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丝路花雨·出彩河南丝路见证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企业牵手“中国椅乡”安吉 推动“中国制造”“卖全球”
绿色发展理念闪金光
小口尖底瓶的通神之妙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士 说 仰 韶 向世界传播仰韶
小口尖底瓶的通神之妙

当嘹亮的豫酒振兴号角吹响时,滋润黄河两岸长达7000年的仰韶文化迎来大时代的新一缕曙光。

欣逢盛世,文以纪志。《士说仰韶》瞩目于社会贤达、名流、学者、作家、艺术家等,以“说”的方式、以各自的视角解读仰韶文化之于时代的伟大意义。

为中国酒业引领世界消费而持续精进,使仰韶文化成为影响人类的伟大智慧。

本期嘉宾:

罗家湘

郑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罗家湘先生,四川南充人士,2003年到郑州大学任教。他讲授楚辞,据他的学生回忆,上课期间,兮兮若若,几近屈子乘时空飞船来到教室。

不仅如此,他还沉醉于对古代酒水、古代酒器、祭祀文化的深度研究。所谓“吴酒润、赵酒烈、秦酒苦、鲁酒平”,斯土斯民斯酒,正对应了人的才性伦理——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尚书·皋陶谟》)……

这样说起来,性情与酒联系紧密。罗家湘进入中原十六年,川式普通话已经训良得大家都能听懂。也乐于在业余喝上几杯,但是,关于仰韶彩陶坊,并不能恣意享用——在他的现实环境中,惟有一些高端的礼宾场合,才能幸运品鉴。

重大时刻,地利酒;成大事、应天时——在这里得到了真实践行。

我们的话题从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谈起,罗教授说,小口尖底瓶应该孕育在酿酒的劳动过程之中,根据自己掌握的米酒酿造资料,酿酒者往往是先打好“酒窝子”,即把搅拌均匀的糯米与酒曲沿着酒缸缸壁糊上,从而在缸底形成一个窝子。他观察认为,这个窝子就是小口尖底瓶底部的样子,先民用彩陶烧制的小口尖底瓶,当是受此启发。

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水,游鱼得味成龙。当酒窝中出现液体,就产生了酒,这个奇妙的发酵过程,本属于自然世界的正常变化,但是由于先民对世界的感知有限,他们更多地认为是神灵上苍对冥冥众生的护佑眷顾。也因为这个因素,酒的作用多见于医药、礼仪,当然也用于与上苍的信息对接,这就是祭祀的通神妙用。

酒在古代之所以神圣,是因为它的祭祀功能。《酒诰》中明确规定,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能饮酒。仰韶文化时期,小口尖底瓶就是以祭器形式存在的,在祭器里装的神秘液体就是酒。专管祭祀的人,在饮酒后,便会陷入通神的状态,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醉、酣、酥、酸、醪等,不仅有肢体上的形态,还有味觉体验。祭司陷入癫狂的状态后,被误认为是通神,人们对他便会更加敬畏,其实——是他喝醉了。

罗家湘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直到今天,祭祀的重要作用都在于沟通“神明”,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有人通过麻醉品,有人通过自残放大痛苦,有的宗教徒通过佩戴重量很大的铁帽子产生晕眩幻觉。而华夏先民认为,饮酒是接通神灵的最佳路径,中国古代祭神仪式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戏剧化的场面。有的战胜方会将战俘作为“牺牲”供奉,但是随着文明的进步,更多采取了真人祭祀的方式。具体表现为,祭祀人要将自家孙辈的后嗣作为“神”供上祭台,通过不断地灌酒达到神人一体的感觉,“神”吃过的东西大家才能吃,“神”喝过的酒大家才能喝。在当时人们的信念中,这是分享了“神”的荣光与能力,和神明有了一个新的契约。

仪式结束之后,各自复归正常的生产生活常态。这在事实上给古人酿酒提出了一个问题,既要达到沟通神灵的效果,还不能把人喝到回不到凡间的地步。毕竟,谁也不愿意参加一场仪式后损失一个子孙。

纯粹从酿酒业的角度出发,这样的一场祭祀活动,可以理解为对古代酒水质量的考评与检阅。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祭祀活动已经进入了历史深处。但是那个时代的酿酒技艺薪尽火传,过程更加科学缜密,产品更臻完美适口。那些惟有祭祀场合才能饮用的美酒,也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了!

王见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