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第72个世界红十字日 爱心相伴 “救”1/2019-05/08/05/2019050805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市红十字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凝聚人道力量 架起爱心桥梁
郑州市红十字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上接一版)

奉献友爱 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在我市,活跃着这么一群人:他们,面对暗流汹涌的滔滔江河,只要有生命求救,就会毫不犹豫下水搜救。他们,面对素不相识的大病患者,只要有血液需求,就会撸起袖子奉献热血……他们,虽来自不同行业单位,但却有着相同的名字——红十字志愿者。

2018年,全市红十字志愿者积极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为名利,积极热情,创造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围绕“5·8”世界红十字日,“5·12”防灾减灾日、世界献血者日、预防艾滋病宣传日等主题活动日,不断提高市民对志愿服务的了解、理解和支持。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是一支由冬泳爱好者发展起来的民间救援队伍,对各类溺水者施救,分文不取。

继续推进“红会送医计划”,组织开展送医活动25次,义诊群众2400余人,帮带医护人员260余人。举办了1期项目实施医院医师培训班。为更好开展志愿活动,市九院成立银杏志愿者服务队,每周到郑州火车站东广场的老年雷锋团志愿者亭进行志愿服务等。市中心医院以“医疗联合、送医送药、资源共享、帮扶提升”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为总体目标,通过深化帮扶、远程医疗、质量巡查、专题培训入户走访等形式,不断拓展红十字基层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赞誉。

各县(市)区红十字会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队伍承接扶贫、济困、扶老、助残、救灾、助医、助学等各领域的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的能力逐步增强,志愿服务组织形式更加多样,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全年市本级发展登记志愿者500人,注册志愿者280人,新增志愿服务队伍4支。

“生命种子” 捐献持续领跑全国

2017年1月16日,在省人民医院,爱心市民朱冠军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拯救兄妹俩的生命,这也是我省捐献史上第一次一个捐献者同时给两名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36岁的朱冠军老家在荥阳,从2001年开始,只要有机会,他就到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血,迄今已献血超过2000毫升。2005年10月10日,在一次无偿献血时,朱冠军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2016年6月28日,朱冠军接到了郑州市红十字会的电话 ,得知自己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他当即同意捐献,并顺利通过了高分辨、体检等。在此期间,朱冠军得知自己这次同时和两个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而且这两个患者还是一对小兄妹。朱冠军说:“没想到能一次救俩,我本身就有两个女儿,现在我等于有了4个孩子。”

和朱冠军一样,为了挽救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生命,我市众多红十字志愿者毅然伸出手臂捐献造血干细胞。截至2018年11月底,招募造血干细胞志愿者1209人,成功捐献23例,截至目前,我市成功捐献人数273例,居全国省辖市前列。

大爱无疆,生命相随。2003年,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起步。16年来,郑州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志愿捐献者总数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无偿献血 连续10次获先进市

2018年12月15日,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组织召开2018省会郑州百次献血者座谈会。会上宣读了荣获杰出奉献奖及特殊奉献奖的献血者名单,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及奖杯。据介绍,郑州市百次以上献血者共有168人,献血次数最多的杨泽予已献血253次。

“我现在是两周献一次,每年顶满格24次,要不然也不会在这几年里又献100次。”56岁的郑州市民杨泽予说,他从1998年第一次献血开始,到现在拥有几十本献血证。

“无偿献血是一种慈善,能够多做一些公益活动,多帮助一些人,是很有意义的事。而且献血对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并没有影响,家人也很支持我,并且还积极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今年40岁的皇甫涛涛说,作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他将继续坚持无偿献血,并希望更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帮助更多有需求的人。

血液是生命与健康之源,无偿献血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无偿献血工作,在各级行政卫生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市红十字会的广泛宣传推动,全市形成了“无偿献血仁爱光荣”的良好氛围。

为缓解临床用血紧缺状态, 2018年8月,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卫计委、市红十字会联合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贯彻条例见行动 无偿献血当先锋”无偿献血活动,共有88家单位2064人参与,献血量高达708350毫升。

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市无偿献血21.2万人次,同比增长8.43%。采集全血64.64吨,同比增长8.64%。单采血小板58097个治疗量,同比增长9.16%。临床供应红细胞类86.13吨,同比增长7.87%。医疗临床供血100%来自非计划自愿无偿献血,血液质量100%符合国家标准。

器官捐献 生命因捐献而美丽

传递爱心 校园唱响青春奉献

李二阳,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员。2015年3月28日,他路过黄河二桥南岸时,忽闻救命声,一名儿童正被湍急的河水冲向下游。他当即跳入黄河,奋力向孩子游去,顺利将孩子带回岸上。

为了减少更多悲剧发生,2016年,李二阳加入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虽在队里年龄最小,但总是冲在第一线,累计参加各类公益活动22次,其中一线现场救援12次,成功搜寻到溺水者9人。2017年,他所在群体被中宣部、公安部等联合授予“第十三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群体”荣誉称号。他因表现突出,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优秀大学生”、“河南省见义勇为模范”、郑州市“优秀红十字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学校及红十字青少年工作,让校园唱响青春奉献之歌。2018年,市红十字会优化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我市红十字青少年事业步入健康发展期。目前,市本级在60多所学校建立了红十字组织,市属学校全覆盖,全市红十字青少年会员超20万人。

各级各类学校扩大红十字志愿者队伍,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在社区、企业、学校和农村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定时开展各项帮扶解困活动。各级红会在市属高校中大力开展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宣传活动,大力倡导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良好社会风尚。

为在青少年中普及红十字知识和应急救护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普及生命与健康知识,从2013年起,市教育局、市红十字会每年组织红十字青少年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大赛,50余所市属初高中、大学参与,在关爱人的生命健康、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提高社会公德意识等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此外,各级红会还利用五四青年节、学雷锋日等,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关爱生命和健康教育等活动。通过举办郑州市红十字青少年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大赛、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参加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着力提升青少年应急救护能力。去年,组织市属学校及团体会员单位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办公室举办的全国红十字防灾避险知识竞赛。共获得组织一等奖28个、二等奖21个,个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

理顺体制 突破组织发展瓶颈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以理顺管理体制工作为重点,不断加强组织和能力建设工作,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均取得新突破。

本级红会体制理顺,机构健全。郑州市红十字会于2003年机构独立设置,正县级单位。机关现有30人,其中常务副会长1人,专职副会长4人。内设有办公室、宣传部、赈济部、机关党总支等部门,下辖1个正科级全供事业单位的二级机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站,该站在编人员5人。举办有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即郑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心和郑州市红十字医用组织库中心。市红十字会目前有办公用房24间,为市财政一级预算单位,2018年度下达预算929.83万元。

建立对县级红会指导性目标评价体系,体制理顺取得新突破。市红会依据红十字会法建立了对辖区1县4市、6区及4个开发区分类指导性目标评价体系,形成了指导性目标分类督促指导、指导性目标完成情况测评、测评成果运用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县级红十字会的发展。目前,我市所辖11个县级红十字会全部达到了 “五有”标准,其中8个县级红十字会机构独立设置,由政府领导联系,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理顺率达73%。

基层组织管理制度健全,活动丰富。目前,全市共有基层组织832个,团体会员单位287个 会员33万余人,冠名医疗机构 1个,其中市本级有基层组织306个,团体会员单位20个,会员24万余人。基层组织、会员、冠名单位管理制度健全,各项活动现已成常态化、制度化。

今年3月23日上午,河南福寿园红十字纪念苑里一派肃穆,郑州市红十字会以“生命因捐献而美丽”为主题的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在这里举行。200余名代表来到这里,对捐献者表达无尽的哀思与敬仰。

去年3月下旬,10岁的冯玉顺因病毒性脑膜炎猝然离世,父母含泪捐出了他的遗体。冯玉顺的一对眼角膜,让两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在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前,父亲冯某失声痛哭,久久不愿离去。“孩子去世时,我和他妈决定捐出遗体,希望对研究这个病有所帮助,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孩子走得就有价值,也算完成他的心愿。”

来自驻马店的方某,是一名角膜移植受益者。她动情地说:“谢谢你们,让我重见光明,我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努力地生活,不仅为我,也为给我新鲜眼角膜的他,我深知光明来之不易,所以倍感珍惜,我将带着这份光明看更美的风景,让爱与温暖在世界上延续。”

市民陈福安今年67岁,是一名光荣的红十字志愿者。“我每一年都要带着志愿者来这里,看望、缅怀这些先行者,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他说,对社会来说,遗体器官捐献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有极大的贡献。对个人来说,遗体器官捐献是一种高尚人格的体现。

据悉,郑州市2012年开展遗体捐献工作,截止到今年3月底,已登记遗体捐献志愿者500余人,实现遗体捐献60例,角膜捐献62对,使124名失明患者重获光明。实现器官捐献571例,共获得1130个肾脏、565个肝脏、23个心脏和3个肺脏,挽救了1719名器官衰竭终末期患者的生命。

积极推进 养老照护呼之欲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按照“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的要求,积极参与老龄服务业发展,努力探索公益机构参与老龄服务业发展的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根据总会文件要求,红十字会为了适应我国进入老龄社会的现实要求,发挥政府在人道主义领域助手的作用,积极参与到养老工作当中去。2018年我市被确定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养老工作试点城市后,我市积极开展“红十字五进社区活动”。通过社区实地调研督导,确定管城区平等街社区、金水区农业院社区为活动试点社区,组建了90名志愿服务队,对600余户社区家庭进行入户探访,初步掌握了社区失能老人、贫困家庭、慢病患者信息,制定了各自的“红十字进社区”活动工作计划。目前,开展社区培训9次,其中应急救护知识培训5次、慢病防控知识培训2次、养老照护知识培训2次;培训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共计400余名,取得良好的效果。

市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市红十字会将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目前,从派出人员参加养老照护师资培训到养老培训基地建设都在积极谋划之中。先后选派出4名人员参加了师资培训,积极协调冠名医院和养老机构,协商培训基地建设具体事宜,可以说养老服务工作已提上了建设的日程,参与养老服务工作呼之欲出。

郑报全媒体记者 汪辉 王治 丁友明 通讯员 海芳 梁少华 谭纪刚 文/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