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勤恳,在希望的田野上绘致富蓝图
始终坚持在一线 年均做手术千台次
古荥镇: 坚持党建引领 促进全面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古荥镇: 坚持党建引领 促进全面发展

惠济区古荥镇位于郑州市西北部,北依黄河,西依邙山,南临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总面积7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余人,下辖古荥村、南王村、曹村坡村、黄河桥村、岭军峪村、孙庄、张定邦村、马村、程庄村、纪公庙村10个行政村和西山社区1个社区。

古荥镇历史上是著名的荥阳故城,早在公元前3000~5000年,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公元前六七世纪,郑国在此建设古城墙,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道。公元前204年,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决战于此,这里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古荥镇辖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著名的文物古迹有汉代冶铁遗址、纪信庙、城隍庙、汉霸二王城、西山仰韶文化遗址、荥阳故城墙、唐碑等。历史上南北大运河与黄河交汇于此。2008年,古荥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先锋在前强引领 干群齐心向前冲

在惠济区古荥镇“争当古荥先锋,助力大运河文化区”光荣栏上,清晰可见宁小欣、刘伟红、常胜利等几名党员的名字。说起他们,古荥镇无人不知且无人不赞这几名同志在古荥大坡绿化改造提升建设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没有走过古荥大坡的人不知道古荥大坡之前脏、乱、差、堵的面貌。现在,当人们进入古荥大坡时,无不对眼前的景象拍手称赞——绿树葱葱、鸟语蝉鸣,人车分流、快捷通畅。说来你可能不信,呈现于大家眼前的这一湾美景,是古荥人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完成的结果。

古荥大坡绿化改造提升时值2018年阴历腊月,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环境艰的工作局面,大家不艾不怨、不推不扯、不等不靠,按照市、区总体部署,在辖区大河路、师南路及道路两侧约200米土地上,启动了道路征迁、绿化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当时天寒地冻,但同志们的内心却是热情高涨,这是古荥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古荥镇镇长刘庚健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情不自禁地感叹道。

据了解,古荥大坡绿化改造提升涉及古荥镇工业园区30家企业和500余亩大田地,征收面积之大、涉及人员之多、解决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推进征收进程,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古荥镇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誓师壮志,成立了项目建设临时指挥小组。指挥小组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全体机关党员、中层干部下沉到领导小组中,3人分包1个企业,发扬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夜以继日宣讲政策、听取诉求、研判解决、督促搬迁。同时,为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由镇分管环保、城建、绿化等领导班子成员深入项目一线,快速高效协调、服务企业和施工单位,交叉作业、解决问题,为项目的顺利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支部建设夯基础 党员冲锋在一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道路扩建改造涉及的征迁问题绕不过也躲不开。为既能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又能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加快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古荥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破解征迁瓶颈,全力推进西四环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建设。

西四环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涉及古荥镇古荥村、纪公庙村、曹村坡村3个行政村500余户村民的宅基地和大约3000亩大田地,穿境总长约6公里。自全面启动征拆以来,古荥镇干群数次深入村组地头,排查处理各类问题,接待群众来访数百次,至今未发生一起损害群众和施工单位利益的阻工和非访事件。

众所周知,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争取群众支持,是做好征迁工作的基础。古荥镇党委、政府立足辖区实际,结合“争当古荥先锋,助力大运河文化区建设”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紧紧抓牢思想引导,并成立了涉及村征迁指挥部,抽调单位业务骨干、老同志充实到指挥部中,充分发挥攻坚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指挥部成员进驻后,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要求,坚持“三个必须”,大刀阔斧展开一系列工作。每天早上必须召开工作例会,总结分析前一天工作成效,安排部署当天工作目标;征迁涉及的村组必须召开党员、村民代表、户代表大会,讲明征地安置的基本政策、补偿标准和西四环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党员、代表等干部家庭必须带头支持项目建设,按照指挥部分工,每人至少联系分包5户群众,统一思想,加快搬迁。

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征迁程序,确保群众利益,聘请了第三方专业测量、审计、会计等公司,逐一核对、清算、兑付补偿资金,有效避免了征迁中可能出现的做假造假骗取国家补偿款等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切实保护了征地群众利益,群众细算各自征迁补偿情况后,无不交口称赞。

如今的西四环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吊车耸立,工人们热火朝天、奋臂挥汗,环线建设进度也按照市委、市政府既定目标得以完成,古荥镇因为征迁工作突出,连续两次被市指挥部通报表扬。正如古荥镇党委书记梁俊军所说:“涉及古荥段四环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是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冲锋,发扬超常规攻坚的工作精神等,征迁顺利完成。”

党建引领促发展 古镇旧貌换新颜

今年以来,古荥镇按照市、区“路长制”暨市容市貌大提升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六化”即:美化、净化、亮化、绿化、文化、常态化工作要求,绣花匠心抓管理,全程全域抓精细,取得了一定成效。说起古荥镇的变化,家住古荥镇的居民感慨万千:“以前脏得不敢走的古荥大街,现在绿化好了、道路通了、路灯亮了、地砖平了、乱停乱放不见了、占道经营没影了,原来墙角的垃圾也变成了鲜花盛开的花坛,如今的古荥大街真是美得不敢认啊。”

地处郑州西北的古荥镇,为了能够彻底改变群众居住、出行环境,摘掉“脏乱差”的帽子,紧紧抓住“路长制”暨市容市貌大提升活动的契机,确定了“全民参与‘路长制’,建设和谐新古荥”的目标。通过组织执法、交通、安监等多部门,持续开展交通秩序大提升活动,按照工作要求和职责分工,紧盯问题,加快推进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等整治工作,全镇市容秩序明显得到改善;通过组织中心校、团委、妇联等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进学校的宣传“五进”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绿城文明风,青年当先锋”以及“路长工作巾帼助力行动”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加大了精细化管理及“路长制”工作的宣传氛围;通过组织工商、食药监、执法等部门,开展党员示范店评选活动,沿街商户、热心市民和广大志愿者自觉参与,劝导纠正不文明行为,形成了全民参与“路长制”的工作局面;通过组织惠济区“千名干部下一线,高质高效促发展”下沉人员、各村(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开展全城“清洁家园”行动,将“路长制”工作范围延伸到各村(社区)及其背街小巷,真正形成了“人人参与‘路长制’,齐心协力抓管理”的良好工作格局。

经了解,自开展“路长制”工作以来,古荥镇将辖区80多条道路全部纳入保洁范围,工作经费由原来的每年200多万元提高到1000多万元;配备10名协警治理交通秩序,新增临时停车位10000个,有效改善了辖区停车难、乱停车的现象;安装果皮箱650余个、休闲长凳30余处;对2万余平方米沿街门店墙体进行了粉刷、美化,并对道路两侧树木、线杆、窨井盖等进行了刷白、彩绘;硬化、绿化道路两侧黄土裸露4万平方米,整修平交路口21个共约7万平方米,种植观赏性林木5000余棵。通过“路长制”市容市貌大提升活动的深入开展,古荥镇的整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绿色发展树心间 见缝插绿成效显

铁路是城市沟通外界的“桥梁”,铁路沿线是进入城市的“第一眼”,也是城市形象最直观的展示窗口。按照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总体要求和惠济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目标,古荥镇以辖区铁路沿线、生态廊道、过境干线公路及出入市口区域绿化提升为抓手,狠抓重点项目实施,大力开展园林绿化,全面提升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工作,辖区绿地面积快速增加,各项绿化指标显著提高。

说起园林绿化,南王村的村民们不禁笑逐颜开、拍手称赞。据了解,京广铁路横穿南王村,将南王村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原来的铁路桥下多为小商小贩流动贩卖点,部分桥墩下垃圾成堆、无人问津。自园林绿化工作开展以来,古荥镇积极对接铁路、林业与园林等部门,聘请专业团队编制了沿京广铁路南王村游园。目前,这里的绿化工程已基本完成,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园共计栽种杉树、马尾松、白皮松、黄山松、银杏等观赏性优质树种乔灌木21个品种2000余株。工程完工后,这里将形成一个占地100余亩,配备有健身器材、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的综合性公园,直接惠及南王村及周边群众。

与此同时,古荥镇紧紧抓住国土绿化提质行动的东风,抽调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通过透绿、补绿、增绿等方式,不断拓展绿化空间,对涉及铁路沿线的孙庄村、黄河桥村、南王村、曹村坡村、古荥村等5个行政村和黄河滩区的2300余亩土地、23户企业进行了征收。目前,共计整理土地47万平方米,已完成绿化45万平方米。

如今,和风吹过,黄河南岸古荥镇范围的铁路沿线一片绿色,重重景观,美了惠济,美了古荥,幸福了人民群众。古荥人又全员动员,全身心投入,开始了“迎民族盛会,庆七十华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攻坚行动。古荥镇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更加优美的环境,迎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召开。 栾月琳 苏亚亚 文/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