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脚步丈量辽阔疆域 用笔墨描绘沧桑巨变
“找北胜地”别样美好
百万网友同步寻访“沿习之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沿习之路”北线团队到达收官之站——北极村
“找北胜地”别样美好

7月,我国大陆最北的临江村镇北极村进入了最美、最宜人的季节。

虽然未能观测到色彩绚丽、变化多端的北极光,也无法亲眼看见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童话般的情景,但烟波浩渺、绿树林奇花争奇斗艳、保存完好的植被和宜人的生态环境,别有一番美好。

北极村全年仅86天的无霜期。早些年,北极村还处在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车的原始状态,“吃水用麻袋,开门用脚踹,男女同穿戴,五月六月吃干菜”是百姓们真实的生活状态。而今,北极村从过去的偏远闭塞之地,逐渐成为中外游客的“找北胜地”。

7月13日,郑州报业集团大型采访报道——“沿习之路 我和我的祖国”国家极点寻访报道北线采访团队抵达第五站,也是此次北线寻访的收官之站——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

晚霞迎朝晖 北极村“找北”

7月的北极村,阳光不燥,温度宜人,中俄界江黑龙江水平如镜,植被茂密葱郁,路上游人如织。

北极村位于我国大陆最北端,是全国纬度最高、位置最北、气温最低的地区。如果把中国地图比作一只金鸡,北极村就在鸡冠的位置。森林、湿地、界河、极光,独特的位置,给人们带来独特的体验。

如果在北极村住上一天,你一定会惊奇于这里的白昼竟然如此之长,晚上近10点,夜色才会完全降临,凌晨2点多,天已蒙蒙亮。据村里人讲,每到夏季,这里就会出现奇特的极昼现象,晚霞与朝晖在上空交相辉映,景色异常绚丽。每年夏至前后,游客就会从四面八方赶来,欣赏这一年一度的自然景观,人们在界江边载歌载舞,饮酒叙话,通宵不眠,整个夜晚充满欢乐和浪漫的气氛。

到了冬季,北极村却完全换了一副模样。

黑龙江出入境边检检查总站北极边境派出所民警张展在北极村工作了5年,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寒冷彻骨”是给他的最深的感受,“这里冬天的最低温度能达到-50℃,泼水成冰,雪下得最大的时候,能有两米多深,即使穿得里三层外三层,一出门还是立刻会被冻透。”张展指着神州北极碑后的中俄界江黑龙江说,这条江到冬天能形成一米多深的冰面,上面可以跑铲车。

虽然寒冷,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也造就了独特的景观。张展说,作为中国最北的旅游景区,北极村里汇聚了各种“最北”,如与天涯海角齐名的神州北极碑、中国最北邮局、最北一店、最北客运站等,“最北”成为独属于北极村的标识。每年有超过150万人次的游客来这里“找北”。

在“找北”的过程中,一个熟悉的招牌撞入眼帘——张仲景大药房,这是全国最北药店,再往北极村的东南方向走,还会邂逅一个河南老乡倍感亲切的所在,即张仲景养生院。这家投资3亿元人民币的养生院,成为河南游客的温暖港湾,几乎每一位来此游玩的河南人,都会在此订房就餐。这是河南企业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最北投建的大健康产业,标志着河南企业把触角深入到了祖国的最北方。

丹心映边关 忠诚耀“北极”

边关是冷的,却也是“热”的——在北极村,坐落着我国最北派出所北极边境派出所,这里有群最可爱的人,他们在这里战严寒、斗风雪、伴孤月、守边疆,用热血在祖国最北边境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所里17名民警主要担负着173公里中俄边境线、2380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的边防保卫和1443户3457人的治安管理任务。北极边防派出所第十二任政治教导员牛书磊介绍,民警们常常冒着-40℃的低温,前往界江巡逻踏查,深入丛林处警救援,每一次都充满着惊险,每一次都面临着考验,即使在天气转暖的七八月份,官兵执勤仍然存在被山林中野猪、黑熊、猞猁袭击的危险,哪怕是小小的蜱虫和蚊蠓,也有很强的毒性。在所工作过的50余名民警不同程度患上关节炎、肾结石和佝偻等地方病。

然而,艰苦的环境也锻造出民警们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

所长高军峰在所工作10年有余,他常年以所为家,3次因工作推迟婚期,2010年结婚至今,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6个月。

民警贾晨翔携妻坚守洛古河七年,扎根边疆戍边为民的事迹在驻地传为佳话,夫妻俩被洛古河群众授予“荣誉村民”,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和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受到习总书记亲切接见……

在洛古河的七年,是贾晨翔、王晓莲夫妇最艰苦的七年,也是他们最难忘、最甜蜜的七年,夫妻俩在那里创建了大兴安岭地区第一个“夫妻警务室”,“那里的条件特别艰苦,无电无水,洗澡、理发都得跑到一百公里外的县城。不过与这些艰苦的条件相比,更难的是如何取得村民的信任。”为此,贾晨翔夫妻在暑假召集村里的孩子们到警务室免费补课,这件事,让村民开始从心底接受了他们,也为他们带领村民保护环境、劳动致富打下了情感基础。此后,在贾晨翔夫妇和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洛古河村荣获了“国家级生态文明村”的称号。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些可爱的民警,用责任和担当,将“驻守北极高寒区、为民服务无盲区,环境艰苦气温低、工作标准不降低”的号子越喊越响亮、越做越精彩!

我们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他们的负重前行。

正如我们在北极边境派出所看到的标识一样:“最偏最远最放心,最北最冷最忠诚”。

郑报全媒体记者 朱建明 河宁 李娜 秦华 朱钰玮 刘国红 张俊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