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创刊70周年1/2019-07/01/07/2019070107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恪守为民之责 倾力排忧解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恪守为民之责 倾力排忧解难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郑州信访工作综述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推动解决信访群众合法诉求的重要渠道。人民群众的每一次来信来访,都寄托着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期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如何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人民信访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提供科学指南、作出顶层设计、注入精神动力。

郑州市委、市政府深刻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做好信访各项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真正聚人心、得民心,全力化解矛盾满足群众合理诉求。

1

70年奋进

我市信访工作不断发展

信访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郑州市信访工作始于1948年10月。70年来,信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逐步趋于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郑州市信访工作部门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过程。

1948年10月~1957年,郑州市信访工作由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分管。1957~1967年,郑州市信访工作分别归市委办公室和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室。市委办公室设立信访室。1967~1973年,信访工作归郑州市革命委员会办事组领导。1978年7月24日,郑州市成立由11人组成的市委、市革委信访工作领导小组。1981年10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设信访处。1982年6月14日,成立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2001年9月更名为市委、市政府信访局;2009年更名为郑州市信访局。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郑州市信访工作和全市各级信访部门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为人民排忧解难,维护郑州社会大局稳定,促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98年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1999年、2000年获郑州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公仆杯”金杯奖。2001年初,被国家人事部、国家信访局授予“全国信访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0年被省委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年度信访工作成效显著省辖市”称号。近年来被河南省委、省政府评为“党的十九大期间全省稳定安全信访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和“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2

完善制度

深入推进信访制度改革

70年发展进程,我市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多措并举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

在组织建设方面,自199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信访工作“只宜加强,不宜削弱”的原则,多次对基层信访机构与人员配备作出明文规定。1994年9月,市委、市政府又制定下发了《郑州市人民来信来访工作若干规定》,规定了我市各级信访部门人员配备比例。1995年出台的《郑州市信访条例》规定了市、县(市、区)国家机关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有关规定设立信访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这些都成为此后机关机构改革时,加强信访组织机构建设的依据。

在制度建设方面,1995年10月1日起,我市开始施行《郑州市信访条例》,依法维护信访人合法权益,规范信访工作和信访人行为。1997年,我市强调各级要坚持好8项制度:(1)党委政府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制度;(2)定期召开信访领导小组会议制度;(3)领导阅批信件制度;(4)党政领导公开挂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5)领导包案制度;(6)排查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制度;(7)定期通报信访情况制度;(8)信访稳定工作联席会制度。2004年,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条例》进行修改,随后几年,我市以深入贯彻实施新《信访条例》为主线,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促进郑州市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不断深入推进信访制度改革。2013年,我市通过强化信访联席会议、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重点案件领导包案、重大案件动态掌控、通报分析、督查问责等六项制度,着力解决信访问题,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2017年,我市探索建立各级领导干部信访工作履职履责定期通报和讲评制度,逐步完善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接访公示、通报、督查制度。

2019年,我市严格落实领导接访包案制度和领导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形成了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化、常态化机制,市级领导累计阅批群众来信84件,县(市、区)党政领导阅批群众来信760件,其中,党政主要领导阅批459件,有力推动了责任落实、问题解决。

3

畅通渠道

“互联网+”打造“阳光信访”

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举措。

1984年4月12日,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建立“市长接待日”制度,每月15日由正、副市长轮流接待上访群众。1985年开通市长电话。1988年在市区繁华地带设立市长信箱。1995年1月,我市又成立了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这些群众信访渠道在我市政治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省市新闻单位多次对其进行专题报道。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注重发挥党政主要领导的示范带动作用,实行市直部门联合接访、县级党政干部定期接访、乡级领导干部排班接访的工作制度,要求市级党政领导每个月至少安排一天接待群众来访,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每周五至少安排半天接访群众。

当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市信访工作紧跟时代潮流,充分运用现代网络科学技术全力打造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信访”,建成了一套可投诉、可查询、可反馈、可评价的信访信息系统。2019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实网上信访工作人员力量,使网上信访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

具体工作中,信访部门不断深化信访信息系统综合应用,持续规范市、县两级手机短信信访和网络接访,实现了视频信访系统省市县乡四级联通,建成了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信访工作“两微一端”,进一步拓宽群众信访渠道,快速高效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让“互联网+信访”真正惠及老百姓,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目前,已全面建成视频接访监督平台,16个县(市、区)、106个市级职能单位、186个在编乡(镇、办)、700多个县级职能单位全部实现联通,系统接入实现全覆盖。

4

法治助推

引导群众正确行使信访权力

长期以来,郑州信访工作一直致力于深入践行法治理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信访工作的能力,不断提升信访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据介绍,我市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信访立法和依法处理信访案件两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1984年以来,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实行信访司法合署(联合)办公制度,在市、县信访部门设立法律服务(顾问)处(科),直接为上访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为了解决信访涉法案件归口难问题,1988年,信访部门请市、县律师事务所派律师到信访办设点办公,就近为上访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法治为引领,深入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通过制定下发《依法逐级走访实施细则》,加强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的意见》的宣讲解读,深入推进依法逐级走访和依法分类处理,全面落实诉访分离。围绕“登记疏导、接单办理、督察督办、分析研判、业务指导”五大板块,规范受理办理程序,规范干部行政行为。对待来访群众,做好越级走访群众的思想教育疏导,耐心引导群众依法逐级反映诉求,变越级上访、重复上访、多头上访为就地反映问题、就地解决问题。按照国家信访局《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梳理并公布分类清单,确保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积极落实诉访分离制度,坚持法定途径优先,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厘清信访与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的界限,推动诉访真正分离。为此,我市在群众来访接待大厅设立公、检、法、纪检接待窗口,律师轮流值班搞好法律咨询、诉讼引导服务。通过宣传引导、培训教育、督促检查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法定途径提出诉求、解决问题。2019年,我市把法制教育贯穿于信访工作的全过程,各级信访部门综合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和阵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重,采用群众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广覆盖的宣传活动,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深入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和信访知识,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行使信访权力依法逐级走访,理性表达诉求,逐渐由“信访”转为“信法”。

5

夯实责任

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历史遗留问题的逐步解决,反映现实问题的信访量逐年上升,这与党的中心工作、干部作风好坏、政策落实的程度密切相关,信访工作越来越被各级党政领导所重视。

1991年~2000年期间,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密切关注、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这些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党和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政治课题。这10年间,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都把信访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使信访工作与时俱进,确保信访渠道畅通,密切党和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信访工作作出指示。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信访工作的决策部署,持续将强化责任落实作为信访工作抓手,一方面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另一方面夯实基层基础责任,为各个时间节点的重大事项、会议全力做好社会稳定保障工作。

2016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的意见》,各县(市、区)成立信访稳定工作小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大领导接访包案力度、落实问责查究等,全力推动信访工作责任落实,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先之劳之,率先垂范,担当尽责。

2017年,我市进一步理清细化各级各部门信访工作职责,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信访工作负总责,将信访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统筹安排。

2018年,郑州市各级各部门又以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问题、重点人员信访矛盾化解“四大战役”为主线,以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抓手,以中央巡视组移交案件办理为突破口,大力强化信访工作责任。探索建立各级领导干部信访工作履职履责定期通报和讲评制度,严格落实三级领导接访下访制度,充分发挥预约接待、会商研判等作用,变领导坐等接待为主动处访化解,利用接访时间真正处访解决问题。各级领导干部抓信访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升。

2019年,我市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抓源头、重化解、强督查”,推进信访工作向基层聚焦、力量向基层倾斜、重点向基层下移,把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阶段。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和“四无”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持续抓好初信初访办理,压实首接首办责任,依托三级网格信访体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苗头及时解决,有情况及时疏导,有矛盾积极化解。近年来,市本级来信来访登记率100%,初信初访立案化解率91%,大量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

6

搭起桥梁

做好新时代人民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站在新的起点上,信访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只要群众有难处、有需要,全市信访干部就会始终牢记为民宗旨、须臾不忘职责使命,我们要继承和发展70年信访工作成功经验,以更加昂扬奋进的精神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让信访工作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一座坚实桥梁,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民信访工作新局面。”市信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裴蕾 孙建峰 刘文石 张淑君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