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设3000万元保障资金确保粮食安全
让农村成为安居 乐业的美丽家园
今年“小升初”32所民办 初中学校参加电脑派位
郑州人工智能研究院 落户航空港实验区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 第十次主任会议
民族大联欢场地提升 改造工程正稳步推进
46城万人志愿者 助力垃圾分类
百名法学家百场 报告会宣讲法治
警方开展集中 清理清查行动
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领域 开创人大宣传工作新局面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青台遗址“北斗九星” 为5000多年前天文遗迹

(上接一版)专家指出,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有“北斗七星”和“北斗九星”之说,在“北斗七星”的基础上增加两星形成“北斗九星”。“北斗九星”遗迹的发现,表明青台先民已具备一定天文知识,对北斗天体的崇拜可能已形成一套隆重祭祀仪式,用以观察节气、祈祷丰收。

《河图》记载,“黄帝治,景星见于北斗也。”有专家认为,青台遗址“北斗九星”斗柄西南的一颗星,可能就是与这一记载有关的“景星”,如果“景星”的发现与古文献记载相互验证,将是中国天文学史的重要发现。

据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介绍,青台遗址是近年新发现的一处仰韶文化时期大型环壕聚落,已发现有三重环壕,总面积约31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九个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斗柄向北,九星罐东部有黄土圜丘,周边分布有同时期瓮棺以及不同时期的墓葬、臼类遗存及祭祀坑等相关遗迹。

距今约4200年的山西省襄汾县陶寺观象台,是近年来中国远古时期天文历法研究最重要的发现,青台遗址天文遗迹的发现是中国天文历法研究的又一突破。专家认为,青台“北斗九星”祭祀遗迹有明确的考古学文化和地层关系,它的发现说明中国古代对“北斗”天象和“斗柄授时”的观测已非常精确。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