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国夏粮生产获得丰收
粤港澳大湾区:来自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声音
长江发生今年第1号洪水 沿江各地须做好洪水防御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于近期择机离轨再入大气层
北京检查整改物业管理区域高空坠物安全隐患
我是一名医生,那是一个生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粤港澳大湾区:来自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声音
“沿习之路”采访车队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

郑报全媒体记者 安学军 王军方 翟宝宽 马健 夏普 张祎 程红森 陈君平 文/图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潮澎湃而起。

粤港澳大湾区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等9市组成的城市群。

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未来这里将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优质生活圈,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成为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一桥越沧海:

港珠澳大桥为大湾区插上腾飞的翅膀

7月盛夏,南海之滨,清风徐来。7月9日,“沿习之路 我和我的祖国”国家极点寻访南线采访团队来到海滨城市珠海。

上午9时,由四辆越野车组成的采访团队登上港珠澳大桥。波澜壮阔的景象让现场每个人都在为这一伟大工程发声赞叹。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珠海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

“当我第一次参观港珠澳大桥的时候,心情非常澎湃,自豪感油然而生。”说起第一次近距离感受港珠澳大桥的魅力,24岁的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民警唐耀坤依然激动。

去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唐耀坤通过国考进入厦门边检总站工作,按照计划,他要在珠海进行两个月的岗前培训。“我跟大桥很有缘,原本两个月培训结束我就要回到厦门总站,但是正好赶上港珠澳大桥开通,人手紧缺,我就被派到大桥这边支援工作,我觉得非常荣幸。”

23岁的姜萌跟唐耀坤是同一批进入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的民警。“节假日,我们的工作会更忙。”2019年元旦是姜萌执勤,节假日还要上班的她,那天却觉得心里暖暖的。“新年第一天该我上班。临近中午时候,从澳门过来几个少年要去珠海,我给他们办完手续后,他们不约而同微笑着跟我说了一句‘新年快乐’,简单的一句话,让我心里暖暖的。”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让正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读大三的香港女孩杜小倩感到非常方便。“港珠澳大桥开通后,寒暑假结束我可以直接从香港回来珠海上学,能节省不少时间。”杜小倩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如火如荼,我觉得也会影响我未来毕业后的就业方向。”

初心不能忘:

横琴新区助推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

港珠澳大桥往南约30公里,就是珠海市横琴新区。横琴,内地唯一与香港、澳门陆桥相连的地方,曾被誉为珠三角核心地区最后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2011年3月6日,《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其中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作为第一个落地项目,于2011年4月正式落地横琴,由澳门和横琴共同组建公司进行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

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横琴新区考察了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他强调,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创造条件。

“产业园区在助力澳门企业全方面发展的同时助力澳门的人才快速成长,促进澳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带动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进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的媒体副经理郑子秋说。

为推动粤港澳三地青年人才的交流,让更多的港澳大学生融入大湾区建设,从去年开始,横琴新区每年都会举办港澳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

“我的很多同学非常希望能来横琴实习,但是学校里只给了20个名额,当知道我被选中的时候,真的超开心。”22岁的邝文秀是澳门理工大学大三的学生,现在被分配到横琴新区管委会的澳门事务局实习。“我是蛮希望毕业以后能够在横琴工作,希望到时候可以把房子买到横琴。”邝文秀微笑着说。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热潮也吸引了众多港澳青年来到内地发展。“我已经把公司的业务重心从香港转移到广州,也算是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香港商人赖家智目前在广州经营着一家教育咨询公司。

核心是创新:

实体经济发展对大湾区建设至关重要

除了促进粤、港、澳多元产业和青年人才的交融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

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格力电器公司考察时强调,从大国到强国,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希望所有企业都朝着这个方向去奋斗。

“格力每年都会设有科技进步奖,每个团队的科研经费都是不设上限的,大力支持自主创新。”格力90后科研人员王亚东介绍着格力内部鼓励创新的举措,他是去年与总书记亲切交流的青年员工之一。

王亚东是山西太原人,2015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格力工作,现在是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自动化工程师。他所在的团队由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了现在40多人,80后90后的青年人占了团队的绝大多数,并且完全是通过自身培养成长起来的。他们自主研发建立的自动线,将加工的设备、机器人、机器人导轨串联起来,过去4个人的工作量,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实现了模具生产线自动化,在行业里具有先进性。

“团队刚成立那段时间,我都不敢与人握手,因为手上甚至指甲盖里全是调试机器时蹭的灰,但我也非常感谢那段时间的经历,因为这个过程锻炼刻苦攻坚的毅力,奠定了我们勇攀高峰的基石。”王亚东说。

说起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王亚东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大湾区对我们是一个机遇,尤其是80后90后甚至00后,更应该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浪潮,勇于站在潮头奉献自己的力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