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向阳追梦恰少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与美同行行致远
传承民俗文化 打造特色校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工人第二新村小学
传承民俗文化 打造特色校园
书声琅琅的集体诵读
热闹的抬花轿表演
活泼的小狮子群舞
潜心练习的书法社团 女生最爱的十字绣社团 让孩子变得优雅的茶艺社团
充满浓浓民俗味儿的校园一角

这是一所灰砖白墙、充满童趣的校园,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走廊、民俗文化墙以及随处可见的民俗元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有一间装满了“宝藏”的民俗馆,珍藏着孩子收集的、动手制作的、民间艺人捐赠的虎头鞋、香包、泥塑、书法等风格各异的民俗艺术品,就像一盏盏熠熠生辉的民俗之灯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这里的每一个师生沉浸在民俗文化的魅力中,爱民俗,知民俗,学民俗,心中种下了传承民俗文化的种子……这,就是管城回族区工人第二新村小学。

校园庙会 打造“民俗文化”品牌

3月8日,工人第二新村小学以“回归庙会,寻找幸福”为主题的第九届校园民俗文化节如期而至,用“歌舞”“器乐绝活”“戏曲曲艺”三组舞台的设置让孩子们充分展示他们一年来民俗文化学习的成果。同时,民间绝活、民俗游戏、老物件儿展示、民间美食等设计,也把原汁原味儿的民俗文化呈现给孩子们。

说起一年一度的校园民俗文化节,可谓是师生们的至爱。从2011年起,学校一共举行了九届校园民俗文化节。从开始两届的参观学习,到近几届展示体验;从单纯的庙会游园到不同主题的成果展示,孩子们在民俗文化节上学习着、体验着、成长着。

以“明理清廉 知行合一”为主题的第六届校园民俗文化节上,孩子们唱河洛大鼓,说三句半,同民间艺术家演豫剧……他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着民间艺术的美好;游园会上,孩子们跟着老师、老民间艺人学习包饺子、擀面条、画糖画、吹糖人等民间技能,品尝着同学们自制的糖梨水、汤圆、水饺、粽子……民间美食在同学们的舌尖上留香;同学们一起斗鸡、抓子、推铁环、猜谜语……民间体育和民族智慧的快乐在同学间传递。

以“中国味儿 中国趣儿·我们的节日 欢乐的童年”为主题的第七届校园民俗文化节旨在突出中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游戏在生活中的意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继承传统节日和游戏,引导孩子们会玩、玩好,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师生们还将传统节日编排成舞蹈、说唱、诗朗诵等,将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精彩呈现。

以“文明永承传 兴旺中国年”为主题的第八届校园民俗文化节,旨在突出中国文化中的文明礼仪,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了解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礼仪和现代礼仪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中华文明之花在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中,饱满绽放。

…………

每一年的民俗文化节已经成为工人第二新村小学的经典,孩子展示着自己所学到的民俗文化知识,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也来到校园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俗文化带来的无限魅力和乐趣。“身为炎黄子孙,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就要承担起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责任,让传统文化融入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这也是我们举办校园民俗文化节的初衷。”该校校长张玉红说。

校本课程 营造“民俗文化”氛围

为了打造民俗文化特色校园,工人第二新村小学走访了很多民间艺术家,并聘请了河南省著名民俗家孟宪明老师为名誉校长。2011年9月开始,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才智,成立了民俗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进行了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课程的资料,并进行整理、筛选、再加工,遵循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系统性、可行性等原则编写了自己的校本课程教材《民俗万花筒》。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调整改进方案,丰富资料,调整教材。

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该校确定了各年级的学习内容,以民间体育、民俗艺术、民间饮食、民俗风貌为主题,一共6册,走进课堂,向全校学生展现民俗文化的魅力。通过七年的学习,学校于2018年8月完善了“民俗+校本课程”。为了使学生对剪纸、茶艺、书法、女红等传统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学校编订了《十字绣》《衍纸》《数学中的民俗》《茶艺》《民俗谚语》《布贴画》《戏曲》等校本课程。学校还将民俗文化的发扬渗透到各科教学,深挖教材中的民俗资源,让师生了解民俗知识和历史背景、激发他们的热爱之情,营造出学校师生人人爱民俗,人人动手创民俗,人人主动传民俗的良好氛围。

学生社团 感受“民俗文化”魅力

为了更好发扬中国民间传统艺术,让孩子们更深入地学习民俗文化技能,更好地传承民俗文化,工人第二新村小学在校本教材普及民俗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调研师生需求,于2013年开始先后成立了武术、剪纸、手工、书法、抖空竹、布贴画、古琴、快板、茶艺、纸艺花、戏剧、诗歌、版画、五音鼓等民俗文化走班小社团。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都是社团的上课时间,学生可根据年龄特点、成长发展和兴趣变化的需求自主选择,走班上课。每年的6月,学校都会举行社团课程成果展示及评价活动,并邀请家长为社团展示打分,每次活动大家都受益匪浅。

民俗文化小社团是孩子们认识自我,锻炼自我的最佳场所。小社团的队员刻苦训练,代表管城回族区出征比赛,多次获得省、市级大奖,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在2018年12月举行的郑州市中小学生“传统文化进校园”非遗成果展中,该校学生展示了由师生创作的优秀版画作品和带有浓郁民俗气息的“十二生肖”和学校的“三风一训”剪纸,以及作为校聘老师的非遗传承人赵恩民老师的泥塑作品,荣获了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活动展示的各项作品以及活动现场版画、敲画体验区的有趣设计,都获得参会领导、评委和参观人员的一致好评。

在2018年的郑州市创客教育嘉年华活动中,该校社团也把创意版画、科幻画、箩筐戏曲脸谱、敲画、创意剪纸和创意纸艺花作为参展项目进行展示和参赛,最终荣获了“最具影响力奖”。

作为一所以“民俗文化”为特色的学校,工人第二新村小学深感任重而道远,他们每一个人都怀着“爱民俗,知民俗,学民俗”的梦想和追求,努力担当起中华文明传承者的责任,不断播种下民俗文化的种子,也让这所精致典雅、充满活力的校园,孕育着一朵朵美丽的民族之花。

李杨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