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创刊70周年1/2019-07/01/04/2019070104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四条丝路从郑州出发”大型 实地探访活动引发广泛关注
七十余人采访团队向东西南北中进发
来看这场影像展 带你穿越郑州70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来看这场影像展 带你穿越郑州70年
一张张老照片带你体验时光变迁
老式印刷机展示
在活字印刷区亲自动手找出铅字、排版印刷、制作书签
拍照体验“上头条”

郑报全媒体记者 左丽慧 侯爱敏 文 丁友明 王秀清 图

和家人一起拍照“上头条”,在活字印刷区亲自动手找出铅字、排版印刷、制作书签,仰望“天幕”知晓郑州发展历程,抑或是在几十年前的报社办公室复原模型中亲身当一次“媒体人”……“以笔为犁,以梦为马”《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创刊70周年大型沉浸式影像展——“穿越时空的中原记忆”昨日在汇艺银河里拉开帷幕。一帧帧带着年代印记的照片,瞬间将你带回曾经的年代,它们再现城市发展进步的点滴,也串起一张报纸风雨兼程的步步脚印,它们带你重温那些风云激荡的岁月,也让你在穿越般的体验中感慨时光变迁、岁月如歌。

一帧帧照片 记录郑州70年巨变

70年,对郑州这座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城市而言,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对《郑州日报》《郑州晚报》而言,却是已有生命的全部——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创刊70周年,从1949年创刊至今,《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用文字和影像记录时代的点滴变化、用新闻报道讴歌祖国发展,记录郑州变迁,陪伴我们的国家、城市与这座城市的人整整走过了70年。

这场影像展,可以带领大家穿越时空,一睹郑州70年历史的沧桑巨变。

“我是90后,今天通过展览看到了很多郑州过去的历史,作为郑州人,我感觉挺自豪!”在一张张记录着郑州发展印记的展板前,正在参观的市民王先生感慨颇多,顺着他的视线向周围望去,报纸上的色彩从黑白变为彩色、内容也变得更为丰富多元,上世纪50年代郑州发展中的纺织工业、80年代的街头电话亭,直到新世纪的上合会议……报纸版面内容如同一面面镜子,将“国际郑”的苏醒与华丽蝶变展现得淋漓尽致。

记者在现场看到,通过展示出的老报纸,人们可以把郑州报业集团记录下的祖国和郑州70年来的重大时事新闻,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一览无余:1954年1月9日的“郑州画刊”连载9幅照片,庆贺郑州有了自来水;1964年10月17日的报纸,记录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重要时刻;1997年7月2日的报纸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喜悦;2008年8月9日的这份报纸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首都北京开幕时,全国人民欢呼雀跃的场景;2015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纪念特刊“中国阅兵,全球瞩目”仿佛犹在眼前……

还有那一张张老照片:1948年郑州市民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的盛况,也是郑州解放,城市获新生的重要起点;同一张展板下面就是毛泽东为《郑州日报》《郑州晚报》题写的报头;第一张《郑州晚报》开始印刷,工人们在机器旁边调整版面……穿梭在这一张张照片里,就像坐上时光机和过去的岁月一一握手。

“我很喜欢这两张关于二七塔的照片,一张摄于1972年,一张摄于最近几年。看着照片从黑白到彩色,城市里的建筑从低矮的平房到林立的高楼,就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祖国和这座城市的腾飞发展。”喜欢摄影的朱先生听闻展览举办的消息,特意趁着周末前来探访,他还在两张对比图片前驻足欣赏良久:上面是1980年拍摄的人们在百货商店通过简易的货柜挑选商品,另一张则是2016年拍摄的热闹非凡的大卫城,“短短几十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谢郑州报业集团通过照片的形式,记录、见证了这些岁月的变迁!”

在一幅幅老照片与新设备前,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边看边讲的画面也令记者动容,这是一份来自郑报人的担当与自豪!

从诞生到壮大

自我更新勇创辉煌

70年的厚重历史,正如一本娓娓道来的书。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次展览整体以书本为造型,将老物件展示、老照片展示、老报纸历史展示、新媒体展示和互动展示五大板块一一呈现,通过新与旧的对比,勾勒出郑报集团从创刊、到两次获得毛泽东题写报头、再到最近6年总资产突破40亿,从铅与火到数与网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的70年历程。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郑州这座城市以及郑州报业集团的历史,该展览还从集团70年历史中选取了20件大事做成历程墙,以1949年7月1日《郑州日报》创刊为起点,以2019年郑州报业大厦建成封顶、集团即将步入新篇章为落点。中间体现了《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两次获毛泽东主席题写报头的荣誉,也有报社两次停刊、两次复刊的坎坷经历。

历程墙中还展示了集团创下的多个“第一”,这些即使站在这个城市和祖国的高度来看也都有重要的纪念意义。“1987年我们的通讯《让孩子给你打个分》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这是河南省新闻界首次获全国一等奖;1992年,《郑州晚报》彩版出版,这是河南省第一张彩报;从2003年开始,‘感动中国’播出16年,有9个感动中国人物(集体)来自郑州,其中6个由郑州报业集团发掘推出,特别是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推出 ‘感动中国’人物,开创了中国城市和报业先河;2005年,集团策划报道的重走丝绸之路大型联合采访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中陆行’活动,也是在海内外引起好评、创造了地方媒体操作国际新闻的典范……”展览策划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辉煌荣誉都是一代代报社同仁不断开拓向前和集团领导们创新举措的成果,看着这些70年风风雨雨汇成的文字,相信很多人都会备受鼓舞,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前行。

办公室门前放着一辆二八自行车,当年,我们的记者就是骑着这样的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去采访;老式办公桌上放着1947年的记者证、80年代的黑白电视机、双卡录音机、打字机、老台灯……当年的老报人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俯首案前,交出了一篇篇经典稿件。

“我父亲一直喜欢看《郑州日报》,我们的小家庭则订有《郑州晚报》,可以说郑州报业集团陪伴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也见证了郑州报业集团的发展。”在展览现场,市民潘女士看得津津有味:“以前只知道《郑州日报》《郑州晚报》,没想到这几年你们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我为你们点赞!”

旧与新

我们将走得更远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立足现在、开拓未来。在展览现场,旧与新的对比显得格外鲜明,前进的步伐显得格外坚定。

从2013年开始,郑州报业集团按照“宣传全媒体”的战略定位,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四全媒体”论,以引领的姿态,大力打造了集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视听媒体、社区传媒、城市公众服务平台为一体的、拥有百余个传播窗口的郑州报业传媒集群。集群下包括纸媒:《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环球慈善杂志等;网络媒体:中原网等;新媒体:“郑州观察”客户端、郑州晚报“身边”客户端、“郑州圈”微信公号等;移动视听产品:冬呱视频、郑直播、ZMG动新闻等。

2016年,郑州报业集团建成了郑报全媒体“中央厨房.新闻超市”,投用以来,受到中宣部、中记协和高校、研究机构、兄弟媒体的高度关注,斩获了“年度最具创新媒体”。

在2018年的中国报业发展大会上,集团再次凭借在报业创新、媒体融合和产业转型上的战略性尝试,荣获“中国报业融合创新奖”,为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做出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探索。

而今,郑报全媒体已经升级为形态优化、布局完整、载体丰富、运转有效的复合型传媒战舰。

在展览现场,身穿绿色邮政服装的邮递员小哥也成为展览的一部分,他手拿报纸,真实还原了上世纪70年代邮递员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送报纸的场景。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回复相应的年份,观众就可以随机获取一张当年的老报纸作为纪念——从一场展览了解郑州报业集团的70年历程,探寻郑州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无限的过去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以现在为起点,我们等您来看!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