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大河唱》邀您一起唱着回故土
龙舟、独竹漂赛事今起郑东新区龙湖“大预演”
我市精品演出季好戏连台 舞剧《东坡海南》本周上演
王清海纪念专场上演
中超八月赛程将微调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有你参与更精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摇滚的名义记录黄河的声音
《大河唱》邀您一起唱着回故土
《大河唱》主创团队和现场观众热烈互动

本报记者 苏瑜 实习生 安歆 文 唐强 图

音乐纪录电影《大河唱》18日起在全国公映。影片通过记录摇滚乐人苏阳和四名非遗民间音乐艺人的故事,展现了黄河流域古老民歌在当代的传承及其与流行音乐的交融,从中折射出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和故土家园的变迁。6月23日晚,由郑州报业集团、领跑杂志社、“百家姓”创作团队联合主办的《大河唱》观影会暨主创见面会在郑州举办。

来自清华的拍摄团队:

用纪录完成与故土的连接

《大河唱》源于音乐人苏阳开启的跨界艺术创作计划“黄河今流”。2015年,应《大圣归来》出品人路伟的邀请,苏阳把自己的作品《官封弼马温》改编为《大圣归来》宣传曲。随着和越来越多电影人的接触,苏阳萌生了把西北民间艺人的生活拍成纪录片的想法。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雷建军作为监制加入这个项目,他找来了自己的学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博士杨植淳以及已经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的纪录片导演柯永权,组成了一支拍摄团队。人类学者、纪录片导演和渊也加入进来。他们兵分三路,分别跟踪记录五位主角的生活。

在正式拍摄前,音乐人类学学者萧璇和团队做了三个月前期调研,形成了十几万字的调查报告。之后,来自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的主创们便分成三组跟拍。虽然曾出品过《我在故宫修文物》《喜马拉雅天梯》等爆款纪录片,这次拍摄还是充满挑战的。

该片录音指导乔婧在分享会上说,她是个城市生城市长的姑娘,为了真正融入拍摄对象的生活,他们在民间艺人家里同吃、同住、同劳动。“两年过去了,我与那片土地有了神奇的连接,去年忍不住回去看了看,今年还想再回去一趟。”

导演杨植淳在拍摄纪录片之前,并不知道苏阳是谁,他特意去听了他的音乐,却并没有多被打动。“但是在大西北吃面、烤饼,体验手机没信号、严重缺水的生活之后,我开始理解苏阳音乐里的力量感。我也第一次意识到人和脚下这片土地的关系。我们想让观众透过《大河唱》音乐的外壳,看到这些人和这些人的生活,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他们到底为何而唱,又在唱着一些什么。”

历时700多天,跨越70万平方公里,追随1条贯穿上下5000年的河流,零距离跟踪、360度记录,经受大西北洗礼的这些清华年轻人,收获了1600小时的影像素材以及几十万字的田野笔记,然后经过一年的剪辑,历经十几个版本,最终成了荧幕上90分钟的《大河唱》。

原生态呈现五名音乐艺人:

聚焦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片子里,西北的人民热爱歌唱,举办的文化活动就在山野田间。秦腔剧团的舞台下,也是坐满了观众,完全沉浸在表演中。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城市的符号,好像只有高楼大厦和拥挤的地铁。

杨植淳曾问过苏阳:“城市和乡村,到底是谁文化更贫瘠呢?”苏阳欲言又止地说到:“我觉得都很贫瘠,只不过生活状态不同。在城市里,你就是来工作的。”

黄河边的民间艺人,愣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用皮影、秦腔、花儿、说书等形式,让生活多出了几分色彩。让人心痛的是,在时代面前,这些扎根于土地的民间艺术面临失传的处境。皮影艺人魏宗富在影片中无奈叹息:“皮影,你要灭亡了。”

民间艺术的消失,也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矛盾的缩影。“看看我们生活的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屏幕越来越多,信息越来越碎,人们的耐心越来越少……相对我们短暂的一生,相对我们所处的这个短暂的时代,黄河已经在地球存在了百万年之久。她曾拥有水草丰茂的时期,也曾饱受风沙的困扰。当然,不管人类如何作妖,黄河的水还在以相对稳定的流速,淡定地东流。”导演之一柯永权写下这样的文字。

提到黄河这条母亲河,分享会上的乔婧很动情,她说,把“大河唱”三个字译成“The River in Me”,就是想很直观地呈现出人与河流之间一种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如同流淌在身体里的血液,与生命息息相关,它是生命的源头,日夜奔流,从不停息,给予人类源源不断的灵感与活力。

音乐无国界:

重新解读黄河和故乡的文化

2018年7月20日,在地球对面的哥伦比亚麦德林诗歌节,在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诗人们的见证下,《大河唱》拍完了最后一个镜头。台上台下的人们,长着不同的面孔、说不同的语言。但在那个夜里,所有的隔阂都被打破了。能感觉到有一种歌声,来自地球另一端,穿透地心之后被唱进了现场所有人的心里。执行制片人张慧婷介绍说:“虽然在国外演出我们也会尽可能地翻译歌词,但是语言的隔阂并不会让音乐损失什么。”

近几年,苏阳从法国、美国再到哥伦比亚,想要将中国的音乐带给世界。苏阳执着地表达着自我,并寻找着自我与作品之间的关系,用一个民间的角度去诠释、去解读黄河和故乡的文化。他认为,世界化并不是区域的一个概念,而是你的心、你的感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越近,就越世界化。

观众张先生在互动时说,看完片子他有一种要“奔跑在大河之畔的冲动”,他说,黄河文明是在中原形成并发展的,虽然我们现在还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在这条河流附近,但我们于它却是远离的。“我们的内心太干涸了,总有一种文化是可以慰藉我们心灵的。《大河唱》就是其一。”

出品人之一、中力影业CEO韩天表示,虽然公映后,影片反响很好,但还是遭遇了纪录片不得不面对的“排片少”的境遇,希望每一位愿意关注音乐、关注文化、关注命运、关注人的观众都能呼朋引伴,为这部片子多多宣传,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部诚意之作。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