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大运河的前世与今生
编者按
致敬考古人
宋之魂 一粒细沙的倾诉
鼎立乾坤
彩陶语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鼎立乾坤

♣ 苏小小

鼎,神秘国之重器,象征东方文明起源。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是远古人类做饭的炊具。八千多年前,陶鼎就已经出现了,是黏土烧制成的。可以说,有了鼎之后,先民们不再茹毛饮血,逐步走出了蛮荒时代。

传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灵宝),作三鼎象征“天、地、人”,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龙乃上去。灵宝铸鼎原,至今流传着很多鲜活的黄帝文化。

自铜鼎出现后,即成了烹煮牲牢以祭祀神灵的祭器。铜鼎便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

华夏古国,轸分九州。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历史又赋予鼎新的文化内涵——政权的象征,立国重器。据考古推测,夏文化的二里头,已经发现有青铜鼎,被认为是青铜礼器的源头。

商汤灭夏,把象征政权的九鼎迁到亳(郑州),周武王克商,又迁九鼎于雒邑(洛阳),此后“迁鼎”,即比喻改朝换代,国灭则鼎迁。

商朝时期,鼎的祭祀意义日趋强大,制作也日益考究,造型凝重,充分显示出社会鼎盛的气势。鼎上的纹饰是巫祝在祭祀时,用来通天地鬼神的,如饕餮纹、夔龙纹、虬纹、蟠螭纹等,都是由生活中的鸟兽变化而来。

历商至周,一向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鼎”字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的含义。如:一言九鼎、鼎立中原、鼎盛时期、拔山举鼎、重茵列鼎、革故鼎新、鸣钟列鼎、鼎足而立、春秋鼎盛、五鼎万钟、鼎鼐调和、问鼎轻重、九鼎大吕、列鼎而食、钟鼎人家、三分鼎足、笙歌鼎沸、言重九鼎、商彝夏鼎等。

周朝建立后,百家争鸣,风气大开,反映到器皿上,纹饰简练舒朗,铸造工艺日趋复杂。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鼎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鼎,汇聚五千年文明,纵横九万里风云。经世代薪火相传的鼎文化,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璀璨历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