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创刊70周年1/2019-07/01/A06/20190701A06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和顺中原”让中原更顺和
精耕细作“绣花功” 党建引领惠民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原区人民法院
“和顺中原”让中原更顺和
“和顺中原”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发布
法官到社区对民调员进行培训
“和顺中原”效率优先
调解成功后 群众给“和顺中原”多元化调解中心送锦旗

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要求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这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论断。作为基层法院,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在中原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搭建“和顺中原”多元化调解平台,大力推进“分调裁”机制改革,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立足司法职能,推动辖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打造一个平台 让纠纷化解更智能

互联网时代,融合发展成为一大关键词,如何通过资源共享、方法叠加等多元组合优化产生1+1>2的能量,中原区法院积极探索“互联网+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全力打造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次”。

年初,中原区法院在反复摸索并借鉴外地法院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上线“和顺中原”ODR多元纠纷化解平台,辖区群众在遇到矛盾纠纷时,均可以通过网站(https://hszyodr.gov.cn/)或微信小程序“和顺中原”登录这一平台,享受在线咨询、在线评估、在线调解、在线诉讼等一站式服务。群众通过在线咨询、在线评估,可以看到类似案件的处理结果,并得到一份包含法律风险、诉讼费用、法律建议等内容的书面报告,从而对纠纷解决的法律后果形成正确预判,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纠纷解决途径。

如果群众选择网上调解,可以不出家门在平台上申请纠纷调解、在线选择调解机构、上传证据材料等;调解过程,有短信同步通知;在调解员的主持下,群众还可以参加视频调解,平台可同步生成调解笔录、调解协议等;纠纷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的,还能在线申请司法确认,法院也可在线进行确认,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化解矛盾。

家住中原区的秦女士就是这一平台的直接受益人。

秦女士4月份到中原区法院起诉一起继承纠纷案件,要求依法分割其丈夫的遗产。根据其女儿小李长期在美国生活的情况,民调员张宗兴推荐她使用“和顺中原”ODR多元纠纷化解平台。

经过张宗兴的联系预约,秦女士、小李、张宗兴、法官助理程婧婧同时上线,在线调解。张宗兴通过视频核实了小李的身份,介绍了其母亲的请求,核实了其爷爷奶奶已经去世的事实,并征求了其对遗产继承的意见,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沟通,秦女士和小李顺利达成一致意见,女儿同意放弃继承父亲的遗产,房屋由其母亲一人继承。在程婧婧的指导下,小李在系统同步自动生成的调解笔录、调解协议上进行了远程签字确认。该案件随即转入立案系统,由法官助理完成调解书的草拟,经法官确认后通过电子签章系统出具了调解书。

秦女士拿到调解书后激动地说:“没想到,多年都凑不到一起的母女二人,会在和顺中原的平台上见面,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解决了问题,现场就拿到调解书,这真是‘中原速度’”。

● 构建立体化网络 畅通调解渠道

为了保障线上功能的正常运行,中原区法院在线下还有一套完善的机制同步运行。中原区法院在深入分析案件类型和数量的基础上,建立横向、纵向并存的立体化调解网络,让纠纷化解更便捷。

纵向调解网络的搭建是在中原区法院设立诉调对接中心、街道设立调解分中心、社区(村)设立调解工作站,将调解网络覆盖14个街道办事处、141个社区。通过与中原区司法局对接,由每个街道办事处推荐5至10名优秀民调员,分别与法院14个审判团队采用结对子的方式确定AB角。采用“1+1+2+N”的配比,即一名法官带领一名法官助理、两名书记员与多名调解员的模式,法官助理为A角,调解员为B角,由法官助理指导调解员,采用委托送达、指导调解、司法确认、案件回流审理的双向工作方式,畅通矛盾多元化解的社会渠道。

横向调解网络是为了满足类型案件多元化解需求,通过与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社会调解组织开展深度合作,设立5个专业机构多元化调解中心,涵盖物业、家事、劳动争议、交通事故、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纠纷,由5个专业化审判团队对应指导。

“以前调解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我都是自己去网上搜搜法条,找找案例,有时花费半天时间,也不一定能找到准确的依据,现在直接跟法官助理结对子,有啥不明白的,可以直接找到法官助理来咨询、指导,调解的效率提高了,有些纠纷甚至当场就化解,特别有成就感。”宋德奎说。

钟先生与许先生之间因交通事故引起的纠纷就是宋德奎在法官助理孟蕾指导下成功调解的一起案例。2018年5月23日,许先生驾驶电动自行车沿西四环东侧机动车道由南向北行驶至西四环与昌达路交叉口,与钟先生驾驶的轿车发生事故,事故致许先生受伤及两车受损。该事故经交警二大队认定,许先生负全部事故责任,钟先生无责任。事故发生后,双方就赔偿事宜未达成一致意见。钟先生到法院起诉。考虑到案件标的额不大,事实相对清晰,案件被分流到交通事故调解中心,由宋德奎负责诉前调解。

调解过程中,许先生坚持认为自己是弱者,而且自己还在事故中受了伤,作为机动车的驾驶人,钟先生应该是肇事者,应该承担赔偿责任。不管民调员怎么讲,许先生都听不进去。于是宋德奎便邀请孟蕾现场指导调解。没想到法官助理一来,这事迎刃而解了。她直接找了一份类似案件的生效判决书带过来,让许先生了解法院对类似情况的处理结果。很快双方就达成调解协议,许先生还现场支付了4200元赔偿款。

这种高效的调解正是源自于法官助理与民调员AB角的配合与支持。

● 实现“五个阶段” 全程化解矛盾

根据矛盾发展规律,中原区法院从萌发阶段、诉前阶段、诉讼阶段、执行阶段、信访处理阶段分别入手,有效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和资源,促进纠纷快速化解。2019年以来,“和顺中原”调解平台受理诉前纠纷1403件,诉讼中委托调解782件,共计2185件,成功化解1638件,化解率64%,占全院民商事案件收案总数的21.62%。

在萌发阶段,法院依托在14个街道司法所设立的多元化调解中心,由各审判团队指导民调员化解处于萌芽状态的社区纠纷,充分发挥司法调解、社会调解、人民调解三调联动机制作用,形成纠纷化解合力,将矛盾化解在当地。

在诉前阶段,对符合调解条件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物业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标的额不大的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纠纷等案件,实行前置调解,案件快速化解;对经民调员参与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出具司法确认书;对一个月内调解不成功的,及时立案转入诉讼程序。

在诉讼、执行阶段,各办案团队对案件再次筛查,如果认为案件仍有调解、和解余地,可委托民调员再次调解,有效促进案结事了,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在信访处理阶段,矛盾纠纷呈白热化状态,调解难度大,群众希望通过信访解决纠纷,中原区法院一方面加强源头治理,不断提高案件质效,另一方面实行联合接访工作机制,提高接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邀请调解员参与化解矛盾,提高处访效率。通过以上五个阶段的联动,切实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率,满足人民群众矛盾多元化解的社会需求。

● 畅通简案快审渠道

在和顺中原多元化解模式下,对于诉前调解不成功的案件,中原区法院采用“五分一合”工作模式将简案分流到速裁中心适用小额诉讼程序进行快审,实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繁简分流”的高效运行模式,促进诉前调解和诉讼有效衔接。

速裁过程中,民调员在调解阶段配合法官助理完成的通知当事人、送达、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询问当事人是否进行诉前鉴定、归纳争议焦点等前置程序工作又为速裁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9年5月底,三个速裁团队审结民事案件1822件,占全部民事案件的32%;充分运用“和顺中原”调解平台确认的案件要素快速结案,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达93%,全院诉讼案件案均审理天数27天。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更满意,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将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机制,提高司法服务水平,团结奋进、开拓进取,迎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实际行动向伟大祖国七十华诞献礼。”中原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洪印如是说。 王 新 孙志刚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