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地情深”进绿城 足不出郑赏好剧
陕西考古专家来郑 讲述“石头上的王国”
静待每一个孩子“花开”
姚晓峰:进行二度创作尽量不留痕迹
省图书馆庆祝建馆 110周年书画展开始征稿
《哇!这就是科学》引进出版
战争大片《解放了》首曝预告
《喜欢你我也是》 口碑持续上涨
《猪猪侠》与您相约7月5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六六推出新书《少年派》:
静待每一个孩子“花开”

本报记者 秦 华 文 图

距上一部作品《女不强大天不容》相隔四年,作家、编剧六六的新作《少年派》终于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踩着2019年高考的节点与读者见面,而由张嘉译、闫妮领衔主演的同名电视剧也正在热播。记者17日通过出版社采访了六六,谈到教育问题,她直言,目前的教育误区来自于家长而不是孩子,“是家长把他们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其实每个孩子开花的时间不一样,只需要按照正常的步伐去做就好”。

谈教育:教育误区来自于家长

《少年派》讲述的是四个高中生和他们的父母在备战高考过程中发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活泼少女林妙妙意外考入重点高中,在半军事化管理的高中校园,挣脱妈妈王胜男掌控的她结交了三个好友:校花邓小琪、学霸钱三一和体育特长生江天昊。生活于不同家庭模式里的四个少年面对成长的变化甚至变故,分享、分担着欢乐与烦恼。

面对学习成绩的问题,六六说她从不纠结。“我相信成绩一般的孩子在这个社会上是大多数。成绩特别优秀、学什么都是第一名的一定是少数,这也符合这个社会的构成。”六六认为,目前的教育误区来自家长,“孩子是无忧无虑的,其实是家长把他们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对未来是充满了美好的幻想的,只需要按照正常的步伐去做就好,要相信他们不会过得比我们差。”

在六六看来,每个孩子开花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春天开,有的夏天开,还有秋冬开,作为家长,不用着急,应该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进步而不是放在孩子进步上,多问问自己:“最近自己进步了吗?”

谈成长:人一生要经历三次分娩

六六透露,写作《少年派》时,张嘉译问她:“这部作品你想表达什么?”她回答:“一个完整的人生。”六六认为,我们这一生,在有了孩子以后,是重新与我们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相处。“我们气的,是当年的自己;我们忍耐的,是当年的自己;我们妥协的,是当年的自己。而最终,我们成长的,是现在的自己。”

已过不惑之年、儿子已成长为少年的六六,思考前半生得出结论:你不生孩子,你就不能理解最深刻的爱在哪里,不能理解人这一生要经历三次分娩——一次是物理层面的脐带剪断,一次是心理层面的青春期剪断,而最后一次分娩,就是孩子们独立成人与你渐行渐远。“要是能与孩子和平相处、以礼相待,我们的人生修行就算完成了。”六六说。

对于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六六给出了她的建议:“持续学习进步,你不学习而只让娃学习,孩子会有抵触心理;不要逼着孩子进步,而是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进步上,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情感上成熟,不要孩子成长了你还在原地踏步,孩子长大了,你还没有长大。”

谈创作:继续聚焦现实题材

六六在读者、观众与粉丝眼中一直是快意恩仇、“怼”人不倦的泼辣女子,《蜗居》《双面胶》等作品中也不惮于用残酷结局警醒世人,而在《少年派》中却处处充满温情的光芒,除了高考,青春期、更年期、中年危机、二孩、人本服务、网络直播、P2P商业模式等当代都市人关注的话题都在书中有所呈现与反思。

纵观六六的作品,会发现她的目光一直聚焦现实问题,“每个人能写什么是跟自身条件密切相关的,我自认想象力有限,不是一个幻想类的作家,但是我的特点是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故事活灵活现地描述出来,所以我只会写现实题材,不大可能去改写任何其他的类型”。

六六说,写作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她很享受这个创作的过程:“写作是我的呼吸,是我的生活必备条件之一,所以我大概会一直写到闭眼那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