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5版:《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创刊70周年1/2019-07/01/D05/20190701D05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牟 全面融入国家中心城市 同心共筑都市田园新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牟 全面融入国家中心城市 同心共筑都市田园新城
湿地有约
汽车总装车间
牟山湿地公园
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
宜居社区

6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河南日”活动中,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展示的呆萌熊出没纪念品、箜篌乐器演奏等诸多“中牟元素”闪耀其中。

然而,几年前,在如此高规格的平台上,让“中牟代表河南”展示河南对外形象,那只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以前若提及中牟县,西瓜、大蒜、草莓、大闸蟹无疑是高频词。如今,经过中牟县上下凝心聚力发展,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名号”越叫越响,绿博园、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杉杉·奥特莱斯、海宁皮革城、沙窝、雁鸣蟹岛等逐渐改变着人们对中牟县的旧有认知。

这种改变是颠覆性的,伴随着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大连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只有河南·戏之国等一些大项目的建成运营,仍将持续加剧这种改变的力度。

一见“中”情地,朝思“牟”想城,是推介中牟旅游的广告语,对于从事旅游行业或旅游管理部门的人向外界推介时,也会“挺起胸脯”,显得颇有底气。这是因为,他们“有东西”可说,游客“有地方”可玩。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最近几年,是中牟发展史上最快的一个时期。由此,“一人干几人活、一年干几年活”,成为了中牟干部作风的新名片。

中牟县摆脱区划调整的阵痛,依托突出的区位优势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发展产业强化支撑、实施新型城镇化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开放创新增强发展活力等一系列举措,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数据显示,201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50亿元,同比增长1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3亿元,同比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到7.4:30.3:62.3。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二产、三产增加值等5项指标增速居郑州6县(市)第1位。投资潜力、综合竞争力、经济结构竞争力攀升至全国百强县第11位、第84位和第36位;经济发展质量位居全省各县(市)第3位,发展效益连续3年位居全省各县(市)第1位。在社科院举办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8)》暨全国百强县案例报告发布会上,“中牟模式”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交流讨论。

2019年1至5月,中牟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6.4亿元,同比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保持了经济运行的平稳态势。

立足实际 因地制宜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中牟县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坚持优化存量和扩大增量并重、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壮大现代服务业并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行,确立了以汽车、文化创意旅游、都市生态农业为主导,以生物医药、健康养生、生态休闲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二产三产的理念做优农业。依托中牟紧邻郑州开封的区位优势,在广大农区规划建设了412平方公里的中牟现代农业示范区,着力推动一产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农业与新型城镇化融合。目前,已成功打造北部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草莓种植示范区、年交易额1000亿元的万邦农产品服务示范区“三大示范区”,成为农业部认定的“国家级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以集中集约的理念做强工业。以汽车产业集聚区为主体打造先进制造之城,规划面积71平方公里,目前,集聚区已入驻郑州日产等整车生产企业9家、青山变速箱等汽车零部件及服务企业330余家,汽车服务业博览园入驻商户1200多家,已经形成“研发、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后市场服务”全链条的产业体系,是郑州市汽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汽车产业集聚区完成总产值31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生产整车11万辆,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近3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比克、国能新能源电池产量超过80亿安时,成为全省领军企业。同时,规划建设了35平方公里的官渡生物医药产业园,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专业园区,重点发展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等优势产品,积极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和医疗器械等大健康产业,引进远策生物制药等项目4个,集聚产业项目11个,力争5至10年内,建成国内一流的新型医药产业基地。

以后发优势的理念做大服务业。以3000亩的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的主会场为基础,无中生有,从小到大,规划建设了132平方公里的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由省级领导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累计入驻产业项目58个。绿博园和方特欢乐世界、水上乐园、梦幻王国,海宁皮革城、杉杉·奥特莱斯等项目已建成运营;中华复兴之路、华谊兄弟·电影小镇、王潮歌“只有”河南、海昌海洋公园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2018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260万人次。依托县域北部丰富的水资源,规划建设28平方公里的雁鸣湖生态风景区,主要发展生态休闲、康体养生等产业,努力打造高品质的绿色健康养生示范区。目前,正在加快完善和提升片区规划、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静泊山庄、圣安德鲁斯高尔夫球场等项目已建成运营。在新华网主办的“2018休闲旅游发展与品质峰会”上,中牟荣膺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称号。

全域规划 统筹实施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中牟县坚持实施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全域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全面落实“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的阶段任务。

在新老城区,以“四城联创”(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为抓手,大力实施百城提质工程、解放路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工程、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街道沿街景观整治工程,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城市面貌日益提升。

在产业园区,按照“四个一流”(一流的环境位置、一流的设计单位、一流的建设单位、一流的生活品位)的标准,对涉及村庄实施合村并城,依托园区企业,保证就业安置、住房安置同步进行,实现就近市民化。目前,产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43个行政村已全部征迁完毕,19个安置区建设全部启动,建成安置房600万平方米,在建401万平方米,累计回迁社区13个(其中6个为一期项目)、回迁群众56107人,回迁率达到74.3%。

在传统农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区社区现代化进程。规划实施了4个新市镇(雁鸣湖镇、姚家镇、万滩镇、黄店镇)、3个市级美丽乡村(十里铺铺文化、官渡桥三国文化、明山庙水文化)、33个合村并点社区建设工程,对其他规划保留村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以此为基础,探索创新村(社区)管理模式,多措并举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转化,实现居住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相统一的新型城镇化。目前,2个中心镇和3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正稳步推进;全县33个新型农村社区中29个社区基础设施全部建成,目前,实现回迁1.6万户、6.7万人。

绿色发展 守住底线 持续扩大生态环境优势

中牟县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的要求,围绕打造五大生态系统,让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成为中牟人民的标配、成为中牟群众的骄傲。

不断加强水生态建设。编制完成《中牟都市区现代水城总体规划(2012—2030)》,确定了“两核、两带、八脉、十湖”的水系结构布局,累计投资25亿元,先后建成贾鲁河生态水系、三刘寨引黄调蓄工程、国家农业公园生态水系、鹭鸣湖生态水系等工程,新增和治理水域面积2万亩,总面积达到4万亩,连续25届荣获省农田水利“红旗渠”杯。

持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按照“一环、两带、三网、五区、十园、五基地”的总体布局,以“水绿交融、互联互通、环廊相连、绿廊绕城”为建设目标,坚持“能绿则绿、见缝插绿,全覆盖、无缝隙”的绿化标准,持之以恒、强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通过廊道建设、生态林营造、森林公园改造提升等措施,新增绿化面积9.2万亩,总面积达到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1%,是全国绿化模范县。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绿地、碧水、蓝天”三大行动,主要空气质量指标持续好转,PM10、PM2.5浓度均值持续排名8县(市、区)前3位,优良天数稳定在第1位;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性清零、主要河流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污染治理双统筹、双促进。同时,注重城建项目向生态倾斜,城区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6.1平方米,城区绿化率达到40.5%,超出国家园林城市36%、国家生态园林城市40%的创建标准。

创新驱动 开放带动 全力打造区域对外开放高地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项目是发展的强大引擎,项目是发展的动力源。项目从何而来,靠招商!‘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那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更为关键的是,在一个‘追’字。郑州文创园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发展到多个主题公园集中落户,其背后靠的是招商人员上演的‘速度与激情’。‘不是在招商,就是去招商的路上’,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中牟县县长楚惠东感慨地说,中牟县立足开放、创新“双驱动”,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发展动能,在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之后,实现从招商到选商的阶段。

扩大开放。出台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七个文件,进一步完善了产业扶持政策和招商引资政策,为企业入驻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敏锐抓住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企业外迁机遇,率先开展“驻京招商”,四大班子领导轮流带队“进京”引项目,在招商过程中,采取“亲情”招商、主体招商、第三方招商、对口招商、推介招商等5项创新举措,开辟途径、主动出击,对接洽谈企业100余家,达成入驻意向项目59家;成功举办招商推介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签约高成长型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所、金融服务等5大类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22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100亿元,促成了北大经济学院郑州教科研基地、中交一公局七公司落户中牟。同时,“郑欧班列”的重要节点工程、国家一级物流基地占杨铁路物流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注重创新。中牟县着力打造郑开科创走廊的创新高地、战略支点。科研经费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研发后补助资金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位。特别是,河南省数字技术产业应用研究院落户中牟,大数据、云计算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现高位起步;省弘阳生物技术研究院成立,推动了农产品与高科技、深加工的有机结合,一举弥补新技术、新业态方面的两项缺失。同时,建立了高新技术等7类培育对象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确保3年内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创新水平快速提升。

项目运作。中牟县一直坚持项目带动和项目化推进机制,以项目为抓手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实施“156工程”“30、50工程”的基础上,2019年,大力实施“10、30”项目,对10个亿元以上重要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59.7亿元,年度投资22.6亿元)、30个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595.7亿元,年度投资153.6亿元),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原则,实行县级领导分包,做到分包全覆盖,继续巩固项目建设热潮。

突出中心 践行宗旨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中牟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比重。目前,中牟县的民生支出,已经达到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各项民生工程得以全面推进、亮点突出。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县2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实现了除政策托底45人外的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近3年来,中牟县累计投入教育事业资金近20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26所,新增学位43290个,在保证教育资金足额拨付的基础上,每年专门设立2000万元教育专项资金,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称号。

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省中医一附院新院区、郑大三附院新院区和县中医院新院区、县人民医院二期等医疗卫生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开创全国分级诊疗的“中牟模本”,被评为国家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并作为县级区域受到国务院表彰,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医改红利。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非遗文化展示馆“五馆”全部免费开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深入开展“双优双带”“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成功举办七届雁鸣湖金秋笔会、雁鸣湖金秋诗歌朗诵会,雷抒雁、毕淑敏等国内文艺名家应邀出席,中牟的影响力、美誉度持续提升,获评河南省文化先进县。

全民慈善广泛开展,募捐数额连续四年位居全市第一。

“不论是阶段特征、区域竞争,还是宏观大势,我们清醒地看到面临的严峻形势,全县上下将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跨越发展、弯道超车上来。”中牟县委书记潘开名信心十足地描绘着未来的发展前景,根据省市确定的发展思路,坚持传承、优化和提升,中牟县确立了全面融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都市田园新城的发展目标,明确了“64321”的发展思路,具体是,优化“六大组团”,持续提升以“4+2”空间布局为支撑的六大功能组团;构建“四个体系”,即围绕城镇、产业、创新、生态四个体系,不断增强支撑能力;抢抓“三大机遇”,助力“一中心、一体化、一走廊”建设。“一中心”即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一体化”即郑汴一体化,“一走廊”即郑开科创走廊;开启“二次创业”,通过二次创业推进高质量发展,变县城为城市,第一次创业,是2006年郑汴一体化实施以来,开启了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首次创业历程,把中牟从落后的农业县推进到了发展前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一个目标”,即建成郑州都市田园新城。

卢文军 师永超 吕运奇 董宝强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