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网络文学不等于“流量作品”
胡适屡帮陈寅恪
老人嗜睡须警惕
夫妻关系看锅铲
荷马也有打盹的时候
赵树理:做一个文摊文学家
“闪腰”是腰椎发出的警报
鲁迅为何偏爱《孔乙己》
小儿厌食的原因
地球在“加温” 热量都去哪里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胡适屡帮陈寅恪

林建刚

在陈寅恪的一生中,胡适帮过他几次小忙。

1938年,身在英国的胡适听闻剑桥大学有意聘请陈寅恪做汉学教授,立刻给陈寅恪写了推荐信。关于这事,1938年7月29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写一短文,推荐陈寅恪兄为剑桥大学教授。”

这封推荐信,香港学者程美宝从档案中找了出来并将其译成中文:

陈寅恪教授年约四十七,江西义宁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在戊戌变法时任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乃著名旧体诗人,兄长之一陈衡恪是一位甚具天赋的画家。

他不但是古文的大师,而且也懂梵文,我想他的梵文是在哈佛大学学习的。如果我没有记错,他也懂得藏文。他曾在佛教研究方面和已故的钢和泰合作。

在我这一辈人当中,他是最有学问、最科学的历史学家之一。他已经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专论,包括他对中国佛教、道教、唐代文学、唐皇室的种族源流等方面的历史研究。他的研究大多刊载在中央研究院的集刊和清华大学学报上。他唯一的英文著作是他关于韩愈及其时代的小说的研究。该文刊载于早期的哈佛亚洲研究学刊。

1937年,他获由中国基金颁发的历史学科学研究奖。

写这封推荐信的第二天,胡适还跟傅斯年写信说:“剑桥大学中国教授慕阿德退休,寅恪电告剑桥愿为候选,他们将暂缓决定,以待商榷。伯希和尤为助力。我已写一推荐信,昨交去。大概不成问题。”

以为此事不成问题的胡适,未免想得过于简单了。最终,剑桥大学并没有聘请陈寅恪,反而是牛津大学聘请陈寅恪做了牛津的汉学讲座教授。所以说,胡适这一次的帮忙,并未成功。

1946年,陈寅恪从英国转道美国治疗眼疾。诊断书辗转到了胡适手中,胡适让哈德门太太拿着诊断书找了美国第一流的眼科医生,结果这些医生都无能为力。对此,胡适失望至极。1946年4月16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百忙之中请人去银行办汇票一千美金,请汉昇带给寅恪。”

可以说,这一次的帮忙,胡适也未帮成。因为这超出了当时人的能力范围。面对很多疾病,医学也有无能为力之时。为了安慰陈寅恪,胡适送他一千美金。

胡适第三次帮陈寅恪的证据,源于拍卖网站上的一幅字条。字条如下:

秦皇岛开滦矿局刘锡嘏先生:

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先生十六日全家由沪乘船北来,陈先生目不能视,需人照料,盼费神照拂。并恳将陈先生来平日时电告北大邓广铭君。至感至谢。

弟:胡适 梅贻琦

拍卖网站的这张字条,根据字体,明显不是胡适与梅贻琦的笔迹。字虽然不是胡梅的,但这事应该是真的。当时,胡适刚担任北大校长,忙碌至极,故而经常拜托北大校长秘书邓广铭来起草信件。据学者邹新明向邓广铭的女儿邓小南求证,这字条的笔迹是邓广铭的。也就是说,这字条是邓广铭以胡适和梅贻琦的名义写给秦皇岛开滦矿局刘锡嘏的。当时,刘锡嘏应该是与陈寅恪乘坐同一条船北上,胡适和梅贻琦托他一路上照顾陈寅恪。

胡适让邓广铭去迎接陈寅恪,是非常合适的。1937年春,邓广铭向中基会申请辛弃疾研究经费时,给他写推荐信的正是陈寅恪。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1948年12月14日,又是邓广铭从陈寅恪大嫂处找到陈寅恪夫妇,并将他们带到胡适所住的东厂胡同1号,第二天,胡适与陈寅恪同机离开北平。故而,可以说,陈寅恪抵达北平与离开北平,都是邓广铭迎来送往的。而在邓广铭的背后,亦有胡适的功劳。

摘自《今晚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