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1版:《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创刊70周年1/2019-07/01/C11/20190701C11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街区: 特色鲜明亮点多 谱写发展新篇章
C1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上街区: 特色鲜明亮点多 谱写发展新篇章

仲夏时节,记者在上街区采访,绿意盎然的街头游园里市民正悠闲漫步,机场航站楼建设正紧锣密鼓进行……其实,这一“慢”一“快”反映的都是上街发展之美。近年来,上街区以富有特色的党建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展现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在新时代谱写发展新篇章。

通航发力 产业发展亮点鲜明

“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已累计入驻通航企业53家、关联企业56家,机队规模90余架,已跻身全国一流通航园区……”今日,记者到郑州通航试验区采访,试验区管委会负责人向记者细数郑州通航产业发展的新成果。

硬件发力,上街机场业内领跑。目前,上街机场拥有一条2000米×45米的沥青跑道,建有塔台、联络道、滑行道、助航灯光、导航台、C类机位、十万平方米的停机坪等,飞行区等级基本达到4C,可满足波音737系列飞机的起降。

上街机场航站楼建设将于今年9月份达到投入使用条件。主要服务于公务机运营,可以提供企业办公、旅客安检、乘务人员生活休息等服务,在全国通航机场中可谓首屈一指。硬件方面,除了航站楼,机库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在上街机场西南端,8座机库正在紧张施工。前两年,上街区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4座机库,今年又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8座机库,加上航管中心原来就有的8座机库,上街机场将拥有20座机库,在全国通航机场中稳居第一。

政策给力,通航企业信心十足。4月底,一批通航企业获得了上街区政府的奖励,其中,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获得600万元大奖。“区政府的奖励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扶持帮助,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更是进一步坚定了我们通航企业发展的信心。”三和航空总经理陶亮告诉记者。

据悉,上街区制定了7条、21款支持政策,以推动通航产业发展壮大,快速形成集聚效应。其中,航空制造企业新建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最高可获奖励2000万元;在航空制造、通航运营方面符合条件的,上街区政府将给予200万~600万元的奖励;对开辟省内短途运输航线且年飞行时间超过100小时的,每条航线给予年补贴100万元;对开辟省外短途运输航线且年飞行时间超过100小时的,每条航线给予年补贴200万元;对开展低空旅游和飞行体验等娱乐业务的,按照飞行时间给予补贴。

产业集聚,通航全产业链形成。建设过程中,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按照“制造先行、运营带动、服务支撑”的发展原则,加快产业培育,已形成以通航制造、运营、服务为主的通航全产业链。通航制造方面,郑州啸鹰航空公司以穆尼飞机组装与试飞项目为龙头,以旋翼机、无人机制造为补充,成功打造了河南通航制造的新名片;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推出新产品“太阳之鹰”自转旋翼机、“天眼”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S50小旋风”农林植保机等,获得自转旋翼机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已投入生产和销售;郑州海王实业有限公司完成了HW-1、HW-2两款地效飞行器的研制, HW-1号已成功完成水上试飞。通航运营方面,河南永翔、华美等通航公司,积极开展农林作业、航空培训、应急救援、航空运动等运营业务;金都通航、金汇通航、元捷飞行学院等已入驻试验区,正在积极开展直升机救援、飞行培训、科普教育等业务。通航服务方面,河南美之邦航空维修公司主要开展航空器维修、维护、托管等业务;以河南永翔通航为代表的通航服务企业成功开辟了沿黄空中旅游线路,正在开展低空旅游业务。

目前,以机场硬件领先国内、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全产业链逐渐形成为特色,我市通航产业驶上发展快车道。

优质服务 全力打造投资洼地

上街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全力打造服务高地、投资洼地。

贴心服务温暖企业。深入开展企业大服务专项行动,充分用好“政企直通车”微信群,主动上门为企业破解难题,实施重点项目和企业“一对一”协调服务,尽心竭力提供“保姆式”“店小二”服务,切实帮助解决规划、土地、资金、人才等实际问题,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全力攻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动“一网通办”和“互联网+监管”等重点工作,大力精简审批事项和条件、审批流程和环节,尽快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100个工作日之内。完善领导分包企业、联审联批联办、定期和企业家会商、重大项目周例会等机制,对各项任务推进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督查,严格考核奖惩。

完善产业发展平台。重点加快“一区一港一城两片区”(郑州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郑州国际陆港第二节点、上街生态新城、五云山休闲康养片区、方顶驿文化旅游片区)和上街产业集聚区、智能电气产业园、中铝郑州长城智能产业园等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载体平台,真正让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截至目前,1~5月份,上街区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共16个,总投资107.6亿元,年度投资27.4亿元。目前,红星矿山机器有限公司年产50台盾构机、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家用电器生产基地等4个新建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开工率达100%;新开工项目24项审批手续办结20项,办结率83.3%。

绣花匠心 绘就生态大格局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如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人们共享发展成果?上街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总要求,全面开展园林绿化“增量、提质、升级”活动,以“绣花功夫、匠心精神”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美丽上街”。

规划体系逐步完善。上街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协调发展和建设绿水青山、幸福上街的理念,制定了“织网、筑园、游径、绘景、蕴生”绿地系统规划纲要,编制了《上街区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突出“一心、三核、七节点,一带、五轴、五绿廊”的生态格局,打造具有上街区特色的生态城区。

写好“以绿荫城”文章。上街区邀请国内知名设计单位参与设计,结合实际,一园一景,力争写好“以绿荫城”的大文章。目前,冯沟游园、32街坊游园、双创游园已完成建设,朱寨公园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淮阳路东游园苗木栽植已完成,丹江南路游园已完成设计。上街区还规划有四个遗址公园,将于今明两年逐步实施。道路绿化方面,坚持路网建设与绿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实现了建绿与增绿相结合,插绿与提绿相结合,连绿与透绿现结合,基本形成了林荫路网络。近年来,上街区新增各类绿地120公顷。目前,全区建成区绿地率已达到35.4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76%,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8.18%。上街区还不断加强园林式小区、单位绿化建设,2019年,共有亚星盛世广场小区、林溪苑等26家小区、单位被命名为区级园林单位和园林小区。

防护绿地建设不断加大。上街区加快推进防护绿地建设,实施了陇海铁路沿线绿化、郑西高铁上街段绿化工程以及连霍高速上街站绿化提升项目。陇海铁路沿线绿化2018年11月17日启动,完成绿化面积29万平方米,栽植雪松、黄金国槐、海棠等各类乔灌木2.4万余株,打造了“一线、九区、多园”的城市铁路视觉长廊。郑西高铁上街区段共完成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新造人工林13万平方米,种植各类彩叶、常绿乔木13000株,营造出竖向林冠线错落有序的森林景观。连霍高速上街站绿化提升项目提升面积5.9万平方米。截至目前,上街区防护绿地实施率已达98.97%。

多措保护蓝天绿水。全面开展“蓝天保卫战”,重点抓好城市垃圾处理、城市水体修复以及大气污染防控等方面的工作。完善环卫设施建设,新建垃圾中转站3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加强水污染防治,全面开展河湖长制工作,定期巡河,开展河湖“三污一净”“清四乱”“打击非法采砂”等专项行动。对枯河沿线排查出的25处入河口进行了封堵整治,对第一污水处理厂、第二污水处理厂、汜水河沙固排污口3处规模以上河道入河排污口进行了排查、规范、整改。通过推进“一密闭、六到位”监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涉VOCs(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提标改造工作,强化大气污染防控。

一系列举措让上街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党建引领 高质量发展步伐稳

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党建是保障。

近年来,上街区委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持续推动各领域党建工作提升,以党建高质量引领和保障经济发展高质量。

社区党建标准化,“一枝独秀”领风骚。上街区按照“基本标准+特色规范”的工作思路,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提升,确定“支部建设十条”为基本标准,并结合区情实际和不同类型社区特点,从组织设置、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制度保障等4个方面,制定了“5+X”党员活动日等系列特色标准,形成了上街区社区党建标准体系,并获省标准委专家认可。其中《党员积分管理》《双报到》两项社区党建标准,已作为郑州市地方标准发布;基层党建“四网一化五联”工作体系和新型社区“1+3”党建模式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由于党建标准化成绩突出,上街区已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社区党建标准化试点区。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标准化理念“开枝散叶”。上街区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化解了一些基层党建风险点,破解了一些工作难题,更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为破解基层党建虚化问题,推行“党建项目化”机制,从自身建设、共建共治、帮扶济困等5个方面梳理党建项目,去年项目完成率95%以上。开展了“红色基因在上街传承”活动,去年开始首批打造的五云山“红色小道”“永恒的信仰”展馆等10处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接待党员群众万余人次。为破解社区党支部“三会一课”到会率低的问题,开展“红色家访”,对连续三个月未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开展入户“家访”,效果明显。为形成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分类升级,每季度开展“逐支部观摩”,学先进、找差距、促提升,并实行日督查、月通报、年考评,形成了“一类创示范、二类上台阶、三类促规范”的争创局面。

推进“百千万”党建工程,实施全面提升、全面过硬。针对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的虚化、弱化和边缘化问题,上街区深入实施“百个支部强堡垒、千个项目抓落实、万名党员争先锋”党建工程,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开展“书记大走访”,了解民情,发现问题,收集建议,梳理基层党建风险点和薄弱点。去年以来,共确立党建项目1569个,一大批惠及民生的党建项目获得群众好评。社区党建突出“城市基层党建核心”打造,健全机制、完善体系,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农村党建突出“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压实责任、建强队伍,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乡村振兴一线的坚强战斗堡垒;机关党建突出“抓规范、走在前、作表率”;非公企业党建突出“双培养、双融入”,抓覆盖、提质量。

上街区委书记宋洁表示,上街区将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紧紧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按照“135”发展推进体系,深入实施“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生态建设”三大工程,加快建设“和谐美丽、智慧低碳、创新求实、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城区,奋力谱写上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中原更加出彩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武建玲 姚民 王晓宁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