迢,四十载,仍在途中”的近花甲之年,韩冬仍保持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创作惯性。从最初设计,到手工盘泥、调制釉色,再到素烧釉烧……几乎每个流程,韩冬都会不厌其烦地亲力亲为、严格把关。

每个流程,短到几字就能概括,但背后究竟有多么复杂烦琐,非从事此行的人难以想象。比如说调制釉色这个流程,一般钧瓷厂家能调制出五种釉色都算不错了,韩冬当时为了烧制出千姿百态的《百鸡图》,带着两个徒弟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用40多种底釉、面釉,调制、组合出了100多种釉色。

韩冬几乎将全部的时间、精力和家当都投入到创作中,每天工作14个小时左右,常常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一旦投入创作,我就感觉不到累了、饿了、困了,但是一旦放松下来,就觉得浑身像是散了架一样,手指头动一下都觉得累。”

这种生活,在常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苦行僧式的“自虐”,韩冬却不以为然,“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做这个,这么苦,这么累,这么孤独,但我真不这么觉得,我是乐在其中,当我看着自己脑海中的画面一点点变成真正的作品,那种快乐妙不可言。”

全身心投入创作,却清心寡欲,不为名,也不为利,极少参加社会活动,甚至连工作室的大门也不轻易对世人打开,这种隔绝使得韩冬的艺术钧瓷藏于深巷,鲜有人知。市场上就更见不到韩冬的一件原创艺术钧瓷作品,因为他将之视若珍宝。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即使买家出到令人惊讶的高价,他也不肯出售一件原创作品。前些年,韩冬尚且还可以靠销售小批量生产的工艺品支撑工作室,近年来,随着工艺品市场的变化,工作室也失去了这个支撑,陷入巨大的困境,可即使生存的压力扑面而来,即使债台高筑,他仍然拒绝出售哪怕一件原创作品。

“如果国家需要,我可以把所有原创作品无偿捐给政府,但是一件都不会出售!这点可能是受二伯的影响,他总是将自己的作品捐给国家。而且,我坚信我的作品是珍品,我希望把它们都留给后人,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韩冬的这种骄傲,自然是建立在对作品自信的基础上的。而这些作品,后无来者不敢说,前无古人,韩冬是做到了。

走过了“多歧路,今安在”的迷茫,经受了一年心血毁于一旦的心痛,已然到达艺术创作黄金阶段的韩冬,更加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特别是多年来政府、亲人、朋友给予他的关爱和支持,不仅帮他解除了一切后顾之忧,更增添了他圆梦的勇气和动力。

他说,无惧“路漫漫其修远”,我将奋力前行,探索不止。正所谓:黄河九曲,终归大海;困难九重,必见光明。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