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9版:纸上春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磊磊胸怀盛寰宇 迢迢征途通天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磊磊胸怀盛寰宇 迢迢征途通天下
聚美优品极速免税店生产区内景
郑交会
中欧班列
贸易展示大厅
第六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法国红酒、韩国美妆、澳洲奶粉……在郑州中大门国际购物公园里,有77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多种商品可供顾客任意挑选。跨境电商“郑州模式”领跑全国,敲开了“买全球、卖全球”的大门,方便快捷的购物环境让消费者直夸郑州具有国际范儿。

与此同时,上合会议、博鳌论坛、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一系列高端会议和赛事落户郑州,郑州正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四条丝路”通天下

“世界超市”开到家

市民李女士下单一瓶韩国面霜,刷过身份证,与售货员多聊几句的工夫,订单便通过海关查验放行,面霜可随时拿走。

跨境电商“郑州模式”领跑全国,敲开了“买全球、卖全球”的大门,方便快捷的购物环境让李女士赞不绝口,直夸郑州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这是郑州“四条丝路”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不沿边,不靠海,地处内陆腹地的郑州,依靠“四条丝路”通达天下,让郑州市民不出国门即可以享受到国外的优质商品,也让内地的优质货源通过郑州走向世界。

郑州,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

“网上丝路”更便捷

保税中心像国外

在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张女士刷一下身份证,用微信支付后,就买到了一瓶法国化妆品。该中心创新“网购保税+新零售”模式,消费者可在3分钟内提货。这种创新模式相当于把境外免税店开到消费者家门口。

“逛了一圈保税物流中心,就好像出了一趟国。”张女士说。依靠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郑州搭建了一条“网上丝绸之路”,围绕贸易便利化探索形成了“1210”保税模式等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初步形成了“买全球、卖全球”的网上贸易体系,为消费者引进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种原装商品。

跨境电商在促进郑州外贸转型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招商引资,境内外跨境电商知名企业纷纷落户郑州。

“买全球”风生水起,“卖全球”高歌猛进。目前,河南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进出口单量累计达2.41亿多单、全国占比达30%,累计交易额达340亿元、贡献税收37亿元。

“空中丝路”通全球

高端产品集散快

夏日的郑州机场,一片繁忙景象。来自孟加拉国的野生鳝鱼、德国的高端汽车零部件正等待被分拨到国内;来自重庆的电子产品、上海的光缆将要被运到国外……

近年来,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等国家战略支持下,有着“中国铁路心脏”美誉的郑州,逐步向以航空为主导的国际性综合枢纽升级。郑州机场成为国内进口指定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内陆机场。

目前,郑州机场开通全货机航线34条(国际地区29条),通航城市39个(国际地区27个),周计划航班量超过110班,国际地区全货机航线数量、航班量、货运量位居全国第四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

郑州已成为全球手机、高端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冰鲜水产品、进口水果集散中心。

“陆上丝路”越跑越快 进口食品进到寻常百姓家

2013年7月18日,一声悠长的汽笛声,满载中东部地区货物的首趟中欧班列(郑州)正式开行。

郑欧班列的诞生,激活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源头活水,不仅为郑州对外开放按下了快进键,也让郑州贸易通道和贸易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

郑欧班列运往欧洲的货物包括高档衣帽、纺织品、汽车配件、电子产品、工程机械、医疗器械、飞机制造材料、烟酒小食品等1300余种,河南省外的货物运量占到了80%,境外覆盖24个国家126个城市。

与此同时,来自欧洲、中亚、日韩等国家的优质进口食品也搭乘着郑欧班列走进寻常百姓家,如今中原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来自白俄罗斯的牛奶、法国的红酒、德国的锅具和奶粉以及波兰的饼干、西班牙的橄榄油,全程货源直采、冷链运输,保证了质量可控,销售平价。

郑欧班列运贸一体化发展,让全世界好商品汇集郑州,为郑州人民高品质生活不断加码。

“海上丝路”更顺畅 “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

5月中旬,中欧班列(郑州)首趟铁海联运平行进口汽车整车专列,载着60辆中东版陆地巡洋舰汽车抵达郑州国际陆港整车进口口岸。

这批进口车从迪拜发出,走海运在青岛口岸登陆,再转铁路由中欧班列(郑州)运输抵郑。郑州凭借多式联运,打造了一条海公铁全新组合的“海上丝绸之路”。

据了解,目前公司经海上运输的进口食品主要来自韩国,韩国的海苔、柚子茶、薯片等休闲食品,漂洋过海,最终摆上郑州各大超市的货架。车船并用来到郑州的还有乌克兰的食用油。

国际会议和赛事纷纷落户 开放的郑州尽显国际范儿

2017年,世界X-CAT摩托艇锦标赛首次落户郑州,吸引了来自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瑞典、阿联酋等25个国家的500多名选手和工作人员。全球有超过300家卫星电视对此次赛事进行了直播和转播。郑州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举办X-CAT摩托艇锦标赛的内陆城市。

同年4月,郑州航展暨世界编队特技飞行年度颁奖盛典引发了世界瞩目,参展飞机158架,参展商176家,来自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等10个国家的14支顶尖特技飞行表演队参与,一场“蓝天之约”让“国际郑”作为国际通航舞台上的一颗新星,散发出耀眼光辉。

2018年,郑州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国际体育赛事——郑州国际马拉松赛11月精彩上演,来自美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家的30多名高水平专业选手在内的34个国家及地区的22000多人,奔跑在沟通古今的郑马赛道上,放飞自我。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郑州国际马拉松赛……开放的郑州,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和赛事落户郑州,彰显了郑州这座城市越来越浓郁的国际范儿。

与此同时,“国际郑”的朋友圈也在一步步扩大,先后与安达卢西亚智慧城市联盟签约,正式成为该联盟成员,双方将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智慧城市等领域深化合作;在马德里举行的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即UCLG)世界执行局会议上,郑州成为UCLG交通委员会的联合主席城市,今年下半年的UCLG交通委员会全球会议将在郑州召开;作为中欧区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区,郑州与希腊阿娜卡梅特罗市就开展中欧区域及城镇政策合作达成合作意向,将积极引进国际一流名校落户郑州、建立欧盟中国检测认证(中原)中心等;与法国波尔多圣艾美隆市签约,共同建立“经济互惠城市”关系……

本报记者 李爱琴 文 丁友明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