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端午节 流淌的民俗河
端午槲坠香
每年端午做粽子
屈原的疼与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端午槲坠香

♣ 叶剑秀

端午节,豫西家乡有包槲坠的习俗。除了煮粽子、大蒜和鸡蛋,谁家冒不出槲坠的香味,是要遭人质疑和嗤笑的。

节令刚入农历五月的门槛,村里人便忙动起来,纷纷到山里去打槲叶,为包槲坠做足必要的前期准备。

槲坠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食品,类似粽子,形状却与粽子不同,粽子为三棱锥形,用竹叶或苇叶包裹,槲坠如圆柱形吊坠,用槲叶裹身,故称槲坠,体量比粽子大两到三倍。粽子和槲坠所需的食材大体相同,都为糯米、红枣、花生米之类,味道却有极大差异。

包槲坠的叶子,是山上槲树生长的叶子。槲树为多年生灌木,木不成材,易弯曲,杂乱疯长。这皮质粗糙、肤色灰暗的槲树,却偏偏长出了状如莲荷的大片叶子。这叶子有种特殊的清香味道,具备天然的防腐功效,且有安康、吉祥的寓意。享用槲叶包裹的槲坠,便把美好的愿望和福祉融入身心,驱邪消灾,一生平安。

《本草纲目》记载:槲叶,气味甘、苦、平,无毒,具有止血、止渴利小便的功效。

用槲叶包槲坠,物竞天择,是绝妙的配搭,是大自然的布施,也是人们生活智慧探索的杰作。

端午前夕,家家户户把肥嫩的槲叶采集回家,先用清水浅煮,待叶子由青变为褐红色,一摞一摞捞起,揭起两片槲叶贴紧磨合,去掉叶子表面绒毛,再放入清水中淘洗,直到污渍涤清、叶面光滑,才可以用来包裹槲坠。

制作槲坠是有讲究的,工序也十分烦琐。先把一片槲叶铺开展平,倒上适量糯米,配上一至两粒红枣,再点缀几颗花生,也可加入几粒红豆、豇豆做辅料。接着双手捏住槲叶各一角,轻轻卷起,而后附上金银花叶子,扯来备好的龙须草,在外层一道一道缠绕。切莫捆绑太紧,要给生疏的食材留足因热膨胀的空间,蒸熟的槲坠才能圆润丰满。

附上金银花叶片,也是有几分说辞的。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能清解血脉毒素,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金银花三月开花,芳香透达可辟邪,蒂呈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成双成对,形影不离,象征家庭美满幸福。

龙须草的寓意就更加明显了。在民间,且不说龙须草有清热安神的功效,人们精神的骨髓里信奉的则是民族的图腾。吃了龙须草包裹的槲坠,家旺人旺,梦想飞跃,事业腾达。

一切准备就绪,还需要耐心等待。锅里添上两瓢水,把包好的槲坠摆放在锅里的竹篦上,不能太挤,留够缝隙。压上锅盖后,干柴生火,最好用槲树的树枝树杈。待锅滚沸腾,要留心火候,把握温火慢煮,约三四个小时,便可熄火止停。

槲坠已经熟在锅里了,心还是不能急的。原本已经可以食用了,但最好原封不动,焖上一晚,这样槲叶、金银花、龙须草的味道,加上甜枣、豆品的养分,完美浸入融合到糯米内,槲坠的风味才会独特绵久。

经过一夜的漫长等待,第二天掀开锅盖的刹那,一缕微弱气息弥漫开来,瞬间清香四溢,满屋生津。慢慢剥去精美的包装,轻轻咬上一口,香甜清爽,润泽身心,食一个神清气爽,吃两个如醉如仙。

吃上一顿地道的槲坠,要经过选、泡、洗、搓、包、煮、蒸、捂八道工序,前后耗时两天余,不仅要精心制作,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煮熟的槲坠只要浸淹在原液中,可一月左右不变质,原汁原味,弥久留香。

槲坠是豫西一种季节性特色风味食品,在端午节前后食用,具有节日祈福的内涵和向往美好的祝愿。如果换在其他时节制作和品尝,也就失去民俗意义的本真了。

豫西人喜吃槲坠,自是源自古老的习俗和诱人的风味。传承不息,延续至今,其中的缘由,或许是人们对绿色包装的青睐,或许是那饱满的槲坠里,裹满了难以忘怀的乡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