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2版:《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创刊70周年1/2019-07/01/C12/20190701C12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融入郑州 对接空港 新密:砥砺奋进促转型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融入郑州 对接空港 新密:砥砺奋进促转型发展
新密市全景
密县县衙
最美乡村超化黄固寺
伏羲山风景区悬崖秋千
银基乐海水世界
大学南路
美丽乡村朱家庵

提起新密,大多数人会说煤矿多、有点脏,其实这是人们对过去新密的“固化认知”。如今,当我们迈进这片1001平方公里的热土,无不洋溢着砥砺奋进的激情,无不欣喜于绚丽花园式的胜景!

近年来,新密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郑州市委指示精神,按照“融入郑州、对接空港、创新驱动、持续转型”的发展战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谱写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2018年,该市荣获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公共资源交易全国百强县(市)、营商环境全国百强县(市)、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和中国优质服装制造基地等荣誉称号。

工业企业调优结构大提质

面对资源萎缩、深度污染治理等,新密市大刀阔斧进行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煤炭企业由上百家到只剩下安全和环保达标的29家,煤炭税收占比由70%降至10%左右,打破了依赖煤炭的产业格局。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狠抓建材业污染治理,取缔小石料厂300多家、小水泥厂30多家,先前小而散的业态,变成了大而精的精品,现存的石雕企业低耗材,高附加值,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造纸业以环保治理为突破口,兼并重组,建成企业航母,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注重产品研发,拓宽销售渠道,行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耐材业通过环保、科技提升,一批高附加值、低污染的新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军舰领域。改造后的305家耐材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项、省著名商标32个、名牌产品23个,一大批企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国门,占领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地市场。新密市先后被命名为“国家耐火材料产业基地”“省级耐火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河南省新型耐火材料出口基地”“河南省新型耐火材料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以打造千亿级服装产业园区为载体,在曲梁设立了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郑州(新密)工作站、缝制装备智能化研发生产中心,香港迅捷服装产业园、锦荣服装产业园等20余家拥有自主品牌的服装生产企业先后入驻园区。同时,在装备制造、电力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领域打造了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生态旅游成为新亮点

近年来,新密市大力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华夏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城市和园林城市,有力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干净整洁成为新密的一张新名片,环境优美让人惊叹折服。

步入新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姹紫嫣红的花草,据统计,森林达66万亩,覆盖率达到44%;17个森林公园和森林体验园鸟语花香景致怡人;79条570.8公里的绿化廊道绵延穿插形成城乡“绿网”。依托山脉、水系、路网、林地等要素,新密打造出了“一城两带、三河三库、多廊道”的全域生态体系。

根据山地特征,民居风情,积极进行设施配套、生态修复、文化挖掘、产业发展等内容,朱家庵等4个美丽乡村特色彰显,黄固寺村入选“2017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域旅游成为新密经济的一大引擎。目前,新密市已有景区13个,国家4A、3A级景区达到8个,居郑州县(市)第一位。伏羲大峡谷景区、三泉湖景区、红石林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投资560亿元的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投资200亿元的溱洧国际文化新城、投资100亿元的银饰文化产业园和投资100亿元的新密古城项目有序推进。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758.3万人次、增长34.8%,旅游综合收入51.2亿元、增长73.8%。旅游业已经成为新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接替产业。

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全面融入郑州,对接空港,让新密具有大城市的“范儿”。全面融入对接“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中欧班列等开放体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扩大开放拓展创新资源,着力打造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地。

目前,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企业151家,院士工作站达到7家,累计完成专利申请4500件,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73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总投资6亿元,占地190亩的科技创新创业综合体园区已引进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两家专业化运营团队,入孵企业及研发机构148家,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7项,争取各类奖补资金7000余万元。同时,新密市还被确定为国家环保装备新密制造基地、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国家专利审协河南中心新密工作站也已挂牌运营。

当前,机械制造、3D打印、机器人、微电子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产业的崛起打破了新密单一的资源型结构,形成了多元化、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翅膀。

新密变了,干净了,美丽了,时尚了,现在来过这里的人都这样评价。面对明天,新密市委、市政府描绘了宏伟蓝图,制定了远大规划,全市人民信心百倍,克难攻坚,奋力开拓,向着一流目标挺进!

朱海鑫 岳冰冰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