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6版:家国情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春将景色入新诗 古城千华竞芬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春将景色入新诗 古城千华竞芬芳
郑州奥体中心
二七纪念塔
郑州科技馆
奥体中心光艺工程

从二七纪念塔、河南博物院、郑州科技馆、中原福塔、“大玉米”……到最新完工的奥体中心等,一个个地标,串联起郑州数十年辉煌发展里程,成为外界了解郑州的最好窗口。几十年来时代不断发展进步,郑州的地标也在刷新。新的地标建筑,总是更高、更靓、更有人气,承载几代郑州人的记忆,见证郑州的发展。因此,解码一个城市的发展,不妨从地标开始。

从木质到钢混的二七塔

“没到过二七塔,就没到过郑州”。位于郑州二七广场的二七纪念塔,作为外地人到郑州打卡的经典建筑,如今在全国仍有较高名气。

郑州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拥有亚洲作业量最大的货车编组站,也是连接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核心十字枢纽,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1923年,郑州爆发了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二七大罢工,在工人运动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1971年,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郑州修建了共14层、高63米的二七大罢工纪念塔。其中塔基座为3层塔身为11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该建筑是独特的仿古连体双塔,当时全国建筑少有建塔,多数的塔都是古代建造的开封铁塔、西安大雁塔等。且是一座连体双塔,由此成郑州最为知名的地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系博士邹跃进说过,中国塔最初都在城外比较清静的地方,它进入城市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塔的本意是佛家的一种纪念性建筑,郑州人用塔来纪念烈士,富有创意。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塔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塔平面为东西相连的两个五边形,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塔顶建有钟楼,六面直径2.7米的大钟。据介绍,整点会有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钟楼上高矗一枚红五星。目前该塔更名为二七纪念馆。馆内共有10个塔层层厅和1个地下层厅,塔内陈列有二七大罢工的各种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

“最初的二七塔是一座木塔,于1951年建成,当时的塔并不高。”郑州二七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1951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施工困难可想而知。之后木塔倒地,市政府为纪念二七精神,决定在原址修建二七塔,便有了现在的钢筋混凝土纪念馆。

历经数十年的二七塔,经历了多次大规模整修。比如水泥地面换成了花岗岩地面,陈旧的外貌加上了精细的外粉刷,还换上了新式电梯,连塔钟也从机械塔钟变成了电脑塔钟。与此同时,二七塔下的郑州也在发展。一名二七塔的讲解员说,1971年,塔下还是青灰色的砖瓦房,站到塔顶一眼能看到黄河,郑州大多数的景象尽收眼底。如今“二七商圈”的高楼大厦几乎把二七塔淹没了,但流光溢彩的二七塔仍是郑州夜晚一道亮丽的风景。

与时俱进的新地标

1978年我国实行对外改革、对外开放,跟随时代的脚步,郑州一路向前发展。1981年,郑州涌现出一座约61.8米、18层高的中原大厦,大厦方形轮廓,简洁大方,平面为“T”形,正面顶部采用重檐式屋顶,与郑州火车站对称相望。1988年,一座约114.5米高的黄和平大厦(后改名为格林兰大酒店)在郑州火车站广场附近建起,由此刷新郑州建筑高度,成老郑州人一度最想去合影的高楼。

进入20世纪90年代,郑州经济发展良好,其中第二产业渐趋平稳,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城市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此时,位于郑州中原西路南侧,裕达国贸又创下河南最高建筑纪录,这座高45层的酒店,呈双塔形,由世界著名设计师李祖原设计,这是他在设计台北101大楼之前的力作。

随着城市的发展进步,郑州的城市气质开始逐步凸显,如河南博物院、郑州科技馆等。2003年1月,曾是一片芦苇丛生的鱼塘洼地——郑东新区破土动工,发展为建成区面积超过上百平方公里、辖区上百万人口、入驻企业上万家的生态都市,郑东新区概念规划还荣获中国首个“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随着城市发展,一些文化历史积累出的厚重感更多地留在老城区,郑东新区的崛起使新一代的地标出现,如千禧广场、绿地双子塔、CBD商务中心等。

据了解,千玺广场的设计灵感,源于登封中岳嵩山南麓的嵩岳寺塔。千年古塔向东80公里便是CBD中央商务区,该中心附近汇聚了包括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等一批外资银行在内的300余家金融机构,还有世界500强65家、中国500强93家以及全国四大交易所之一的郑州商品交易所,这一个个建筑与时代发展紧紧相连。

平地而起的“郑州速度”

总建筑面积约58.4万平方米,相当于16个航海体育场,可容纳6万人的体育场、可容纳1.6万人的体育馆以及可容纳3000人的游泳馆等,配套商业布置有溜冰场、全民健身游泳馆、体育理疗及影院、商业街、美食广场……随着近日承办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开闭幕式——郑州奥林匹克体育场主场馆完成施工并通过工程验收,自此郑州又多一个人气地标。

位于郑州西部的奥体中心,于2016年11月1日开工,是自西向东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奥体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和现代传媒中心等建设中最早开工、规模最大的项目。整体设计理念取“天地之中、黄河天水”之意,采用“品”字形格局,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像黄河中的三座石岛,周围的环境就像黄河水一般盘旋,整座建筑方圆中正、坚实厚重,彰显了郑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不少网友认为,新地标一看就是高大上,今后打卡拍照又有好去处了。也有市民疑惑:东区经过十年的发展,有“大玉米”高楼、如意湖的风景、会展中心与艺术中心的繁荣以及高大上的写字楼,新地标应该是东区还是西区?

其实,郑州十三五城市规划已经明确郑州主城区的发展战略是东西均衡发展。正在发展的郑州西区,定位为综合市民文化中心,即:东有CBD,西有CCD。

未来喜欢繁华都市生活的市民,相对更喜欢东区的高大上。喜欢看博物馆、去体育馆锻炼身体、逛逛植物园的市民相对更喜欢西区的休闲。新地标到底在哪儿?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市民理解不同。无论是哪个地标,都能触摸经济飞速发展、城市日新月异、连通昨天今天明天的郑州。

本报记者 曹婷 文 丁友明 王秀清 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