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7版:不忘初心 上一版3  4下一版
箴言妙笔书清韵 墨透纤毫染玉章
联手郑报写商战
彩印大报诞生记
《倾城之恋》献真情
《郑州晚报》圆我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晚报》圆我梦

李 青

《郑州晚报》而立之年,我走近她的身边。那年,我26岁。

我是“文革”中毕业的初中生,学历不高,生活阅历却不浅。亲历过五十年代的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六十年代,随着父母到“五七”干校;七十年代,下乡当“知青”……

报社是我人生最后的落脚点。

1980年10月,“文革”中停办的《郑州晚报》(现在的《郑州日报》)复刊。我和来自郑州不同单位的十几位男女青年,考进报社,当了记者。

到报社没几天,就跟着老记者采访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他俩一问一答地谈着,我在采访本上匆匆地做笔记。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与工程师告别。

老记者对我说:“你写篇通讯吧。”

我顿时蒙了。什么叫通讯?怎么写?又不好意思问,只是茫然地点点头。回到家,我心急火燎地找到一本有关新闻知识的小册子,对照着报纸才弄明白,通讯是比较详细、生动报道新闻事件和人物的新闻样式,有点象自己平时爱看的报告文学。我翻出《哥德巴赫猜想》《奇异的书简》几篇报告文学,细细地读了几遍,再独自找那位工程师攀谈了几次。然后,写写改改,几易其稿,才算完成了我的“处女作”。

报社是我人生的大学,我在这里学习、实践、“扫盲”,追逐梦想。

进报社3年后有了儿子,家里的书柜里多了些如何哺养、教育孩子的书。希望自己在当好一个记者的同时,也能当一个好母亲。

一次,我专访一位儿童心理学家,采写通讯《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稿子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就和跑教育的女记者一起去郑州互助路小学组织小学生座谈,想听听被教育者对教育他们的爸爸妈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天真又可爱,谈了许多父母平时不留意、孩子们很在意的事情。我们感触很深。

很快,专稿《让孩子给你打个分吧!》在社会上引起更加强烈的反响。读者纷纷打电话、写信,有的赞同,有的质疑,还有的谈教育孩子的一些烦恼。我们又先后召开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座谈会,采写了《爸爸妈妈的苦恼》和《愿父母都成为合格家长》两篇通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讨新时代家庭教育的误区和对策。

我没有想到,《让孩子给你打个分吧!》竟然获得1986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这是一位母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意外收获,也是《郑州晚报》送给一位记者的最高荣誉和奖赏!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