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不忘初心 上一版3  4下一版
荡涤世间不平事 我有手中笔如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荡涤世间不平事 我有手中笔如刀
省人民会堂楼顶非法广告牌拆除施工现场
↑↓交警夜查渣土车

新闻媒体发挥它特有的舆论监督功能,对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和一个地区的政治稳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郑州日报 》《郑州晚报》创刊70年来,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一路求索奋进、开拓创新,认真聆听百姓心声,广泛通达社情民意,直面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刊发了一连串舆论监督报道,其中一些作品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用忠诚、责任、智慧与汗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为市民撑腰

揭燕蓉园殴打客人黑幕

在社会转型期,面对丑恶现象,新闻部门发挥了它特有的舆论监督功能,对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和一个地区的政治稳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992年10月23日,郑州大学老师程爱学与两位同学携一儿童到燕蓉园聚餐,餐后服务员报价105元,再次核算餐费需付65元,账单上则表明全部餐费只有61元。较真儿的程老师坚持要见饭店经理面陈意见,店老板张某在僵持中露了面,随后几名彪形大汉把程等3人带到操作间墙角处一顿猛打。

10月24日中午,鼻青脸肿的程老师和同学找到郑州晚报社,时任《瞭望塔》负责人的张利民接待了他们。

10月29日《燕蓉园食府曝出一桩丑闻:经理张某唆使人员对顾客施暴》见诸报端,晚报拉开了前所未有的舆论监督序幕。

“燕蓉园”事件见报一石激起千层浪,郑州街头巷尾的话题基本离不开这个事件;报社所属辖区派出所所长专门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已动员全所民警保护记者安全;市电信局领导听说报道“燕蓉园”事件需要通信设备时,破例紧急开通设备;郑州电视台派出报道团队配合晚报,对此事件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报道……在晚报,总编室内的老报人亲自执笔审编稿,撰写言论……

新闻见报当天,时任市委书记张德广在文章后写下批语“如此恶劣粗野,应严查重处。连续报道处理结果,努力创造一个开放的良好环境”,两天后,市人大法制委召集“燕蓉园事件”情况汇报会,参与殴打顾客的两名主要凶手被公安机关抓获。

4天后,二七区政法委、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及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组成工作组进驻燕蓉园食府,责令该店停业整顿。此后,该店负责人张某两度写出《致歉书》向广大顾客检讨致歉。

谈及燕蓉园食府殴打顾客事件,当时的市领导说:“服务行业要抓住这一事例,广泛展开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服务意识,端正经营作风,在改革开放中树立社会主义文明经商新风尚。”

纵观“燕蓉园”事件的整个报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成为郑州优化服务环境,迈向现代化商城的转折点。

给疯狂的渣土车套上缰绳 勇担当社会责任

响应百姓呼声,为市民的生活营造一个安全、安定的生活环境,是媒体的职责和担当,比如郑州报业集团旗下媒体连续报道的渣土车乱象,给疯狂的渣土车套上缰绳。

十几年来,由于渣土车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暴利的刺激之下,其在营运过程中的规范和治理,一直是郑州市存在的难点。

为促使渣土车行业的规范化,造就一个稳定的营运秩序,郑州报业集团的记者们也在不懈地付出和努力着。他们秉持监督权利,对渣土车行业深处进行挖掘,不断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曝光,促使相关执法部门严管重罚,管理部门不断出台改善条例。

当年经过记者的努力报道,郑州市交巡警支队就采取了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警便结合、隔段布警、组建执法小分队、异地用警等措施,根据摸排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警力加大巡逻和查纠力度,对渣土车的无牌无证、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闯禁行、闯红灯、强行超会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一律按法律上限处罚。

据了解,在这几年中,多家部门联合陆续出台《郑州市推进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专项方案》《建筑垃圾管理考评办法》等20多项规范性文件和制度措施,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法规制度体系。

特别是《郑州市建筑垃圾清运企业信用评价计分办法》出台后,在2018年有1808台渣土车进行信用扣分4064次。

仅仅今年以来,累计对23家清运公司812台渣土车进行信用扣分1936次,对信用分值低于70分的两家公司作出停业整顿三个月的处理决定,极大地增强了清运公司及从业人员合法经营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媒体助政

拆除省人民会堂楼顶非法广告牌

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发挥“媒体助政”职责,展开新闻监督,数年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推出了多个有影响力的报道。

2014年冬,郑州市重拳清理整治违规户外广告。而作为省会的重要窗口,省人民会堂大型户外违法广告牌存在十多年,执法部门多次前往查处,但始终没有效果,这些违法广告牌至今屹立不倒。

“文明河南、郑州先行”。《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为此推出“谁在抹黑省会文明”系列报道,专题报道、曝光不文明、不合法行为,用新闻助推文明创建,用报道助力文明环境。

2014年11月25日,《郑州日报》头版以《省人民会堂偌大的广告违反条例》为题,《郑州晚报》头版以《违规户外广告包围省人民会堂》为题,对省人民会堂违法设置楼顶户外广告牌进行了曝光。同时配发评论《违规户外广告不应一再游离监管之外》。

此后,《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刊发多篇报道对此事进行追踪,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从11月30日晚8时开始,郑州市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监察支队、市公安局行政执法警察支队、金水区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局联合行动,连续奋战两个夜晚,依法对省人民会堂楼顶大型违法户外广告实施拆除。截至12月2日凌晨,省人民会堂主楼违法广告牌已被全部拆除,恢复了往日的庄严肃穆。

猎猎寒风中,郑州报业集团记者与执法人员、工人一起见证了这个“坚挺”了十年的违法“钉子户”被依法拆除的情景。2014年12月3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又以《你看 你看 没有广告牌的会堂多么肃穆庄严》进行了报道。 这次拆除,是省会创文整治的一个突破,是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执法的一次展示,也是媒体助政的典型案例。

本报记者 石闯 刘凌智 汪永森 文 李焱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