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创刊70周年1/2019-07/01/05/2019070105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打疫苗”到“健康服务”的嬗变
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疾控工作70年:
从“打疫苗”到“健康服务”的嬗变
市卫健委领导调研中心健康管理工作
专家解答地方病知识

从“防疫站”到“疾控中心”,从专门为群众“打疫苗”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70年来,我国疾控工作的重点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但变化的背后,是广大疾控工作护佑群众健康不变的初心和宗旨。

和全国疾控事业一样,70年来,郑州市疾控中心始终站在预防疾病的主战场,在应对疫情、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线,一大批优秀的疾控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民生,传播预防接种知识,为保障群众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免疫规划

500万儿童受疫苗保护

历史上,天花、麻疹等病毒都曾肆虐一时,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自1978年开始实施免疫规划,曾经肆虐数千年的天花被根除,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肝等危害百姓健康的传染病也有望被降服。

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李锋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免疫规划工作从无到有,稳扎稳打,在全市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将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多年来,我市持续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之前分散式接种模式已变为集中式预防接种门诊化的管理模式,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预防接种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大幅提升。

李锋介绍,在卡介苗、乙肝疫苗等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方面,我市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连续28年全市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连续41年无白喉病例发生;全人群乙肝HbsAg阳性率从1980年的10%下降到2014年的1.2%,10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降至0.14%;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70年来,全市累计约500万儿童受到了疫苗保护,避免了疾病感染,实现了健康快乐成长。

2018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免疫规划标准化建设,目前,金水区、中原区、上街区、中牟县辖区内省级示范预防接种门诊占比50%以上。通过免疫规划标准化建设,提高了我市免疫规划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规范的预防接种服务。

传染病防控

始终冲锋在第一线

对于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我市除了出台政策加强综合防控,积极实施救治救助外,以刘征、靳鸿建为典型代表的疾控工作者,更是奋不顾身冲锋在防控前线。

说起艾滋病,很多人都会谈艾色变,觉得这是一种遥远而可怕的疾病。而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刘征,在艾防一线整整工作了15年。

为了艾防工作,她深夜走进酒吧、浴池等场所,不顾安危寻访吸毒者、性工作者、男同等艾滋病高危人群,调查、采样、发展志愿者。15年来,她经历着各种反对、误解、恐吓,甚至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建立了一支专业的艾滋病干预、宣传队伍。15年来,她用自己娇弱的身躯为艾滋病人和高危人群撑起了希望的天空,成为他们的真心朋友,被誉为“知心姐姐”“艾防战线上的铿锵玫瑰”。

在刘征团队的努力下,我市艾滋病防控工作连年受到各级表彰,她本人也先后荣获“精忠奖——政策实施推动奖”“全国优秀卫生计生工作者”“感动中原十大人物”等荣誉。

老防疫工作者靳鸿建,从事防痨事业40年,先后治愈1.3万多例结核病患者,是我市乃至我省传染病防治事业发展的见证者。

他回忆说,1979年,我国首次开展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也是从那一年起,开启传染病防治征途,40年来,在他带领下,新密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创造了结核病防治系统多个全国第一。

刘征、靳鸿建的亲身经历,是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缩影。20世纪50年代,我市开始筹建传染病防治机构,在全市广大疾控人努力下,目前,全市全面开展了传染病疫情监测,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全覆盖,为传染病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面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突如其来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市疾控中心科学有序开展疫情监测、技术培训等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了全市传染病疫情的扩散、蔓延,为保护市民健康筑牢防线,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省、市、县三级传染病防控体系,并取得显著成效。

公共卫生

信息化建设的郑州样本

作为河南省传染病医院疾控科的公卫医师,管女士每天的主要工作是上报、管理、统计分析传染病、慢性病患者的情况。

“之前面对一个患者信息,需要手工重复录入国家、省相关系统,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自从郑州市智慧公共卫生投入应用以来,再也不需要手工录入了,原来需要一整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通过智慧公共卫生实现与国家、省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分秒直达之后,现在只需要二三十分钟就能完成了。”谈及现在的工作效率,管女士开心地说。

为实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监测预警,郑州市智慧公共卫生在全国中西部首家实现与国家传染病、死亡登记等信息系统相关数据的实时共享交换,并完成了与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初步建立了郑州市本地的公共卫生大数据。

目前,智慧公共卫生5大业务应用系统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我市初步实现了以人为核心的电子疾病档案构建及使用,初步实现了传染病疫情实时监测预警、疫苗全程可追溯、检测检验智能化管理等服务,使助力政府科学决策更高效、服务群众健康更贴心的目标逐步变为现实,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撑,打造出了智慧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郑州样本。

利用存储到本地的公共卫生大数据,我市可以实时对全市传染病、预防接种等相关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预警,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同时,通过公众服务APP“i健康服务”,公众可在线查询公共卫生相关服务,进行健康咨询、预防接种分时段预约、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等,实现预防接种的全程陪伴服务。

地方病防治

防控工作稳居全省第一

39年来,他经常深入深山区、重病区,顶风雪、冒酷暑,不辞劳苦进村入户做调查;他上跑政策资金,下跑基层农村,跑遍了全市所有的乡镇和地方病重病区。在他的带领下,我市从历史上的碘缺乏病重病区,转变成为连续多年的国家碘缺乏病消除地区,地方病防治工作稳居全省第一。

他就是市疾控中心原地病所所长魏建军。2003年,他就着手把防治碘缺乏病的关口前移,率先建立起了健全的碘营养监测网络,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样本覆盖面为全省第一,并通过在新闻媒体宣传和开展专题讲座、给孕妇发放健康处方等多种形式,普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作为地方病防治专家,脏、累、苦都不怕,最怕的是停止探索和调查的脚步。”魏建军说,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在郑州历史上对该病从未进行过流行病学调查。从2004年起,他带领科室人员,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从而首次证实郑州存在高砷地区,填补了我市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的空白。

最新数据显示,全市所有县(市、区)均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全市215个氟病村经实施降氟改水工程,211个(98.14%)已达标,使病区村群众喝上了放心安全饮用水,地方病防控工作稳居全省第一。

健康管理

开启疾控工作新征程

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4月12日,市疾控中心发布了2018年全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报告,再次引发了社会热议。近年来,我市持续发布居民死亡原因分析报告,目的就是全面加强疾病防治工作,着力推进防治关口的战略前移,尽可能降低我市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

市疾控中心主任王松强说:“新时期,我们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服务百姓健康为目标,积极转变工作职能,在做好疾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为人民群众做好健康预报与健康管理,让市民少生病、晚生病、不生病。”

2018年3月29日,“郑州市健康管理指导中心”在市疾控中心挂牌成立,开启了我市健康管理工作的新篇章。

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我市着力从构建三级健康管理体系入手,由市县疾控中心成立健康管理指导中心,负责辖区健康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在市属医疗机构成立健康管理服务中心,针对体检人群、门诊病人和住院患者开展“院前、院中、院后”防治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成立健康管理办公室,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积极做好辖区居民和家庭的社区健康管理工作。

截至2019年5月底,全市共挂牌成立健康管理指导中心15家、健康管理服务中心24家,健康管理办公室107家。三级健康管理体系在我市初步建立,各级健康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健康管理工作。

“随着郑州健康管理工作模式不断成熟,我们计划在全省全面推开。”省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河南将借鉴郑州经验继续实施重大慢性病防治行动,深入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助力健康中原建设。

汪 辉 刘战伟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