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8版:纸上春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春风浩荡未徘徊 鲲鹏击浪从兹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春风浩荡未徘徊 鲲鹏击浪从兹始
俯瞰郑东新区CBD
“中大门”保税直购体验中心内部商品区
一条条新航线开通架起郑州通往世界各地的“空中丝路”
“和谐号”在京广高铁上飞驰
T2航站楼

中原出彩,郑州必须先出彩,出重彩。

现代郑州,兴于交通,历经百年风雨,从一个被铁路交会改变命运的县城发展而来。近五年来,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又实现了从“铁路十字路口”到“国际综合枢纽”的转变,跻身全国城镇体系“塔尖”的国家中心城市行列。而今,郑州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向全国乃至全球城市体系中更高层级城市迈进的新征程。

郑州迎来重大

历史发展机遇

郑州,古称商都,地处中原腹地,九州之中。

不过,70年前,郑州还是一个小县城。1948年,郑州市区面积仅有5平方公里左右,人口约16万。近代以来,郑州先后迎来铁路枢纽形成、河南省会迁建等重大历史机遇,城市发展得以突飞猛进。

近几年来,随着郑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速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开始从一种构想走进郑州城市发展的方略。

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赋予一座城市的发展使命,是位于中国城镇体系中最高层级的城市。

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2016年12月26日公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指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进入2017年,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2017年1月5日,国家发改委网站下发《关于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标志着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规划》明确提出,把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首要突破口,强化郑州对外开放门户功能,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功能,集聚高端产业,完善综合服务,推动与周边毗邻城市融合发展,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全国、连通国际的核心区域。

2017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郑州市要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贡献。

显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及《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形成了国家层面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政策体系。这标志着郑州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向全国乃至全球城市体系中更高层级城市迈进的新历程。 郑州也迎来了近代以来继铁路枢纽形成、省会迁建之后的第三次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奋力谱写中原出彩新篇章

毫无疑问,郑州有条件、有基础、更有潜力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这些年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国际物流中心、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国际商都等十几个国家级战略平台落地,口岸建设、跨境电子贸易等发展迅猛。

据了解,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四大优势。第一个优势是区位+综合交通枢纽。中原大地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明显,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通过打造陆上、空中、网上三条丝绸之路,营造全方位立体化对外开放格局,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撑。第二个优势在于经济实力。第三个优势是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郑州能够强力集聚产业、人才、人口。第四个优势是郑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申建成功后,郑州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许多大企业主动联系郑州,投资态势良好。惠科液晶面板项目落地,上汽集团乘用车60万辆整车和100万台发动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郑州,城市发展再度提速。

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展现新作为。当前,郑州全市上下正凝心聚力,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在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砥砺奋进,铿锵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新篇章。

2018年,郑州市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实现了三大标志性突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人。

如今,郑州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肩负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等十几个国家级战略平台,从河之洲畔的商都,一跃站在了我国城镇体系建设的“塔尖”。

“四条丝路” 撑起内陆开放新高地

法国的红酒、智利车厘子、埃塞俄比亚咖啡,这些紧俏商品,过去许多消费者找遍郑州都买不到正宗的,而如今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就像走进了“世界的百货商店”。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郑州近几年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历史机遇,空中、陆上、海上、网上“四条丝路”发展风生水起、如火如荼,推动这座城市快速崛起为内陆地区开放新高地。

“空中丝路”越飞越广。郑州机场已基本形成横跨欧亚美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

“陆上丝路”越开越密。郑欧班列每周“九去九回”,让河南百姓不仅可以在家门口买到欧洲商品,而且价格更加低廉,货品更加新鲜。

“海上丝路”风生水起。河南已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线路9条,全年开行超过206班。目前河南已建立了铁水联运服务中心,将沿海港口业务引进河南,着力打造“无水港”,正在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区域节点城市为支撑的陆海货运通道枢纽。

“网上丝路”发展迅猛。郑州跨境电商通关能力实现50单/秒,日峰值处理能力可达500万单。

四条“丝路”联动、互为支撑,形成郑州对外开放合作新优势,奠定了郑州国际性综合枢纽地位。

最近,《河南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年工作要点(2019—2021年)》印发,提出要持续敞开对外开放大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让河南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交流越来越频繁。

《要点》指出,“空中丝绸之路”加密国际货运航线,推动卢森堡货航、以色列CAL航空、阿提哈德航空等公司开辟国际货运航线,新开郑州至列日、特拉维夫、布鲁塞尔等定期货运航线;“陆上丝绸之路”扩展“郑州—欧洲—郑州”和“郑州—俄罗斯—郑州”线路多式联运,实现中欧班列(郑州)绥芬河—布列斯特出入境口岸规模化运行;“网上丝绸之路”加快建设EWTO核心功能集聚区,向境外反向复制推广“1210网购保税模式”;“海上丝绸之路”加密东盟线路,开辟至日本、韩国的东亚中转班列,谋划开通郑州经福建至台湾的台—闽—郑—欧班列线路。

本报记者 徐刚领 文 丁友明 河宁 马健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