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纸上春秋 上一版3  4下一版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郑州1948年
郑州各界群众欢迎解放军进入郑州
毛泽东为新华社起草的郑州解放稿件

1948年10月22日,郑州宣告解放。这座位居全国重要交通枢纽的中原名城,浴火重生,回到了人民手中。解放军入城,受到郑州市民的夹道欢迎。这一天,郑州人民永远铭记,郑报人也始终铭记。郑州的建设发展由此开始。70年,郑州沧海变桑田。70年,当年的梦想正在实现。70年后,郑州发展日新月异,已成为全国“米”字形高铁网的中心,国家中心城市正在崛起!

这一天,郑州人民永远铭记

1948年5至7月,解放战争,中原地带我华东野战军、晋冀鲁豫野战军都打得很好,完成了宛东、宛西、襄樊、洛阳、开封、豫东、确山等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歼灭了大量敌人。

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从战略全局出发,胸有成竹地谋略筹划,着眼于战略全局推进战争的发展。

毛主席曾指出:中原局在诸战役中,要把郑州战役放在最后打,避免打下来,又被敌人占领。未来夺取郑州同时务必设法保住黄河大铁桥不被破坏。朱德总司令指出:林彪解决东北,再解决华北,你们(指华野、中野)解决中原就等于解决了全中国,自古谁得中原,谁得天下。

当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1948年9月16日至24日)的时候,孙元良奉蒋介石命令,于9月下旬率兵团东调徐州,增援济南。而郑州城内守备比较空虚,逐渐成为一座孤城。中原军区首长决心全歼郑州城内守敌,控制平汉、陇海两大铁路枢纽——郑州,使中原与华北两解放区连成一片,创造大量歼灭敌人的条件。

1948年8月底,中原局、中原军区召开著名的宝丰会议,陈毅传达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重要指示,并决定准备夺取郑州。

10月13日下达了作战预先号令,一、三、四、九纵队的司令员杨勇、陈锡联、陈赓、秦基伟在禹县制定了郑州战役作战计划。

18日,刘、陈、邓下达郑州作战的基本命令。

19日,中原局、中原军区正式下达了作战命令,决定22日夺取郑州。具体部署是:以第一、第三纵队为东兵团,在郑州城南至东北方向实施突击;以第四、第九纵队为西兵团,由郑州西南至正北方向实施突击;以豫皖苏军区第一、第五军分区的3个基干团兵力,位于开封以东、以西地区,破坏陇海铁路,牵制和阻击可能由开封西援之刘汝明部,并截击郑州可能东逃之敌;以豫西军区第四军分区基干团和九纵第七十七团组成北支队,直插平汉路黄河以南,阻击新乡南援之敌,并防郑州之敌北逃;华北野战军第十四纵队则在黄河北岸新乡至黄河铁桥之间发起攻势,协同作战。

10月19日夜,邓小平和陈毅乘吉普车开赴郑州前线,刘伯承、李达等则留在宝丰,指挥第二、第六纵队及桐柏、江汉、陕南军区部队,将黄维、张淦两兵团引向桐柏山和大洪山地区,防其北援。

10月21日晚,中原野战军各路攻城部队逐步完成了对郑州的四面包围。第四纵队进至城南外围,北支队进至郑州以北之双河桥、苏家屯、薛岗一线,第一纵队进至城北侧,第三纵队进至城东南。22日拂晓,第九纵队进至城西北和西北的须水镇、兰寨、大李寨地区,豫皖苏第五军分区部队攻占了郑州至开封间的中牟县城。

10月22日7时前,九纵队主力进至郑州城西北及以西须水镇、兰寨、大李寨地区。北支队已占领双桥、月葛、东司马、薛岗、苏家屯一线阵地,并控制了南阳寨车站。第二十六旅22日2时进抵兰寨、石佛、南流、布袋庄、许庄(均郑州西北十五公里)地区。其先头控制了五龙口及三官庙以北诸要点。第二十七旅(欠第七十九团)22日7时进抵大李寨、西南岗、曹庄、府君庙地区。

此时,一、三、四各纵队亦相继逼近郑州城郊。第一纵队于22日5时,攻占祭伯城(郑州东北三公里);豫皖苏第五军分区部队占领中牟城(郑州、开封间)。郑州守敌发觉我军后,不敢固守,遂于22日6时,沿公路向西北方向溃退。

22日晨,北逃之敌先头部队在薛岗遇到北支队坚决阻击,从古荥镇、邙山来援之敌向双河桥、杜岗阵地进攻,亦被打退。第二六八师、一○六师主力沿铁路、公路两侧向薛岗、固城解放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击,其主力猬集于老鸦陈寨内。

战斗打得异常激烈。下午3时,第九纵队主力发起进攻,全歼老鸦陈地区逃敌。这时,被北支队阻击在村庄一带的敌人,发现主力被歼,即回头逃至邙山头,凭险顽抗。

第九纵队乘胜追击,将敌人合围于邙山头,全歼邙山及黄河铁桥守敌。此时,华北野战军第十四纵队也歼灭了黄河北岸桥头守敌。至此,郑州战役大获全胜,总计歼敌11000余人。

郑州宣告解放。郑州这座位居全国重要交通枢纽的中原名城,浴火重生,回到了人民手中。解放军入城,受到郑州市民的夹道欢迎。

这一天,郑州人民永远铭记。

10月23日,中共中央电贺郑州解放,全文说:“刘伯承、邓小平诸同志及中原人民解放军全体同志们:济南、锦州、长春解放之后,郑州又告解放,陇海、平汉两大铁路的枢纽为我掌握。对于整个战局极为有利,特电祝贺。”

解放一周年颂新郑州

在郑州解放前夕,郑州日报社已经进入筹建期,1949年7月1日,《郑州日报》正式创刊出版。为了庆祝郑州解放一周年,当年10月23日,本报发表社论《新郑州颂》,整期报纸以报道郑州解放一周年内的变化为主,全面展示了郑州的新面貌。

一个全新的郑州,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时间内,发生了很多变化,市民建设新郑州的热情高涨,新郑州百废待兴。本报对新中国成立后一周年发生的新变化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新郑州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社论《新郑州颂》铿锵有力,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也表明了《郑州日报》全体同仁将与郑州人民一起为郑州发展出谋划策,贡献一分力量。报道不惜版面对郑州的政治、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报道,鼓舞了人们建设新郑州的士气。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郑州解放对于郑州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郑州解放的报道,本报一直都非常重视,从一周年开始到10周年、40周年、45周年、50周年、55周年及60周年、65周年纪念日都进行了策划,并进行全面报道,让更多的市民了解郑州解放的历程。

“吃水不忘挖井人”,郑州今天的发展离不开那些曾为郑州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2000年,为铭记为郑州解放做出贡献的英雄们,本报策划发起了寻找解放郑州功臣活动,历时半年有余。“在战火纷飞的52年前,郑州宣告解放,在硝烟尽散的52年后,那些曾经为郑州重回人民手中而拼杀的功臣们,你们在哪里”,犹如吹响了一道集结号,100多位曾经参加过解放郑州战役的老功臣纷纷赶来,共同在烈士陵园,深切悼念长眠地下的战友。

如今,建设新郑州的步伐越来越快,旧貌换新颜,市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这份报纸会继续铭记历史,携手全市人民共同展望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 王译博 文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