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3版:丝路花雨 出彩河南丝路见证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异域寻踪踏歌行 熠熠丝路漾箫笙
谁信西行从此始 一重天外一重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异域寻踪踏歌行 熠熠丝路漾箫笙
卢森堡有几百家中餐馆,这家中餐馆摆出两个兵马俑的仿品,以此来传播中国文化
记者采访卢森堡可持续发展与基础产业部部长弗朗索瓦·鲍施(右一)

郑报全媒体记者 武建玲 聂春洁 段天博 许婷婷 安璐 文 马健 图

空中丝路

6月22日,“丝路花雨·出彩河南丝路见证”——郑报全媒体“空中丝绸之路”采访团一行6人赴卢森堡进行采访,全面反映“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以来中卢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情况。前后8天的卢森堡之行,报道团走进企业、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商会、农场等处,平均每天都要有两到三个采访活动,可谓“时间紧、任务重”。但有机会让公众通过我们的报道了解“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成效,报道团成员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24小时不眠不休赶采访

6月22日早晨7点,郑报全媒体“空中丝绸之路”采访团从北京的酒店出发前往首都国际机场赶航班,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后抵达卢森堡。由于两地有6个小时的时差,飞机降落卢森堡时当地还是6月22日傍晚时分。巧合的是,由于6月23日是卢森堡国庆日,当晚卢森堡不仅有烟花表演,还有国庆日招待会,有机会采访到当地重要人物。

记者团一行听说后,觉得机会难得,将行李撂在旅馆就直奔招待会现场。当晚,记者团幸运地采访到了中国驻卢森堡大使和工银欧洲负责人。采访结束时已是当地时间23日凌晨1点,距离记者团一行从北京出发已经过去24小时,8000多公里外的郑州已经迎来晨曦。经过两三个小时的短暂睡眠后,记者们起来赶稿子、整理图片、剪视频,赶在当日出发采访前,将最新的新闻发送出去。

多语言环境加大采访难度

作为欧盟和北约创始成员国之一,卢森堡拥有欧盟多个下设机构,被称为继布鲁塞尔和斯特拉斯堡之后的欧盟“第三首都”,也是全球第八大金融投资中心。在这里,外资企业扎堆儿,卢森堡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给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卢森堡人以多文化、多语言为自豪,其官方语言为卢森堡语、法语、德语。在超市、政府机关、饭店等场所,工作人员一般还会讲英语。多语言体现了这个国家的开放、包容和国际化。

可是对于记者一行,多语言环境就对采访工作造成了很大挑战。面对说不同语言的采访对象,要提前拟订采访提纲并翻译成对方要求的语言,还需要配备相应语言的翻译人员来完成现场采访。采访结束,记者还要和翻译仔细校对采访录音,才能写稿子和为视频配字幕。为了提高出稿效率,团队的每名成员都成了多面手,协调沟通、视频拍摄、设计问题、翻译等,不等不靠,保证报道及时发出。

在卢森堡期间,“空中丝绸之路”采访团采用文图、视频、直播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中卢“空中丝路”建设取得的喜人成绩,体现了中卢两国在文化、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共进,社会反响良好。“四条丝路”报道活动中,直播报道是“空中丝路”报道团队独有的特色,四次直播采访通过新华社现场云、央视新闻移动网、广东电视台触电新闻、成都电视台神鸟资讯、第一视频、今日头条、微博等平台进行传播,观看量近百万人次。

卢森堡的发展成绩让人点赞

记者一行在卢森堡采访期间,卢森堡每天最高温度均在37℃~38℃,当地新闻报道称“卢森堡迎来历史罕见高温天气”,几乎每个采访对象都会和记者团一行开玩笑“你们把郑州的热情带到卢森堡了”。

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记者团一行感觉到,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的开通的确架起了两国人民增进了解的桥梁。

卢森堡国土面积只有2586.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0多万,是一个自然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的内陆小国,经济对外依赖性大。但该国却能扬长避短,利用自己处于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几个国家之间的区位优势和欧盟“第三首都”的地位特点,积极发展金融、交通物流等产业。卢森堡的低税率政策、务实高效的政府服务、良好的配套等吸引了外资企业扎堆儿。卢森堡的国际化程度极高,周边国家的不少居民白天在卢森堡上班,晚上回本国居住。据了解,卢森堡人均GDP达到10万美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该国了不起的发展成就令人佩服。

当地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卢森堡人少,加上几乎没有工业,生态环境非常好,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很干净漂亮。但当地政府并没有因此放松环境保护。卢森堡提出,要在2030年前将全国的客车全部换成纯电动车辆,同时从2020年起,国内所有公共交通(公交、轻轨、火车)全部免费运营,以鼓励公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私家车废气排放。

中国元素让人倍感亲切

在卢森堡期间,不经意间撞见的中国元素让报道团队感到亲切、自豪的同时,也感到两地经济、文化的互融共通。

初到卢森堡,地下停车场的路人见到记者团一行,开心地用发音不太标准的“你好”打招呼。到卢森堡货航采访时,该公司到过郑州的工作人员指着企划书上的郑州标志性建筑“大玉米”说他喜欢这里,喜欢喝茶,还正在学习汉字。而在中国语言文化中心,老师告诉记者,现在送孩子来学中文已经成了卢森堡精英阶层的时尚,因为他们看好中国的未来,认为孩子掌握了中文,长大后就业将会有更好的机会。

在卢森堡国家历史与艺术博物馆,几件元青花的瓷器沿丝绸之路来到这里已有几百年;在卢森堡街头,很多当地男女身上文着的中国文字“友”“爱”同样是他们喜欢的字眼;在卢森堡,几百家中国餐馆让欧洲人品尝到了中国味道。据当地博物馆负责人介绍,4月底在卢森堡结束的为期五个月的河南文物展,让当地民众了解了东方文明的起源。

除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不少中国现代科技成果也在欧洲得到应用。法兰克福机场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和华为荣耀手机广告,卢森堡街头奔跑的比亚迪出租车,欧洲街头带有各自logo的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大楼……中国的现代科技产品和金融服务已不知不觉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

8天的采访虽然结束了,但此次采访带给我们的收获与成长将终生难忘。相信随着河南与卢森堡两地的努力,“空中丝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精彩!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