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十一中 是“宽”还是“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十一中 是“宽”还是“严”?
学校舞蹈队带来的舞蹈《风》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第四届“最美师生”颁奖典礼
科技体育艺术节之毛毛虫赛跑

什么样的学校才能称得上是一所好学校?

有人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有人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有好老师才是好学校。而在郑州十一中校长郭勤学的眼中,一所好学校不仅要有一个明晰准确的办学目标,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还要有适合师生成长的培养机制,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好学校。

作为一所始建于1953年,培养出水稻专家弓盛梅、世乒赛女单冠军葛新爱、影视明星胡亚捷、科学家张建伟、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泽群、中国首位升空女航天员刘洋、凤凰卫视采访总监张凌云等一大批多领域杰出人才的中原名校、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示范性高中,连续27年荣获普通高中教学先进单位称号的学校,郑州十一中秉承“求有知健体,达喻事明理”的校训,遵循和谐发展、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宽严相济的管理模式为每一位师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朝着“教学高质量,师生高素质,学生有特长,办学有特色”的全国名校目标迈进。

行为习惯 “严”在养成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作为广大市民心中一所严格管理型的学校,郑州十一中在实行科学、民主、高效的学校管理的同时,紧抓学生养成教育,在仪容仪表、行为习惯、校纪校规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多年来,郑州十一中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开展环保护绿、义务劳动、餐厅志愿服务等活动,教育和规范学生言行,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同时也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如今,十一中的学生已经将这些要求潜移默化为自己的习惯,成为了自觉行为,为他们顺利完成三年的高中学业、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奠定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环境基础。

核心素养 “严”在品质

校训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灵魂,郑州十一中始终将“求有知健体,达喻事明理”的校训作为办学思想的核心,以确立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育人导向,并通过大量有益实践,从办学理念、教学过程、校本课程、特色活动、校园文化等方面探索出一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学校育人新模式。

中学时期正是学生走向社会、选择人生道路和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十一中在诚实守信、遵守校纪、孝敬父母、尊重老师等品质问题上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格外严格,可以说是绝不放松、绝不通融。“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校园内,博观楼、行健馆、有知路、思源餐厅、桃林广场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激励着师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

队伍建设 “严”在培养

教育的存在与发展,首要前提就是要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者队伍。这些“先知者”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郑州十一中对于教师的师德建设和专业成长方面要求也非常严格。

学校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办法,建立师德档案,严格进行考评,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完善监督机制,掌握师德动态,督促教师以身作则,行为世范。在专业发展方面,学校以名校长名师“领航”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郭勤学校长工作室”于2018年11月授牌,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坚持认真开展拜师活动、青年教师成长研修共同体“沙龙”活动、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严格管理,全方位考核,有效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近三年来,该校共有7位老师在全国教学大赛中获奖,27位老师在省级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以上荣誉,还有50位教师在市级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

个性发展 “宽”在平台

“在郑州十一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或许这简短的体会,已经是对一所学校最高的评价。

郭勤学认为,当代中学生兴趣广泛、追求多元、有思想、有主见。而学校的办学目的和意义就在于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提供宽广的舞台和宽松的环境。因为只有环境宽松,才会带来思想的自由,只有思想的自由才会迸发创新的火花,产生创造的灵感,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学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丰富涵养”的多重任务。

因此,在十一中,对于学生自主阅读、社团活动、提问质疑、自我展示等方面的要求会非常宽松,并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展示舞台。围绕学术科技类、文化艺术类、兴趣爱好类、体育健身类、志愿健身类等五大领域开设的了40余个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风采、历练成长、自主发展的广阔平台;“三级五线”特色创客教育体系和星火创客空间,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学科竞赛的全面推进,为学生的“弯道超车”助力,每年约有500余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喜获丰收;在体育艺术教育方面,更是加大软硬件投入,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和全方位发展。

民族团结 “宽”在融合

在郑州十一中,有一座著名的“玉辉楼”,是该校新疆内地高中班学生宿舍楼,楼名取“碧玉成辉”之意,寓意着新疆学子将在河南成人、成才,熠熠生辉。

据介绍,为促进民族团结、支持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郑州十一中自2011年起承担了新疆内地高中班的教学任务,目前,已经有来自天山南北、由13个民族组成的600余名新疆学生在校就读。学校不仅在学生管理方面做得深入、细致、规范、暖心,更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多元发展,进行持续、有效、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和民族团结教育。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向三股势力发声亮剑”系列活动、优秀学子冬令营、“我的中原年”系列活动、“中原文化行”社会实践及春节、古尔邦节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各民族师生“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促进民族团结融合,提高新疆班学生综合素质。

对外交流 “宽”在眼界

“求有知健体,达喻事明理。”从凝练的校训中可以看出,十一中是希望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锻炼,有渊博的知识和强健的体魄,更要通晓世事,明辨是非,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而在全球化背景下,该校丰厚校训内涵,更以“现代、多元、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指引每一位学子成为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人才。

学校与美国百年名校圣玛丽中学强强联合,百分百还原美国高中课堂,与未来的大学学习实现完美对接;学校成功举办“2018中美中学国际教育发展论坛”,接待“汉语桥——比利时高中生夏令营”以及美国李文斯顿高中、韩国镜浦高中、香港同行万里访问团等交流活动,先后组织3位英语教师赴美国圣玛丽中学开展为期1个月学习交流,利用暑假,组织国际部20名师生赴美参加圣玛丽中学的夏令营活动……一系列举措为加强师生交流、开阔师生视野,提供了国际化平台。 李 杨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