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不忘初心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城报相映同脉动 春江明月共潮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城报相映同脉动 春江明月共潮生
郑州“大辫子”公交电车
河南省工人文化宫
人民电影院
陇海大院感动中国

《郑州日报》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郑州人民风雨同行。

70个春秋,《郑州日报》从未停下自己的脚步,用坚实的脚步成就着自己的不平凡,见证着城市的变迁。

70载风雨兼程,站在新时代、新起点,《郑州日报》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焕发青春再出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续写恢宏壮丽的新篇章。

沉浮数载 终遇辉煌

串起郑州商业嬗变

1963年10月22日,在郑州解放十五周年纪念日,《郑州晚报》创刊号与读者见面,1967年1月7日,《郑州晚报》因被红卫兵查封而停刊。停刊后,报社群众组织联合编印出版《红色新闻》,专发新华社电讯稿,一天一期,共出了十期。此后,1967年1月25日,一部分群众继续出版《郑州晚报》,直到1967年7月25日彻底停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出现了拨乱反正、百废俱兴的新局面,一些在“文革”中停刊的晚报相继复刊或准备复刊。

1980年10月22日,在郑州解放32周年纪念日,《郑州晚报》出版试刊第一期。

从那以后的20年,乘改革开放东风,《郑州晚报》实现跨越式发展,发行量和广告经营在郑州市一直是无可争议的“老大”,印刷技术也是国内一流。

1991年,本报星期刊组织的“星期天哪里去?”评选共有100多家单位参评,收到选票4万余张。最终评出的“十佳去处”中,商场占了5家,分别是商业大厦、亚细亚商场、商城大厦、市百货大楼、华联商厦等。郑州商贸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商贸城建设也点燃了郑州商场之间的战火,位于商战核心区域“二七商圈”的“野太阳”亚细亚商场由盛极一时,到梦想破灭,在郑州商界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1998年9月9日至16日,本报共刊发6篇《关于郑州亚细亚商场集团兴衰的调查》,题目分别是《“亚细亚”商誉还值1200万吗?》《外光内糙的亚细亚管理》《任人唯亲的代价》《一匹没戴笼头的马》《破灭的连锁帝国之梦》《衰退不仅仅是内因》,深刻揭示了亚细亚商场衰退的原因。

从改革开放到新世纪初,本报一篇篇饱含热情的报道,恰似一颗颗记忆的珍珠,串起了郑州商业嬗变的过程。

触摸城市发展脉搏 探知城市温度

2002年5月30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共郑州市委决定《郑州日报》恢复出版,《郑州晚报》全面改版。从此,《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开始了忠实见证郑州昨天和今天的旅程,翔实记述郑州人建设郑州、发展郑州的故事。

2003年起,《郑州日报》围绕市委、市政府“拉长工业短腿”的中心工作,做了长期的动态跟踪报道以及一系列大型、有影响的报道。2008年5月11日,《郑州日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刊《鼎新国运》正式出炉。7个月后的12月18日,《郑州日报》再次出版改革开放30年纪念特刊之二:《大行商道》。寻访我市首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村子、我市第一家台资企业、第一家改制国企、第一家上市企业、第一个摘掉“红帽子”的集体企业、第一家破产国企、第一批“下海”的弄潮儿;梳理改革开放30年郑州发展的清晰脉络,探寻一条河见证下的一座城的变迁。

同样是2008年,本报驻二七区记者在走基层转作风采访中听闻了陇海大院的故事,当记者给报社同仁讲述这个故事时,深深感动了每一个人。报社决定成立特别报道小组,把这一好故事讲述好、传播好。

报道组走进陇海大院,连续3天蹲守,采访当事人,深度挖掘故事。9月15日,《郑州日报》头版头题刊出《陇海大院32年书写人间大爱》稿件,同时配发摄影图片和新闻评论。陇海大院的爱心故事经本报重磅报道迅速传播,陇海大院爱心群体先后荣获2008年河南感动中原“十大爱心集体”、2010年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2011郑州市“首届慈孝集体”、2012年“感动郑州”爱心集体……围绕陇海大院爱心故事,本报先后发表文字报道30多篇、图片32幅、评论8篇。《陇海大院32年书写人间大爱》和一个版面获得2008年河南新闻奖一等奖。

担当新闻使命 见证时代辉煌

2011年,已有62年历史的郑州日报社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逐步实现了报社的跨越式发展和繁荣——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应运而生。2014年初,中原报业传媒集团正式更名为郑州报业集团,确立“宣传全媒体、发展多元化”的战略,开始了“做强党报、做大都市报、做活新媒体、做优多元化”四做同步发展之路。

站在新的起点,迈上新的征程。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时明确提出,郑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勉励郑州跨境电商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并表示希望郑州国际陆港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做贡献;2017年6月会见卢森堡首相时又明确表示,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

5年以来,郑州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通过“四条丝路”连接世界,逐渐走上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高地。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在郑州“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郑州市委宣传部主办、郑州报业集团承办的《丝路花雨·出彩河南丝路见证》——“四条丝路从郑州出发”郑报全媒体大型实地探访活动正式启动。

“四条丝路”大型探访活动,不仅是对郑州“四条丝路”建设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总结,还是对郑州近年来发展成就的一次对外宣传和展示;不仅是主流媒体呼应时代命题、助推地方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更是深化“四力”教育的一次具体实践。

70载风雨兼程,站在新时代、新起点,《郑州日报》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焕发青春再出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续写恢宏壮丽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肖雅文 文 李焱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