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丝路花雨·出彩河南丝路见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羊皮筏子冲浪黄河 驼铃马蹄梦回丝路
牧场芳草绿萋萋 养得骅骝十万蹄
提供丝路联运服务 九成出口面向中亚
从郑州飞抵卢森堡 我们来到“空中丝路”另一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羊皮筏子冲浪黄河 驼铃马蹄梦回丝路
古丝绸之路上过黄河的羊皮筏子
兰州是我国唯一一个跨黄河发展城市

郑报全媒体记者 徐刚领 曹婷 周甬 发自兰州

兰州曾是贯穿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霍去病北击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经……无不从这里走过。6月22日,郑报全媒体“陆上丝路采访团”实地探访兰州标志性建筑,追寻黄河沿岸丝路古道,体验黄河民俗文化。

千年筏子百年桥,万里黄河第一漂。古丝路在甘肃境内的黄河上有不少古渡口,当时最常用的牛羊皮筏,旧称“革船”,在黄河上游借助河水之力,是古时运输人员和瓜果蔬菜物资的水上工具,如今,羊皮筏在黄河上游完好的延续下来。羊皮筏子不仅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九曲黄河十八弯,筏子起身闯河关”。兰州水车园的黄河羊皮筏子漂流中心,羊皮筏子这个黄河上最古老的交通工具,如今成为游客们的最爱,也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皮筏有大有小,小皮筏通常由13只羊皮袋子扎成,采用前4只、后4只、中间5只的排列方式,主要用于短途运输。大皮筏由数百只羊皮袋子或牛皮袋子扎成,能载重十几吨。”一名撑筏人说,小皮筏子可以载客4至6名,外地来的游客们都喜欢体验一番。

随着撑筏人黄河小调声起,一排羊皮筏从上游黄河母亲雕塑附近顺流而下,驶向中山桥边。只见湍急的黄河上漂浮着几个小型羊皮筏,随着波浪起伏,皮筏颠簸漂流,沿河风情可尽收眼底。坐上皮筏上的游客均匀排列,身穿救生衣,临近岸边时还高喊:“飞渡黄河了!”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岸边围观的行人也不禁欢呼起来。

据了解,羊皮筏采用整张羊皮,后用盐水脱毛后以菜油涂抹四肢和脖项处,使之松软,再用细绳扎成袋状,留一小孔吹足气后封孔,再以木板条将数个皮袋串绑做成。因其体积小而轻,吃水浅,十分适宜在黄河航行。近年来兰州打造沿黄河风情线,丝路重镇焕发新活力,古老的羊皮筏便成人们的一种休闲生活体验。

记者看到黄河两岸绿树连绵数十里,夏季不少市民和游客在河边散步乘凉,浏览黄河及沿岸标志建筑。沿岸还设有街心花园、茶馆、餐厅、游船码头等,各民族的群众自发在河边唱歌跳舞,新疆歌舞吸引了行人驻足,纷纷拍照留念。

在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有一座花岗岩质地的黄河母亲雕塑。母亲象征着黄河,秀发飘拂,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婴儿象征着中华儿女,头微左顾,举首憨笑,展现黄河母亲哺育中华儿女茁壮成长的寓意。记者发现,雕塑前拍照留念的群众络绎不绝。雕塑东面,步行不久就到了黄河铁桥“中山桥”,该桥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当地重要的历史记忆。

沿河顺流而下,为纪念丝绸之路,人们在黄河沿岸滨河路东段创作了一尊丝路古道花岗岩雕塑,高6米、长7米,重百余吨,反映了盛唐时期的丝路盛况。雕塑截取丝路古道的一峰骆驼与三人,骆驼满载绸缎,三人前张后望,古朴壮美,形似沙漠中绵延行走的驼队,使人恍然听到阵阵驼铃回响。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