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造字的仓颉
水面风波鱼不知 (国画) 白金尧
苏醒的贾鲁河
不忘初心
稍憩(油画) 左国顺
无计留春住
烧 鹅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造字的仓颉

♣ 阿 若

三十级台阶不长,就像穿越六千多年的光阴。抬脚缓步而上,“文字始创地,史官肇任处”的门联传达着某种遥远的信息。

祠内是一院落,面积并不阔大。一棵千年的皂角树居中而立,树干粗壮挺拔,虬枝屈曲盘旋,形成巨大的冠状。它沐风栉雨,周而复始地接受四季之神的洗礼。当地人说,这棵树是仓颉时代古树的后裔。原来的老树枯萎以后,在原地再生新树。以前它年年结皂角,自从离它一公里外的另一棵千年皂角树被砍伐后,这棵树就不再年年结皂角了,间隔一年或两年才会结皂角,似乎有些神奇。其他的花树早已绿枝摇曳,春潮涌动。可皂角树仍在静默地遐想,张开的枝条光秃秃地指向虚空。青铜雕像的仓颉就站在这棵树下,四目灵光,参天悟地。

夏夜的大悟山上空月明星稀。大悟,大悟,这个山名似乎寓意着什么。仓颉徜徉着,穷思替代落后的“结绳记事”方法。走累了,他盘腿坐了下来,四目精光,仰望天上的明月,灵感突然喷涌而至:这天下共一轮日月,画个日月谁都认识。结绳记事不能清晰地表达,用画不就可以吗?日是圆的,月也是圆的,月亮缺的时候多,而日永远都是圆的,故月应该画成缺月状,日就画成圆状,这样谁看了都明白是太阳和月亮。

仓颉欣喜若狂:画可以表达日月,也同样可以表达万事万物,一切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这一刻,他终于大彻大悟,明白了造字的玄机,打开了通向宇宙奥秘的那扇大门。一个个鲜活形象的文字,迎来了华夏文明的晨曦。史前在仓子头完结,信史因仓颉起步。

仓颉把上天给人类传导的信息与他自身的智慧,都镌刻在美丽的象形文字中,融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深植于炎黄子孙的意识中,给世界留下了永远的传奇,谱写了穿越时空的不朽史诗。他创造的象形文字同古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并称世界三大象形文字,后两者早已完全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只有他创造的象形文字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字,至今仍闪烁着夺目的光芒,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这是对仓颉造字的一段文字评论。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仓颉造字,但我却知道,怎么评价仓颉造字都毫不为过。

除了“双瞳四目”,仓颉与常人无异。难道说是他的“四只眼睛”参透了宇宙天地的禅机?生有“双瞳四目”者,中国史书上记载有三个人,虞舜、仓颉、项羽。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似乎没有疑义。而项羽则会有所争议。他是旷古绝今的“西楚霸王”不假,只是“双瞳四目”的他既没有看到当下,也没有看到未来。他的目光连一条河的宽度都没有。一条鸿沟折断了他的帝王梦,一条乌江断送了他的生命。而“双瞳四目”的仓颉高瞻远瞩,公元前4600多年,他始制文字而薪火相传。60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之所以仍能在楚河边徘徊,在乌江旁踯躅,为“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悲戚,为那些曾经的过往扼腕叹息,就是因为仓颉造字记事的功绩。还有将来的子子孙孙,他们也将沿着这些文字的绳索回溯追忆,抚摸远古。

在仓颉身后5200多年,中国封建社会唯一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改革文化,也创造了一些文字。部分文字还传到日本、韩国,甚至成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在她称帝前一年,改名为“曌”(zhào)。曌是“照”在则天文字中的写法,取“日月当空”之意。可惜,她终究没能成为凌挂于天空的日月。但她的造字,就像是文字长河中投进的一块石子,激起了一丝涟漪。

汉字祖师殿里有一尊玉石仓颉雕像,与院子里仓颉衣着一致。只是手里多了两个物件:右手执刻刀,左手持一玉简,似乎正要把思虑成熟的文字刻记下来。在他背后墙上,写着“三教之主,万圣之宗。”其实,他本没有想过要成什么主,什么宗,这是后人好心的附会。他只是在完成一种使命,不管是与生俱来的灵光,还是后天的觉醒。他摘笠引风,把自己高远的智慧,一点一点地融入天地乾坤、山川风物,融入一个一个文字之中,仿佛灵魂深处的絮语。那一笔一画,写成文明世界里无人可及的华彩乐章。那些形而上的诗意的文字,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绵延跌宕。“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在耳畔真切地响起。那是一些麻雀在房梁、窗棂、树枝间穿梭与嬉闹。它们旁若无人地忙碌着,一个个轻捷的身影,成为一种流泻的风景。清脆婉转的声音就是春天的歌唱。它们,或许是它们的先祖给了仓颉最原始的造字灵感。与其他供奉寺院金碧辉煌不同,祖师殿朴素而空荡,既没有金光耀眼,也没有雕龙凿凤,连装饰物品也极简陋,真可谓大俗大饰,大雅大简。这或许正应了仓颉的本色与理念,他的世界,山重水复,逶迤旷达。

这一天,长似6000年,短在一字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