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7版:家国情怀 上一版3  4下一版
商都自古中天下 枢纽之地起雄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商都自古中天下 枢纽之地起雄城
高铁拉近郑州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距离
郑州火车站东广场
高铁乘务员高品质服务过往旅客
郑州东站候车大厅

郑州自古“中天下”,区位优势明显,如今更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主枢纽城市。“米”字形高铁畅行八方,“空中丝绸之路”联通全球,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还是中国高速公路路网密度较大的区域之一。

以郑州为中心的两小时高铁经济圈,覆盖4亿人口的货物集散和消费圈;以郑州为中心的两小时航空经济圈,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和市场,枢纽之城从地面到空中,从区位到经济,全方位强化郑州的“居中”优势。

郑合、郑万高铁今年通车

郑州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从普铁时代“十字”交会,到普铁和高铁的“双十字”交会,再到“米”字形的高铁网络,在郑州的发展之路上,铁路建设从未缺席。

目前,郑万、郑合高铁开通已经近在眼前,到今年年底,以郑州为原点的“米”字形高铁网络,“米”字的8个方向将有6个方向实现通车。具体为:京广、徐兰高铁已经通车;郑万、郑合高铁今年计划通车;郑太高铁郑州至焦作段已经通车,焦作至太原段施工进入架梁阶段;郑济高铁也在紧张施工中。按照计划,到2020年,也就是明年,从郑州出发,两小时可达石家庄、太原、西安、济南、武汉、合肥;3小时可达北京、南京、长沙、重庆;4小时可达上海。一个重量级的高铁“朋友圈”正铿锵走来。

“加快建设郑州经周口至合肥、郑州经濮阳至济南、郑州经焦作至太原等铁路,对于进一步巩固提升郑州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完善国家铁路网,确保运输战略安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铁路总公司在相关批复中这样表述。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州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成后,将与国家快速铁路网有机衔接,形成京津冀地区经郑州至港澳,长三角地区经郑州至西北边界口岸,环渤海地区经郑州至西南地区乃至孟加拉湾、东南亚各国,东南沿海地区经郑州至西北内陆地区的快速运输通道,形成以郑州为中心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四面八方”轴带发展格局。

“空中丝路”补上客运短板

“不靠海不沿边,一条丝路通蓝天”。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批准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明确其“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战略定位。

2013年3月13日,河南航投正式启动收购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35%股权项目,开始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征程。

2014年6月27日,郑州至卢森堡货运航线开通,架起了一条横贯中欧的“空中桥梁”。

2017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指出,要深化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金融和产能等合作,中方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

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开通以来,航班由每周两班加密至最高每周23班,通航点由郑州、卢森堡等3个增加至芝加哥、米兰、亚特兰大、伦敦、吉隆坡、新加坡等14个城市,航线覆盖欧美亚三大洲的23个国家100多个城市。

截至2018年底,在郑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21家(外籍航空公司15家),开通全货机航线34条(国际地区29条),通航城市40个(国际地区28个),周全货机计划航班量110班(其中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周计划航班量19班),货运运力、全货机航线数量、航班量及通航城市数量均居全国第5位,基本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枢纽航线网络。

今年6月25日,南航开通郑州—伦敦(代码共享至卢森堡)航线,旅客只需购买一张飞机票,在郑州乘坐飞机抵达伦敦机场后,不用取行李,直接凭票转乘伦敦至卢森堡的航班,可为旅客节省6~7小时飞行时间,根据季节不同,机票价格可减少1000元到3000元。南航相关负责人表示,待市场培育成熟时,还会适时开通郑州直达卢森堡国际客运航线。

郑欧班列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

郑欧班列首班开行于2013年7月,是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最早的班列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郑州为枢纽中心的“1+3”国际物流大通道,其中1是通向欧洲的中欧物流通道,3是东向亚太通道、西向中亚枢纽和南向东盟通道。郑欧班列欧洲线路每周开行去程九班、回程九班,郑欧班列中亚线路每周七班,东盟线路每周两班。

随着郑欧班列的不断加密开行,逐步形成了覆盖欧洲、中亚、东盟和日韩的物流网络,其中欧洲目的站包括德国汉堡、德国慕尼黑、比利时列日,中亚目的站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盟目的站越南河内。欧洲线路为主体运行线路有三个出入境口岸,分别为西线新疆阿拉山口,中线内蒙古二连浩特,东北线黑龙江绥芬河;中亚线路经新疆霍尔果斯出入境,东盟线路由广西凭祥出入境,基本构建了河南连通欧洲、中亚、东盟和日韩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形成以郑州为中心,连通东南西北多向枢纽,实现国际物流全方位布局。

枢纽之城

连通八方、物通全球

交通枢纽带来了人流和物流,也带来了活力和财富。

2010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2013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2016年底,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公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自贸区、航空港、“米”字形高铁……每一项建设都将为郑州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和支撑,为郑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适应全球化竞争的综合性平台插上腾飞之翼。几年间,郑州集聚了数十万智能终端产业工人,汇聚起一大批智能终端的品牌商、制造商、软件开发商、运营商、物流商,中兴、酷派、天宇、创维、正威、华懋等约200家智能终端相关企业签约入驻,冷链物流蓬勃发展,高附加值的生物医药产业得到初步培育。

时光流转,曾经古丝绸之路上的阵阵驼铃声已被万米高空中的飞机轰鸣声和铁轨上列车的鸣笛声取代。郑州市走出了一条“全球—郑州—中国”的贸易轨迹,向全国以及世界展现了这座城市连通八方、物通全球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实力。

本报记者 聂春洁 文 丁友明 宋晔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