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条例列入 今年立法计划省级审议项目
河南一季度经济增长7.9%
什么支撑起首季“开门红”?
清华大学附中 正式落户郑州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两个《条例》 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汇聚强大合力
我市集中供热将 推出地热试点小区
《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 昨晚郑州首秀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和扫黑除恶 专项斗争提供坚强纪律作风保障
中原区各街道社区 设加装电梯受理窗口
带着残疾人朋友去旅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什么支撑起首季“开门红”?

昨日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全省一季度经济数据,令人振奋!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主要指标明显好于去年、好于预期,实现了质量、速度双提升,实现首季“开门红”。

那么,一季度“开门红”怎么得来的?哪些因素支撑了我省经济的质量、速度双提升?昨日新闻发布会现场,省统计局、发改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给出权威解读。

宏观政策效应显著

强劲助力开门红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一季度我省经济实现“开门红”,首先得益于国家宏观调控释放的政策效应。面对外部复杂环境和国内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调控措施,特别是今年实施了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这些政策的落地实施,稳定了市场预期,增强了企业信心,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全省经济实现首季开门红提供了强劲动力。初步测算,一季度减税降费已为全省市场主体减负70亿元以上。

随着市场预期和信心增强,需求扩张拉动我省经济增长明显。省统计局负责人分析,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分别比上年全年和今年1~2月提高0.3、0.2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技改投资高速增长,一季度增速达69.9%,占工业投资的比重32.5%,同比提高12.5个百分点,投资在推动经济结构继续朝着优化、调整、升级的方向发展。消费对于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巩固,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2个百分点;并且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于城镇1.1个百分点。

产业支撑有力

省统计局负责人表示,二三产业为一季度良好的经济态势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三产业起到了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生产总值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则是GDP增速比上年全年提高最突出的支撑因素。一季度,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9个行业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我省重点培育的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一季度增加值增长9.2%,分别比上年全年和今年1~2月提高1.5、0.7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新型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9%、11.3%、10.8%,增速分别比上年全年提高2.7、3.8、1.8个百分点,合计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5个百分点。传统产业近年来持续进行“三大改造”,成效明显,铝工业中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7.8%,高于铝冶炼11.8个百分点;食品工业中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高于上游农副食品加工业5个百分点。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恢复性增长等因素带动,一季度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9.4%,比上年全年提高2.7个百分点。

新动能明显增强

全省新的发展动能明显增强。据统计,全省新产业不断壮大,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4.9%,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新业态蓬勃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26.8%,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1.6%,其中网络零售额增长26.6%;新产品快速增长,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16.3倍,锂离子电池增长68.7%,生物基化学纤维增长46.1%。

开放创新激发内生活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发展动力。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涉及百万职工家庭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剥离,千家“僵尸企业”的处置,产权结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改革的推进,盘活了闲置低效资产,优化了国有资本布局,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增添了企业发展活力。同时,财税、金融、教育、文化、农村等领域改革的推进,都有效调动了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随着“五区”联动、“四路”协同的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融入,开放的成效日益显现。一季度全省实际吸收外资增长5.6%,引进省外资金增长3.2%;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5.9%;中欧班列(郑州)实现了每周“去九回九”高密度常态化运行,一季度开行234班、增长95%。创新催生了新动力。一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总的来看,一季度全省经济实现的开门红,为全年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下一步,我省将继续稳定市场预期,夯实增长基础,盯住重点领域,着力扩大需求,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朝着预期目标不断迈进。

本报记者 侯爱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