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8版:家国情怀 上一版3  4下一版
荒山远村花灿灿 脱贫春风拂笑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荒山远村花灿灿 脱贫春风拂笑颜
扶贫开发移民小区
让村民享受良好的医疗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
村民搬新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贫困群众早日脱贫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着力点。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近年来,我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强化“顶层”设计,做好“精准”文章,不断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郑州步履稳健,瞄准高质量脱贫。

强化“顶层”设计

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8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6180 户 96467 人。主要分布在巩义市、登封市、新密市、荥阳市、新郑市、中牟县、航空港区等7个县(市、区)的49个乡镇。

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

2014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市委常委联系县(市、区)市级领导负责分管领域脱贫攻坚工作和分包贫困村制度,市级领导牵头成立了14个落实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专项指挥部,启动实施了市、县、乡、村书记遍访扶贫对象行动。市直相关部门履职尽责,制定政策,抓好落实;各县(市、区)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加大攻坚力度;市、县、乡、村、行业部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立军令状,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扶贫要取得实效,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

政策体系上,市级层面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市直19个行业部门、14个重大专项指挥部分别出台专案,构建了“1+19+14”政策体系。

扶贫举措上,我市因地制宜,探索实践出了具有特色的“N+2”精准扶贫模式。

“N”就是根据家庭人口数、一人一策,“2”就是从易地扶贫搬迁 、发展产业、转移就业、低保兜底等10多项措施中选择2项以上作为对户措施,编制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帮扶计划并抓好落实。

良好的工作推进机制对于脱贫攻坚也很重要。

推进机制上,我市建立了以对人、对事、对时、对责、对账“五对”为主要内容的推进机制。“对人”就是把贫困人口识别准,“对事”就是把脱贫措施找准,“对时”就是把脱贫时间节点定准,“对责”就是把责任划准,“对账”就是把扶贫资金使用准,有效破解了“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扶什么”等问题。

做好“精准”文章

扶贫过程中,我市努力用“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

在识别上求精准,深入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着力解决漏评、漏登、错退等问题,省平台监测我市数据质量指数达到100%,实现“零差错”。

在施策上求精准,聚焦做好“转、扶、搬、保、救”五篇文章,抓重点、补短板、求实效。

——围绕“转”字做文章,2017年底未脱贫家庭劳动力就业1330人,占有能力有意愿劳动力总数的93%。

——围绕“扶”字做文章,累计向2.1万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7.1亿元,全市181个贫困村中,有180个村发展有特色产业,175个村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围绕“搬”字做文章,修订完善市级易地扶贫搬迁标准,实现与省定标准相衔接,全面完成省、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围绕“保”字做文章,2018年市低保标准提高到5160元/年,连续3年高于扶贫线,纳入农村低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0.7万人;建档立卡困难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教育、健康、安全饮水等扶贫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围绕“救”字做文章,及时兑现救助保障资金,完成了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危房改造任务。

在退出上求精准,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既不拔高,也不降低。坚决按程序规范操作、公示公告,确保退出结果群众满意、社会认可。

脱贫攻坚离不开资金的支持。2014~2018年,全市累计投入省、市、县三级财政扶贫资金31.5亿元,其中市本级投入20亿元。

精准施策,成效明显。截至2018年底,全市18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累计完成脱贫25411 户 94682 人。目前剩余贫困人口769户1785人,实现了除政策性兜底外存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

着眼“提升”发力

2019年,我市脱贫攻坚进入由攻坚转向提升、由取得决定性进展转向夺取全面胜利的新阶段。

新阶段,如何因地制宜,继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将以高质量脱贫、可持续增收、长期有保障、走前头出特色为目标,全面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把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政策举措落地、就业产业带动、综合保障兜底,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确保已退出的181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已脱贫的近9.5万人稳定增收,政策兜底保障的1785人综合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人口。

为顺利实现目标,我市明确了今年的工作重点。

持续提升增收能力。以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我市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就业创业和金融服务水平,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夯实高质量脱贫基础。产业发展方面,紧紧围绕“村村有特色产业、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有集体经济收入、有创业致富带头人、户户有增收项目”的“五有”目标,加大扶持力度。就业创业方面,通过培训转移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自主创业一批等方式,推动就业对有劳动能力和意愿贫困人口的全覆盖。金融扶贫方面,深入完善金融扶贫四个体系,积极推进户贷户用受益模式,实现“应贷尽贷”。

持续提升兜底保障水平。统筹各类保障措施,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确保兜得住、兜得稳、兜得牢。

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重点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提升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建设水平。重点是强化教育、医疗、扶贫助残等政策落实,确保不因学、因病、因残、因灾返贫。

持续提升扶贫能力。持续做好扶贫干部培训,打造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持续推进扶贫扶志扶智,通过思想教育、政策激励、典型引导、村规民约,解决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持续提升攻坚合力。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合力推进。专项扶贫方面,实施扶贫项目456个。行业扶贫方面,持续抓好行业扶贫政策落实。社会扶贫方面,继续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持续压实攻坚责任。坚持市负总责、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市、县、乡、村书记遍访扶贫对象行动,深化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具体抓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落实市级领导牵头的14个脱贫攻坚重点工作专项指挥部职责。市县乡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奖惩,全面压实攻坚责任。

瞄准高质量脱贫,郑州步履稳健,继续发力。

本报记者 武建玲 文 丁友明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